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代表着自己的家世、血缘、根基。在中国,每个姓氏都有其起源。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姓氏起源于远古时代,这也意味着拥有这个姓氏的家族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已经延续了五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姓氏,尤其是亚洲一些国家,阶级观念和家庭情结都比较浓厚,姓氏更是代表了家庭的社会地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和印度。在日本和印度,姓氏不仅是家族的象征,也是家族社会地位的象征。姓氏可以是阶级等级的象征。姓高的人高人一等,姓低的人只能服从。.这就是存在于印度和日本的姓氏歧视。

什么是姓氏等级?姓氏等级是指一个姓氏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即种姓制度。想要了解种姓制度的阶级划分规则,以及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就需要追溯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种姓歧视

印度起初没有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土地上只有土生土长的印度人,所有印度人一律平等。然而,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印度的种族构成不再单一。入侵的胜利者雅利安人为了建立自己的统治,需要确保自己在权力和社会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建立了种姓制度以区别雅利安人和印第安土著,但此时的种姓制度没有等级和高低之分。后来,伊斯兰征服者踏入印度的土地,开始根据政权的需要调整种姓制度的解释。英国殖民时期,种姓制度逐渐成为阶级等级的象征。

印度的种姓制度终于形成于三千多年前的吠陀时代晚期。四个种姓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一个简单的解释:整个印度是一个原始人,婆罗门是嘴巴,刹帝利是手臂,吠舍是腿,首陀罗只是脚。而这也是对四个种姓等级的简单明了的划分。高种姓的人只能享受,低种姓的人只能被高种姓的人踩在脚下。种姓制度是一种世袭制度。低种姓的人基本上没有提升种姓的可能,晋级的机会几乎为零。

比如婆罗门,作为最高等级,主要是僧侣和贵族。在印度这个宗教国家,这意味着这个种姓的人掌握着印度大部分的权力,比如宗教祭祀、宗教教义和话语解释、文化教育、供品享受等。他们控制着印度大部分的财富和资源。宗教信仰成为种姓制度的借口,也成为种姓制度的保护伞。但是作为最底层的首陀罗,也就是雅利安人入侵之前真正的印度人,他们现在是印度最底层的。他们只能从事社会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工作,比如仆人、手艺人。而这些人现在是印度人口最多的种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种姓制度有规定,允许不同种姓之间通婚,但仅限于同一种姓之间。这也意味着,如果一个印度人是高种姓的人,那么他的后代将世世代代享有繁荣和财富。但是,如果一个人出生在第四种姓,那么他的后代就只能永远被高种姓的人践踏在脚下。为了让这种种姓制度永远实行下去,为了利益最大化,上位的姓氏,也就是当权者,规定不允许不同种姓之间通婚。不同种姓的人结婚生子不属于任何种姓的人,称为混合种姓,实际上是“第五种姓”,又称“贱民”。在社会最底层,他们从事着最卑微的工作。工作,接受社会最大的恶意,为生存而挣扎。

尽管种姓制度在印度摆脱印度殖民统治、实现国家民族独立后被废除,但高种姓当权者声称尊重任何种姓的人的地位,在法律层面人人平等。但在今天的印度,种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种姓歧视依然非常严重,人人平等只是一个口号。

日本的姓氏制度与姓氏歧视

在日本,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姓氏这个概念的。日本的社会发展也是从部落开始的。经过不断的部落争夺,你来我往,最早的统一国家概念大和王国出现在日本本岛。为了更好地治理附属小国,大和王国的当权者开始用“氏族”的划分来代表不同的地域。这是日本最早的姓氏概念。这时候,通常有两种方式来确定“宗族”。一是根据在国家机关担任的职务来命名。另一种是根据这个小附属国的位置,比如在出云地区,那么这个小附属国的人就叫做“出云氏”。

