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正当中国的快餐选秀搞的如火如荼时,中国电影圈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陈凯歌的《无极》上映,

这部国内外评论界给被骂惨了。

日本人说,凯歌是在搞笑,

韩国人说,烂片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还有个叫胡戈的年轻导演把凯歌的《无极》剪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引发了“恶搞”的狂潮,

开创了自媒体批判权威的先河。

凯哥看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很生气,

2006年2月12日,恼羞成怒的凯歌,在媒体一度表示愤怒,说要把胡戈告上法庭。

有人站凯歌,有人站胡戈,

但胡戈哪里受的起这个。

三天后,胡戈正式向陈凯歌道歉。

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就这样过去了。

但凯歌想不明白,倾尽全部心血的《无极》怎么就成烂片呢?不理解,也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这是因为凯歌爱惜自己的名分,其实不然,他爱惜的还是自己拍的电影,他把每一部电影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

理性的他可以接受批评,

但感性的他会对刺耳的批评感到愤怒,

陈凯歌曾为自己辩护道:「《无极》我可以说它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原创的魔幻电影」

他放话:10年内没有人看懂《无极》。

后来,凯歌又说:“十五年后,我相信,大家会感叹《无极》会是一部经典的电影。”

凯歌对《无极》非常有自信。

如今一眨眼,18年过去了,有人看懂《无极》了吗?有人感叹《无极》成经典了吗?

似乎,好像什么都没改变。

骂的还是那批人,支持的也还是那批人。

李诚儒就在《导演请就位》当着凯歌面说:

「《无极》的原片,我没看过,

我也受到了当时的评论的影响,

另外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呀,

那个标准太高了,所以凯歌导演后来的片子我都没敢看,现在很多电影形式大于内容。

希望凯歌导演多拍点反映院梨的戏」

李诚儒的意思就是:凯歌导演,就不要拍那些虚头巴脑的片子了,要多拍点像《霸王别姬》那样与生活有关,观众看得懂的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无极》是他作为导演和制片人媳妇陈红的第三个孩子,电影拍了整整3年的时间,比陪伴在自己孩子的世界还要多。

凯歌听了这话,受不了,

于是克制但又暗讽中回道:

回:「这个梨园世家的子弟,封闭世界出来的,相对比较保守,对这个世界的进步啊,不太关心,只要西皮二黄一响,胡琴一拉,两眼一闭,摇头晃脑,戏就来了」

像他明天要干嘛去,他说要去杭州斗蛐蛐,两只虫,两条虫一咬,大腿就下来了,

我说那其实也是很残酷的战斗,你想今天有这么的人多不多,不多。他是生活和沉浸在过去时代中间的,感受到过去时代夕阳的一位老艺.人...我也很感谢诚儒老师今天如今笔挺的,坐在一个那么不舒服的沙发上。」

翻译过来就是:

“你们这些老艺人,老演员啊,不要总活在过去,活在过去的那段辉煌的日子里。

如今世界在变化,新事物在诞生,不要抱着你的那套过去的价值观,去批评新事物

凯歌的回击,铿锵有力,

李诚儒听完后真就是如坐针毡。

可是李诚儒说错了吗?没说错。

凯歌说错了,也没错。

那到底是错了,是他们都错了,

他们都错在了「太高估了自己」。

凯歌说自己想拍中国第一部奇幻电影是真的,凯歌也确实在电影里做了很多的突破,

比如,1,凯歌在时空,时间,甚至多维空间上去做了一些超现实和科幻的东西,

2,凯歌在电影的美学的运镜做了非常的大的突破,画面那几年一度逼近张艺谋。

3,商业元素上,大陆,港台,以及海外的演员都在演,当年的凯歌选角有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3条里面任何一条拿出来都能拍出来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比如符合第1条的《黑客帝国》《星际穿越》《魔戒》《权力的游戏》《指环王》

符合2条的《天使爱美丽》....

这些电影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好电影,

可为何排名中国前5的导演,失败了呢?

因为凯歌想要的太多太多了..

