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酸葡萄175x245cm 1988年作 绢本设色

生命情感的表达是创作的灵魂

文/何家英

中西方文化相融是一个世纪性的课题。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必然转化为中西方文化与思想的相互启发、相互融合而形成互补共生的局面。把世界的优秀文化基因与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相融合,就会形成一种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进步力量,也使中国文化精神影响世界。风格的多样性也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形成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西文明的冲突越发对立。这既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理念不同的原因,也是资本的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每一个国家都将重新认识自己属于哪一种文明?

中国的崛起,使我们国家清楚的意识到中国文化在未来冲突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能与西方文化霸权相抗衡的关键。所以提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方略,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实际上,中国文化向来不是非此即彼对抗思维,而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生而不相悖”的世界观。因此,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内观中国文化属性和艺术的根性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一种自身文脉的重建过程。这就必须有一个国际大视野,才能更准确的审视到自身文化具备的优势,并且找到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才能准确地以主体意识抓住艺术创作中最核心的本质,这不是笔墨或是形式、也不是工笔或是写意、更不是传统或是现代,而首先是对中国哲学核心思想的认识。

中国哲学是顺应天道的人生哲学,它的主题是对生命情感本真的体悟,是对人生精神境界的感悟,它以朴素的逻辑触碰到了本质问题。而不像西方哲学那样用知识与理念推演出的范畴和概念。要想读懂中国哲学思想,就要把自己的生命感受放进去学习,并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提升为生命境界,我们的灵魂才得以安放。人的境界高了,作品的格调才能高。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这些都不重要,都是允许探讨研究的,关键在于要抓住生命情感这个根本,就可以让我们的方法与形式得到最恰当的表达,而不停留在五花八门的形式区别和政治概念的图解。要抓住人性的根本情感来表达出时代精神,表现出人性的闪光点。诚然,方法手段与技法形式必不可少,没有对美学的深刻领悟与高超的表现技法,所谓生命情感的表达就是一句空话。但是,生命的情感也能引发和激发出超越已有技法局限的艺术语言,哪怕是那种笨拙的语言仍然能够表现出质朴与真诚的生命情感,就像梵高的作品那样,洋溢着生命的律动与境界。那才是艺术作品最感人的地方。

说来说去艺术创作的关键还是个“情”字。《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情是文之经,辞是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拿咱们美术创作来理解,就是情感是创作之纲,形式是创作之目,纲举目张,情感充沛,形式语言自然就顺理成章了,形与质就会相得益彰。这与下文“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是连贯的。为情而创作,其语言就会体现出真挚的情感,为形式技法而编造、渲染情感,其语言再华丽、漂亮也只是表面浮华的炫技,呈现出一种伪态,难于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家英《朝露桑》 1997年 200x148cm

那么,这个情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是对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的深切关切,是发自心底对生命的热爱、也是对生活、对人民也包含对个人命运的情感,还有对美感的钟爱。这种情感,有悲壮之情、婉约之情、沧桑之情、优雅之情、伦理之情,哀怨之情、苦难之情、意境之情、幽怀之情、诗性之情、怀古之情、声色之情、技术之情以及笔墨之情,还有乡情、爱情、友情、悲情、温情以及情怀等等,他们无不体现着生命情感。哪怕对一草一木、一笔一墨,一个形象,一个眼神,无不注入着作者真挚的情感。简单概括的讲,分为主体情感和客体情感,主体情感是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与感悟以及他的学养修为所构成的心灵情感,这种心灵情感最重要的是美学情感,是对美的痴迷与钟爱;客体情感是外部世界自身客观存在的生命形态和精神状态所体现出的生命情感。但是客观情感必须通过作者的主体情感去感受和判断才能转化成为作者美术创作的动力和灵感。实际上,作者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情感就是一种触动!

