这届年轻人竟然开始信“命”了!

帝都的雍和宫限流了,杭城的灵隐寺的十八籽的手串开始限购了,长安的广仁寺门口,上香的人排出了一公里长队……

在“寺庙游”成为年轻人心头好的同时也引发媒体关注,随后一篇《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的文章在网络迅速走红,只不过文章内容却是指责年轻人只知道到寺庙里烧香拜佛,借助超自然力量寻求慰藉,不知道努力工作改变命运。

一大批年轻人郁闷了,大呼:“上香不用985,上香不卡35岁,上香不问你是否已婚已育”“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桩桩不谈好处,事事皆讲境界,这届年轻人真不好当”“关心下年轻人咋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文章本意出发,是想让年轻人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为什么画风却变了,反而年轻人都不买账呢?因为就业、买房等早已成为压住年轻人的大山。

年轻人流行拜佛

事实上,香炉里燃烧成堆的是当代年轻人的焦虑。

法物流通处里,保佑事业财运或是平安健康的手串供不应求,而姻缘方面的法物常常只能靠美丽的外表成为“爆款”。

有的寺庙更出现了“财神殿外千里排队,姻缘庙前无人问津”的奇观,对于为学业进步或是升职加薪苦恼的年轻人来说,爱情反而成了“别来沾边”的存在。

即使拜佛,求事业依然放在年轻人许愿的首位。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年轻人就业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方面,社会阶级固化,留给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上升渠道越来越窄。比如部分央企、国企招聘时又存在萝卜岗位,使得江西周公子这样的人大行其道,让人无不感慨投胎是个技术活;考公、考编招录竞争惨烈,比动辄几百甚至上千比一,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使是卷死对手,成功上岸,才发现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有上岸那一刻是快乐的。

另一方面,毕业人数太多,学历开始快速贬值。同样的招聘岗位,最早大、中专生就能应聘,后来就要求本科、重点学校本科,再后来就要求研究生,招聘的门槛提得越来越高。因为门槛的提高,导致一部分毕业生缺少岗位所需的应聘资格,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只能继续去卷学历,延缓就业时间。

雪上加霜的是,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让年轻人“就好业”需多方努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就业就成了全社会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长期关注青年就业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不在少数,他们积极献言献策,希望从平台搭建、就业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打好“组合拳”,释放青年的创新潜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后,政府部门率先启动稳就业措施,据悉,人社部等十部门实施了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这个计划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设立见习岗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企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尤其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平台在提供新增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结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前人民大学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测算,以微信、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美团、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平台,2021年为全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数字经济平台在助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就业稳定器作用。

陪诊员,网约车司机、民宿管家、外卖小哥,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这批新兴行业有效吸纳了大量劳动群体,让他们以更自由自主的方式,获得稳定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依托互联网业态和技术而生新职业,覆盖了不同层次就业,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成为我国“稳就业”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