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1年楼市进入调整周期以后,这两年的楼市状况可称得上前所未有的“寒冷”。直到今年2月,市场才终于看到一丝希望,销量及销售面积才都出现了好转。

此时,那些有真正购房需求的家庭能以更低利率、更低房价买到性价比更好的房子。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好事。但是更多家庭并没有被眼前的这些诱惑蒙蔽双眼,因为他们深知,此轮调整周期的回暖,并没有站住脚跟,后续房价可能还会继续调整趋势,届时就要承担资产缩水的风险。

于是,此轮回暖的同时,有迎来了一轮新的抛货潮,全国不少地区突然挂牌量激增。有报告显示,2月份全国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上涨238%,其中上海和广州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涨幅超两倍,北京和深圳环比涨幅超1.5倍。纵观全国,湖州、嘉兴、惠州、昆山等城市环比涨幅超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看一看网上各机构中介平台公布的具体数据:

截止2023年2月28日,东莞二手房挂牌量为61690套!仅一个月就激增1.35万套。

2月1日-18日,杭州二手房新增挂牌超过1.6万套。而同期的成交量却只有3000多套,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南京2月份的二手房新增挂牌量为11352套,环比涨幅超1倍,达到近一年的新高。

挂牌量远超出成交量,供给突然大幅增加,不仅没有稳定大家的信心,反而不少人对此产生了担忧,认为后续若没有进一步利好刺激,市场信心很可能再遭到影响,楼市继续调整趋势。

这种情况下,就极大可能出现王健林所说的一种状况:未来名下房产数量越多的人,越将面临3个大难题。其中的前因后果都在这里:

其一,家庭资产缩水

如今,市场回暖消息不断,但是与新房销量同样激增的,还有二手市场的挂牌量,甚至有些地区二手抛货量明显比成交量规模更大。这也就意味着,一部分人借机疯狂“上车”的同时,还有更多人在借此机会疯狂抛售。在供过于求之下,有些着急变现的二手业主们已经开始了降价抛货。这种情况下,当前拥有房产数量越多的家庭,越有可能要承担家庭资产缩水的风险。

其二,卖不掉

二手房的优势已经开始转变成劣势。一方面相比新房,二手房不论是装修风格、到手产权年限、格局、配套设施等等都不及新房。另一方面,过去大家更愿意买二手房,主要也是因为二手房价格更具优势。

如今,同一地段新房比二手房价格还低,而且当下购买新房还能享受更多利好政策。眼下,二手房已经失去了最根本的价格优势,在众多不利于二手房快速成交的共同作用下,二手房在市面上的流动性被锁死,那些拥有多套房的家庭,要想将名下多余住宅快速变现,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其三,持房成本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继续加大对保障房的供给,二手房出租更难的情况下,将来持有的二手房越多,持房压力就越大。比如今年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这次会议又强调了2023年要加大力度增加保障房的供给,并明确今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比去年(240万套)明显大幅度增长。

保障房供给的大幅增加,也意味着,商品房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被分化,新市民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成本更低,租住商品房的需求就进一步下降。最终很多地区就会陷入房子既卖不掉、又租不出去的困局中。

但是即便如此,每月的房贷一分不能少、物业取暖费没有一项能停交,外加即将落地的房产税,未来那些名下拥有房产数量越多、多余房产价值越高的人,所需的持房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

所以,综合上述的种种来看,拥有多套房的家庭,不论当前的楼市政策如何,再买,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