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有一个特点:有很多割据政权都使用同一个国号,比如“十六国”里就有五个“凉”、四个“燕”、三个“秦”、两个“赵”。如果算上一些没有进入“十六国”的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更是一共出现了五个国号都是“燕”的政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末年,鲜卑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少数民族。不过与之前称霸北方草原的匈奴不同,鲜卑没能保持持续时间较长的统一,而是分为东、北、西三大部分。西晋时期,东部鲜卑又分为三个大部落:慕容部、段部、宇文部。东部鲜卑三大部中实力最强的鲜卑部落是慕容部。

“八王之乱”后,大量中原士人百姓为了躲避动乱而逃往慕容部盘踞的辽东地区。慕容部因此迅速汉化,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地方势力之一。咸康三年(337年),慕容部的领袖慕容皝正式称王,国号为“燕”,史称“前燕”。永和六年(350年),前燕趁后赵内乱而挺进中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和八年(352年),燕王慕容儁灭亡冉魏,正式称帝。在慕容儁、慕容恪掌权时期,前燕国势强盛,一度是天下最强的割据政权。但在“古之遗爱”慕容恪去世后,前燕因为内斗和腐败而国力迅速衰退,名将慕容垂投奔前秦。太和五年(370年),前燕被前秦吞并,灭亡。

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惨败,慕容垂趁机在河北地区起兵反前秦。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垂称帝,复兴大燕,史称“后燕”。与慕容垂几乎同时,一部分慕容鲜卑的遗老遗少在关中地区起兵造反,自称皇帝。这些慕容氏同样以“燕”为国号,史称“西燕”。

太元十八年(394年),慕容垂灭亡了西燕,后燕也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登国十年(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后燕被北魏击败,国力大损。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去世,后燕随即衰败并陷入内斗。于是北魏趁机大举进攻后燕,挺近中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北魏的大举进攻,后燕决定放弃大片地盘,集中兵力防守几个重要城市。这导致后燕被北魏分割成了三个部分:皇帝慕容宝防守的国都中山、范阳王慕容德防守的邺城、清河王慕容会防守的龙城(今辽宁朝阳)。北魏主力大军进攻中山,偏师进攻邺城,暂时不管龙城。

皇始二年(397年),后燕皇帝慕容宝率领亲近贵戚和少量兵马逃出中山,前往龙城,中山在经历一番曲折后被北魏攻克。中山失守后,防守邺城的慕容德与后燕皇帝慕容宝之间的联系基本被切断。后燕至此分裂成为两个部分:以慕容宝为首的北部;以慕容德为首的南部。

天兴元年(398年),慕容德在滑台称燕王。天兴三年(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国号为“燕”,史称“南燕”。天赐四年(407年),后燕权臣冯跋发动政变,推翻了后燕皇帝慕容盛,改立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高云)为帝。因为高云登基后就恢复本姓,所以后燕至此灭亡。

高云虽然恢复了本姓,但继续以“燕”为国号。正因如此,高云的“燕”被称为“北燕”。永兴元年(409年),高云被身边宠臣杀害。拥立高云登基的权臣冯跋取代高云为北燕天王,北燕的统治家族正式变成了冯氏。永兴二年(410年),慕容德建立的南燕被东晋权臣刘裕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延二年(436年),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亡。慕容鲜卑所建立的五个以“燕”为国号的割据政权至此全部灭亡,慕容氏此后再无人建立割据政权。中国历史也从东晋十六国进入了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