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所以被后世津津乐道,一方面是这期间人才辈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这几十年看作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水岭。

三国之前,文化初绽,各种学派碰撞出灿烂耀眼的火花。人心朴实,人性沉稳,国策循规蹈矩,人们在一条按部就班的路线上生活。

但三国期间,好像是思想大开放,人的脑洞突然大爆发,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于是,出现了许多人设崩塌的骚操作。今天是朋友,明天就能互相算计、攻伐;刚刚还是对手,为了共同利益就能结为盟友。

有意思!

就这样,三国出现了许多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智者”。

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徐庶、荀彧、司马懿……

他们斗智斗勇,或用计、或用兵、或用火、或用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没有笑到最后

在众多智多星中,堪称王者的应该是他——贾诩。

贾诩先后四次跳槽,五易其主,屡屡贡献奇计,然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熬死了三国所有的大佬,笑到了最后。

看到贾诩,不由得不笑,太圆满了!

贾诩巧计脱身,有胆有识才称得上是智者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人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聪明异常。

现在有些人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学习跟不上,除了努力之外,先天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像是贾诩,在少年时就有人称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这个人还真说对了!

稍微大一点,贾诩就被地方推荐做了孝廉郎。

那个时候还不实行高考,想要从政,必须经过地方上推举、任命,没有一点能力,是不会被推荐的。

做孝廉是提拔、起步的第一步。

谁承想,刚刚做了孝廉的贾诩就生病了,他不得不辞官回故乡养病。

当时,凉州、关中一带的羌人长期闹腾,打家劫舍,很不平静,而这些民族文化的侵蚀也形成了对当时中原文化的冲击。

在对付这些强盗来侵的实践中,之乎者也是没有用的,需要你开动脑筋急转弯,才能保证、保全生命和财务。

看着羌人在自己地盘上折腾,凉州大将段颎发兵平定了羌人的暴动,段颎还因此做了太尉。

贾诩在回乡途中,经过千阳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正赶上氐族人暴动,被他们抓了起来,和贾诩同行的三十多个人都要被处死。

眼看性命不保,危急关头,贾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贿赂了看守他的人,考虑着怎样脱身。

听说段颎在这一带极有威望,贾诩计上心来,装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对看守官说:“请告诉你们首领,放我出去,我奉外公段颎之命回乡祭祖,如果你们杀掉我一定会后悔的。”

听说贾诩是段颎的外孙,氐人的首领非常害怕,急忙放出贾诩,向他赔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估计这时,段颎要打喷嚏了。

贾诩知道,对待这些强人要拿捏到火候才行,不能再用段颎来压氐人,要不他们一害怕来个杀人灭口就不划算了。

于是,贾诩非常大度地说:“我外公现在官居太尉,如果放了我,你们一定会得到许多财物,我再向外公美言几句,你们有什么要求,他也可以替你们转告朝廷。”

氐人首领想巴结段颎,又要替自己留后路,于是提出和贾诩结拜为兄弟,贾诩也答应了。

氐人又留贾诩多住了几天,盛情款待,贾诩推说祭祖日期临近,必须要立即出发,氐人首领又是赠钱又是送马,还派人护送贾诩过了陇山。

毕竟现在是兄弟了吗,呵呵!

贾诩死里逃生,渡过一劫,就一边养病一边隐居。

一献奇计,助逆贼李傕成功翻盘

隐居几年后,贾诩病好,恰在这时,朝廷派张奂平定幽、并、凉三州的叛乱,张奂派军司马董卓、尹端领兵交战,大败羌人,斩首其首领,俘虏万余人。

董卓因功被拜郎中。

后董卓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贾诩就入董卓幕府成了董卓的门客。

189年8月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划诛杀宦官,太后不同意。

于是,何进等密令董卓领兵进京。

可见当时的宦官之祸有多严重,竟威胁到了国家的政局。

何进被宦官诱杀。

董卓在北邙山追上了被中常侍张让劫持的皇帝刘辩。

后,董卓又废刘辩立刘协为帝,至此,董卓自为相国大权在握。

贾诩因此也水涨船高升为讨虏校尉。

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县,贾诩作为“参谋长”在牛辅军中辅佐。

不久,牛辅派遣李傕、郭汜、贾诩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并且把孙坚打败,逼迫孙坚撤走。