后来大和王朝开始根据皇室的血缘关系和权势授予爵位,也就是“姓氏”。用中国古代的阶级名称解释为各种封号,如镇国公、海昏侯。爵位严格意义上其实并不是姓氏,但因为爵位是世袭的,所以也起到了姓氏的作用,后来演变成了日本的姓氏。因为爵位是皇室赐予的,直接代表了氏族的阶级地位。有了姓氏,就有了权力和地位。因此,姓氏班应运而生。后来就产生了“苗”的概念,就是在“姓”、“氏”等家庭中,会有非直系亲属,也就是支系,称为“苗”。“姓”、“氏”、“苗”构成日本姓氏的三大类,地位逐渐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唐朝的各种制度传入日本,统治阶级看到自己统治的漏洞后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其中,根据唐朝的户籍制度,世袭爵位制度被废除,“姓”的概念与“姓”合并,统一为“姓”,仅属于皇室成员,而“苗”保留其本义,归旁系所有。普通人只能有名而无姓。地位最高的有十个姓氏,分别是源氏、平氏、藤原氏、立花氏、丰臣氏、菅原氏、大江氏、近卫氏、九条氏、载原氏。这些姓氏的人数量很少,但掌握着日本绝大多数的权力和财富。根据姓氏的有无,可以区分阶级等级。

明治维新后,日本从封建阶级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和治国方式的变化,使老百姓开始追求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开始为自己取“姓”。但是由于日本在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源也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观念,所以家族“姓氏”的选择也很随机的。住在山里的一户人家因为在山脚下就姓“山下”,住在河边就姓“渡边”,因为家里有田地就姓“浅田”。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姓氏仍然可以用来区分过去的社会地位,所以姓氏阶级歧视仍然长期存在。

中国为什么没有种姓制度,没有种姓歧视?

也经历了原始部落进入封建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为什么中国没有种姓制度或种姓歧视?

首先,中国最早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三皇五皇之前的部落时期。与日本不同,中国的部落姓氏不是统治阶级赐予的,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创造的。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部落及其血统,即氏族姓氏。姓氏的选择关系到部落的图腾和信仰,是一个家族的象征,不得冒犯。大多数图腾来自动物,因此也禁止杀死和使用它们。这也使得以图腾为基础的氏族姓氏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容任何人侵犯和诽谤,从而使各部落在姓氏方面处于平等地位。所以,这也奠定了华人姓氏平等地位的基础。

“士”的诞生始于中国从原始部落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建立统治政权后,统治者会根据血缘关系、朝廷地位或封地来冠以“氏族”之名,这也代表了个人和家族的社会地位。这个时候,“姓”和“家”其实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像在日本一样。

但刚进入封建社会,中国的土地政权更迭频繁,连绵不断的战乱使得人员流动频繁,不同姓氏之间的交流与纷争不断。“皇上轮流做,今年来我家。”任何人都可以因为不满王朝的统治而起义,任何人都可能扰乱政权,甚至推翻政权。政权的频繁更迭也使得政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高。新政权的建立,恨不得抹杀前政权的各种势力。这也使得人们很难理解种姓制度的概念。建立。

西周封建宗法制度的消亡,也让姓氏的概念从皇室贵族走向平民百姓,“姓”与“家”逐渐合而为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自太史公以来,姓氏杂为一”。这也意味着普通人也可以像皇室贵族一样拥有自己的姓氏,这也是中国种姓制度无法建立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国自隋代以来的科举制度,也为普通人创造了晋升阶级的机会。只要有能力,差生也有可能飞到枝头,实现班级跨越,这与印度的下层阶级几乎不可能实现班级晋升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中国不存在种姓歧视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观念逐渐淡化,等级观念逐渐被人人平等所取代。另外,现在的日本皇室名存实亡,只是作为一个象征而存在。姓氏阶级歧视已基本消失。但在印度,种姓制度和种姓歧视依然严重存在。事实上,不仅在印度,在一些经济和意识形态落后的地方或宗教国家,种姓或阶级差距仍然非常严重,种姓和阶级歧视依然存在。中国社会是平等社会、法治社会、公平社会。中国没有阶级之分。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财富、权利和地位。在中国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您认为印度可以如何改变种姓制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