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到楼市,去年整一年的情况究竟如何?2022年上半年楼市销量本质不佳,可偏偏在七月份又突然发生了一起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停贷潮”。据网上不完全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7月16日,全国至少出现了271份停贷告知书。
而除了主动停贷,去年上半年据说烂尾的房子也不少,根据第三方机构测算,2022年上半年,全国住房市场烂尾率竟然达到了3.85%,对应的烂尾楼面积为2.31亿平方米。而这些烂尾楼涉及的房贷规模高达0.9万亿元,占全国房贷余额的1.7%。

由此可见,去年上半年不仅仅是销量不景气,而且烂尾情况突然大幅增加,也让很多原本有购房计划的人不敢进场。
紧接着,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半年,央妈也开始各种“真金白银救市”,全国大中小城市也出台了不少补贴、优惠政策,鼓励大家买房。但是这期间,不仅销量情况不及预期,全国房价下跌的城市仍然在不断上升。直到去年底,央妈开始松绑房企们融资,在最佳业绩冲刺月(11月、12月),销量情况仍不明显。
总体来说,去年整整一年全国千亿房企同比减少了51.2%,到年底的时候只剩下20家。而且在排名前30的房企当中,除了有四家开发商业绩正增长以外,其余无一幸免、全线下滑,有些房企的下滑程度甚至超过了70%。用惨淡二字来形容去年房企们的境遇,简直太贴切。
一手市场的业绩不敢直视,二手市场的挂牌量也跟着激增,截止去年底的最后一天,全国二手房市场挂牌量超过十万套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5座。
而导致一二手市场双双齐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始终存在的买涨不买跌心理,越跌越不敢买,越不敢买,持房者资金困难越着急,就只能越跌。
结果,观望情绪愈演愈烈,进一步导致整个市场哪怕出尽法子鼓励上车,大家仍然害怕上车即承受贬值。最后鼓励措施下,非但没有刺激市场回暖,反而抛盘的规模在不断增加,价格也跟着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大疫害苦了实体经济,导致大家吃了几年老本,口袋余粮不足的同时,企业倒闭潮、失业潮相继来袭,工作及收入稳定性预期大幅下降,导致更不敢消费,不敢提高负债,更愿意存钱了。
如今,没购房需求的看不上房子,有购房需求的因为信心不足不敢买,可对于银行来说,大家的观望情绪越重,他们就更“着急”,毕竟房贷业务是银行的“大客户”,对于他们来说,这项业务虽算不得暴利,起码长期稳定。眼下,大家不仅不贷款了,还提前还款,搞得银行头疼脑热,银行就只能一边降低利率刺激需求,一边拒绝大家提前还款了。
可哪怕各地配合着将首付降到两成,贷款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甚至有些银行还推出“三年先息还款”的法子刺激大家贷款买房,这法子简单来说就是前三年只用先还利息不用还本金。
这样并没有让大家有兴趣买房?没关系,还有更“狠”的招,再来个“组合还贷”,也就是贷款三十年,前三年先还利息,剩下27年等额本息。
这表面看上去虽说招招都“狠”,看似能省下不少“上车”成本,可偏偏就有明眼人看出了里面的问题。有网友表示:不论哪“招”,最后都没怎么减轻压力,最终利息还是那么高。
也有网友说:吃了几年的老本,口袋没“余粮”了,眼下吃饭都成问题,别说买房!如今大家缺的不是住房,而是工作和收入。
还有人觉得:都说房价掉了,可吼来吼去,这一年多也没降低多少,均价还要近一万,收入始终赶不上房价,应该让房价与收入挂钩,老百姓买得起房,刚需才愿意“上车”。
由此可见,如今,大家不愿意买房,并不仅仅是因为大家的还款压力太大,房价下跌空间太小、大家收入不足,才是很多人买不起、不敢买房的原因之一。而且,虽说银行们都在尽力减轻购房者的“上车”压力,但是从推出的措施中可见,最后大家得到的优惠却没有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好。
基于这种大背景下,有专家觉得,进入2023年以后,各大行房贷业务可能还会进一步萎缩,银行的房贷哪怕基于全面改革,恐怕也很难取得什么好的效果。
end
既然看到这就顺便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