凯歌的《无极》的设定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里面地理,政治,历史背景,全都是架空的,甚至物理学,宇宙学都是被架空的。

就好比是刘慈欣的《三体》一样,

在这样的全新的架空宇宙和框架中,想要获得成功,就是要保持着「真实的典型的人性不变」然后,任意在规则中发挥。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们看不懂物理学也能看明白刘慈欣的《三体》是一个道理,

因为“三体”是刘慈欣的框架,

核心还是讲“人类”的故事。

而凯歌显然高估了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他根本无法在120分钟的电影里,解释自己的想法,并且把人物逻辑关系理清楚。

以至于到了后面,海外版的《无极》又被剪到了103分钟,凯哥自己都是混乱的。

但是明明知道拍砸了,但凯歌又很聪明,

凯歌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解释他没讲好的东西,就像那个鸟领子,风筝,羽毛,服装,乃至面具都是凯歌所隐藏的细节。

只是文学的隐喻,不是所有观众都能看明白的,这不是观众水平的问题,而是观众的时间也就只有这120分钟,观众怎么可能知道凯歌脑子想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就像鲁迅一样,文学的隐喻之所以被认可和推崇,正是因为“文学上的隐喻”是作为一个高潮迭起的作用在的,而凯歌在《无极》里面的隐喻,更像是讲述故事的工具。

工具用的太多,以至于让人眼花缭乱。

所以到了最后,凯歌高估了自己,他啥都想讲,但是到了最后他啥都没讲明白。

这很像姜文,姜文也喜欢玩文字游戏,玩语言,玩隐喻,但是姜文目的很纯粹,他拍电影就是“为了这瓶醋,所以包的这盘饺子”。

有姜文自己最喜欢的“醋”,但部分人喜欢的“醋”,比如被低估的《太阳照常升起》,

也有姜文无心插柳随,但是所有人都非常喜欢“醋”,比如那部《让子弹飞》。

当然这里也有姜文精心调制“醋”,但是大多人接受不了,比如拍砸了的《一步之遥》...

凯歌也想包饺子,

但是凯歌是为了那个“筷子”去包的“饺子”。这个筷子,在凯歌看来非常的讲究——

它不仅雕刻的漂亮,甚至还有着文学史,艺术史背景的加持,甚至它还是皇上用的筷子同一批出产的,是的,一双好的筷子,确是给人带来非常的棒的饮食体验,

可,筷子永远只是工具,

筷子是重要,但前提是你桌面的那个饺子是否好吃,望远处看,这饺子似乎包有模有样的,下了一番大功夫,可是火候没掌握好。

这里面的馅,有些是生的,有些肉的血水都还没有煮干净,满桌的饺子看起来诱人,

但根本没法动筷子吃,

这叫舍本逐末。

而更要命的是,凯歌想要打造的千金筷子,乍一看有内涵,可鉴别一看是假的。

这就是《无极》的问题——

筷子,就是那凯歌的“剧本”

而饺子,就是《无极》所呈现的画面。《无极》的画面虽然在色彩上是极具突破性的,但是它这种突破性跟整体是突兀的。

就像是刘慈欣的《三体》面临的困境一样,

彼时的中国电影工业并没有做好准备,

没有做好,拍好中国首部奇幻大片的准备。

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影视制作的能力都无法把《三体》做到一个极致,甚至连郭帆也承认他不碰《三体》是因为《三体》的量太大了,现有的中国电影还负荷不起。

而凯歌想要拍的《无极》是一部低于《三体》但又跟《流浪地球》等量的工业剧作,

这不是2006年的中国电影所能负荷的,

凯歌不仅高估了自己,

也高估了彼时的中国电影工业。

所以《无极》的失败是注定的,

凯歌的《无极》也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但,本身这种“失败”是有价值的,因为凯歌拍《无极》却是就像是养眼自己的儿子一样,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给养大。

可以理解凯歌对《无极》的偏爱,

但不能理解的是凯歌的无限制的便爱,

要知道,即便在骂声一片中,当年的《无极》也还是收获了2006年大陆票房的总冠军,

那一年,凯歌笑着收下了1.75亿元的国内票房,以及将近1500万美元的海外票房。

这个成绩并不难看,

纵使是老谋子的《英雄》,在国内也只拿下了2.5亿的票房,这还是2006年以前,国产电影最高票房,是的,在2006年以前,国产片最高票房的就是《英雄》的2.5亿。

所以《无极》的1.75亿票房表现,

在国内来说,不能说是失败的,

失败的是在海外,

老谋子的《英雄》在海外拿下了1.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而《无极》是1400万美元...

凯歌说:看懂《无极》需要5年,10年,15年...它才会慢慢沉淀下来,成为精品,

但在我看来,未来的沉淀,不要去猜,

无论观众是否看的懂,还是看不懂,

观众都已经在2006年那一年用实打实的1.75亿的票房支持了凯歌,让凯歌的《无极》,他的第三个孩子,拿下了那年的票房冠军。

至为何海外票房表现不佳,

凯歌要去问的是当年的海外观众,

而不是自己人,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在凯歌不在的那些日子里,

郭敬明带着他的《小时代》走进资本市场和院线市场了,郭敬明的标志性的出现,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改变了内娱的运转机制。

热钱运转,危机四伏,

但看起来一切又那么的真那么的美...

凯歌的泪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