哪怕是瞬间的触动,她让自己的心抽搐了一下,这种情感就已经浸入了心灵。有什么样的心灵和审美眼光,就能看到什么样的客观情感形态。你能看见的一定是主体内部的审美素质在起作用,不然,那是看不见生活中被我们称之为感人的情韵的。这是美术创作及其重要的情感,是建立在深刻的美学修养基础之上的,是对美的痴迷,对美的灵发,是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奉献于创造美的事业之中。对生命的情感表达必须与美学情感统一起来,才能构成美术创作的生命内核。这种生命情感的感受与注入一定要发自作者的本真,去除功利心才能体会到人的天性中那些闪光情感。

我下面讲三位我从来没见过面的版画家,看看他们具有怎样的一种情怀?一位是古元先生,他在文革期间从农村给我的老师张扬先生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请劳动者做为我的老师,依据他们的意见改正画面上的缺点。······学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才能喜人民之喜,爱人民所爱”。对照古元先生的作品,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古元《运草》 8.5×14.5cm 黑白木刻 1940年
古元《发新土地证》 23×17cm 黑白木刻 194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元《烧毁旧地契》 28.5×19cm 黑白木刻 1947年
古元《鞍山钢铁厂的修复》 40×30.5cm 套色木刻 1949年

另一位是广州美院的刘其敏先生,他的作品很有现代构成意识,还写有大量的笔记,其中有很多记录了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他在他的画展前言中写道:“我虽已退休,但生活激励着我,自不量力地跑来跑去在生活中观看,画构思、构图,二十年我画了二百多幅素描,反映改革开放的变化。虽然成功的无几,失败多多!但仍然感到自慰:我终于用我的感受,能看见今日生活美的东西。”最后的一句话令人动容:“如果人有来生,我还要画下来,因为生活、人民,今日中国太美了!”画展一个月后,他告别了他热爱的这个世界。他一生淡泊名利,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美丽建设图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刘其敏《万帆待发》 43.5×59cm 版画 1962年
刘其敏《蝉声起伏》 51×76cm 素描 199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其敏《晌午》 48×73cm 素描 1990年
刘其敏《高速》 47×71cm 素描 1991年


还有一位袁庆禄先生
,他从苦难的童年就痴迷于画画,青少年时以朴素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一切艰难困苦,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再到部队的摔打成长,他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版画作品,不断参加了全国美展和全军美展等展览,并屡屡获奖,成为全军自学成才的典型,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接见。他已然实现了他的梦想与愿望。可是他并不满足,复员以后,青藏高原那质朴的、扑面而来的浓郁生活,激励他又创作了一大批代表性作品,获得不少的包括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的奖项。他写道:“在当今画坛上,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兴起的浪潮中,当别人转换题材以顺应画坛的热点时”,“我依然采取写实的手法来作画,只是作品由原生活表层向更深层次延进,更注重通过质朴的形式来实现精神性的内在追求。而且着力于从写实的深度,画面的质朴及内在精神层面的探索,并在细腻的氛围中透出粗犷强焊的质感。在我的刻刀下,愚昧已飘然而去,在这里只有灵魂的苏醒和生存的永恒与安祥。”

袁庆禄《白云飘过沉寂的山野》 112×82cm 木版套色 2004年
袁庆禄《祥云·圣女》 113×80cm 木版套色 2014年

成绩面前他没有停步,又再次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他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巨幅历史画《史可法殉城》和“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巨幅历史画《广州起义》,还有为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大型历史画《长城》,这一幅幅实在是不同寻常,成为中国主题性创作中的经典。如果说原来的作品还比较倾向于唯美,那么这些鸿篇巨制俨然升华为精神的崇高与悲壮。

袁庆禄《史可法殉城》 200×400cm 木版套色 2013-2016年
袁庆禄《广州起义》 (请手机横屏观看) 120×558cm 套色木刻
袁庆禄《长城》 (请手机横屏观看) 100×500cm 套色木刻 20

这三位版画家都以对祖国和人民最真挚的情感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他们真诚而高尚的人格深深的震撼着我的灵魂!他们让我想到了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那由鲲化为鹏的生命蜕变、扶摇九万里的远大志向、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专心致志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境界呀!与蜩和学鸠满足于自己跳跃在地面与枝头之间的自满、自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深深地领悟到:人生的志向不同,其奋斗的目标和精神境界就大不同,需要储备的能量也不同。我们应该学习鲲鹏的精神,向这些画家们学习!心存大我,克服小我,积蓄能量,完成生命的蜕变,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何家英简介

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天津画院院长。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等荣誉。

何家英作品欣赏

何家英《秋冥》 绢本设色
何家英《十九秋 》 110x170cm 绢本设色 1984年
何家英《孤叶》 185x104cm 绢本设色 1990年
韩国留学生 1998年作 130x60cm 绢本设色
何家英 《沧桑》 2000年 53×30cm
何家英《百合依依》 56×89cm 纸本设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