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人的观念里,一直相信多子多福。每个家庭都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但过多的孩子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进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于是在1982年,我国开始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一个以上的孩子将面临严厉的处罚。计划生育成为当时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其实在1957年,一位教授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概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他被誉为计划生育的先驱——张先生。马寅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提出计划生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他有2个妻子和7个孩子,一生都为这个问题饱受诟病。

1.才华横溢的马寅初。

1882年,马寅初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他的家庭比较富裕。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岁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获得留学机会,赴美国深造。

他在国外还是很耀眼的。留学期间,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利益的诱惑,学业有成的马寅初不为所动,毅然选择归来报国。

当时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盘踞,局势极其混乱。作为顶尖人才,回国后的马寅初当时受到了各方势力的追捧,但马寅初不为所动。他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战士。

帝国主义、军阀、汉奸、国民政府……都被他一一批判。因此,他也被各种势力所厌恶。他曾被捕入狱,几经磨难获释。仍不忘初心,继续用文字批判当时的社会。

就连郭沫若都说自己是“铜豌豆”,蒸不了、煮不了、捣烂了。”这让无数反动派恨得咬牙切齿。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永不改变。”1949年马寅初任浙江大学校长,由于能力出众,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2.人口爆炸的隐患和计划生育的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局势稳定下来,马寅初以教书育人为重,非凡的能力和渊博的学识让师生们敬佩不已,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校长之一一.

但是一次意外让马寅初看到了中国人口发展的隐患。增长率为2%。这个数字l看起来不错。

但受当时条件所限,无法进行全面普查,只能进行抽样调查,难免会造成数据偏差。

马寅初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当时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差别很大,抽样调查不能代表真实水平。

于是他开始了人口追踪调查。经过3年的走访调查,他发现当时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2.2%以上,地区差异尤为巨大。有的地方是2%,最高的地区接近4%。

而那个时候,人们信奉“多子多福,人多力大”的理念,举国上下都为生育疯狂。

根据这些数据和国家的实际情况,马寅初进行了测算。如果不加节制地采用这种生育方式,中国人口将在50年内达到26亿,也就是2003年左右。

这个数据震惊了马寅初。如此庞大的人口,将大大降低国家的生产力,人均资源将减少到极致。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将压倒国家。到时候,人们最简单的食物都会成为大问题。

担心马寅初在1957年正式提出控制人口和减少生育的概念,得到包括周总理在内的一些人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深入骨髓,在当时的大多数人看来,这种新奇的观念简直是离经叛道,于是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人们开始批评马寅初。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侮辱和挖苦,甚至还有不少人写信骂他。

第三,一夫多妻制和多胎被人诟病,不得已辞去北大校长一职。

为了攻击马寅初教授,很多人极力否认他的理论,并在一夫多妻和多孩问题上猛烈抨击马寅初教授,说他有双重标准,是道貌岸然的“恶棍”。

这也是马寅初教授最受诟病的一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马寅初是包办婚姻,婚前从未见过妻子。好在妻子贤惠能干,夫妻生活十分幸福。

不久之后,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儿子因病离世,妻子的遗体也在悲痛中落入病根。

当时,妻子如果没有儿子,就得给丈夫纳妾,于是她开始劝丈夫纳妾,但马寅初没有同意。

终于在留学的时候,马寅初爱上了一个女同学,是他女儿的同学。妻子知道后,自然是帮丈夫纳了个小妾。结婚后,马寅初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只是这个妹子比马寅初小了22岁,当时才13岁。虽然那时候13岁结婚很正常,但她一直为此饱受诟病。

在长期的指责和诽谤中,马寅初不得不于1960年辞去北大校长一职。

4.计划生育政策实施25年后。

时间是检验真相的唯一标准。经过25年的人口爆炸,终于在1982年,我国根据马寅初教授的研究数据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开始实施。

结语

事实证明,马寅初教授是对的。人口增长得到及时控制。只有这些年,我们国家才能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你觉得马寅初教授怎么样?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