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除掉,他的女婿牛辅恐惧失掉官职,恰恰军营里无缘无故出现了混乱,牛辅害怕了,就要逃走,被手下杀死。

李傕、贾诩他们回来的时候,牛辅已经死了,他们没有了依靠,又担心因为董卓被朝廷所追查,就派人到长安请求赦免。

刚刚大权在握的王允,已经变得嚣张起来,按理来说,他应该安抚军心、民心,但他完全没有这种意识,竟说道:“一年里不能赦免两次。”

不答应李傕等人的请求。

眼看生活无望,李傕等人害怕了,不知道怎么办,想要解散队伍,回家守着老婆孩子。

这时候,贾诩发话了:“诸位如果抛弃军队单独行走,那么一个亭长就能把你捆绑起来,不如一起率领军队西行,先打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情成功了,就奉事天子来匡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做打算也不迟。”

就是贾诩这一番话,使历史又结了一个疤。

事后证明,李傕、郭汜是反人类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此时的贾诩也是为了自保,好不容易有了立身成事之本,要是此刻放弃了,有可能重新再来,也有可能被王允等人杀死。

就这样,李傕、郭汜等在贾诩的指导下有了翻盘的机会,后来证明,贾诩的建议是多么的正确。

李傕、郭汜也成了继董卓、王允之后的又一掌控朝廷的恶势力。

再一次跳槽的贾诩

李傕等挟天子肆意妄为,不久因权势之争杀了另一个共同起事的权臣

后来,郭汜的妻子因为担心经常去李傕家喝酒会移情别恋于李傕的婢妾,就吹枕头风,说李傕要毒死他,于是两人闹蹦,两股势力开始争斗。

天下逐渐祸乱,献帝刘协在董承、杨奉、李乐等协助下秘密东进,从长安东进,赶往东京洛阳。

此时已是宣威将军的贾诩,见昔日的金主李傕、郭汜已经变得不值得拥护了,他在献帝走后,就交还了印绶,跳槽去了华阴投靠了宁辑将军段煨。

段煨忠诚敦厚,侍君待友比较真实。当初在献帝四处奔波之际,贡献衣食给皇帝和百官,深得天下人称赞。

贾诩给他有旧交,在天下大势未定之时,就选择投奔了他。

贾诩一向很有名,为段煨军中所仰望,段煨对他的礼遇很周到。

但贾诩发现段煨很容易满足,没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感到很失望。

这不是我想要的,贾诩想要辅佐明主,辅助想要能获取天下的豪杰。

贾诩在这里虽然吃喝不愁,但是将来呢?我的未来不是梦,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努力才行,显然段煨不是。

贾诩私下里计划投奔张绣,朋友说:“段煨对待你很厚了,你又能到哪里去呢?”

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嫉妒我的意思,对待我的礼节虽然很好,但不会持久的,将来我一定被他所害。

我离开他,他必定喜欢,又希望我在外面结交强大的援手,他一定也会厚待我的妻儿;

张绣没有为他谋划的人,希望得到我,那么我的家庭和个人反而能够得到保全。”

于是,贾诩又一次跳槽了!投奔了张绣。

帮助张绣打败曹操

贾诩投奔了张绣,大喜过望的张绣竟对他行子孙晚辈的礼节来参拜。

可见张绣对人才的渴望,不过这样有点过了,你只要以诚相待就好,干嘛装孙子。

贾诩知道张绣力薄,就劝他依附刘表,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

贾诩作为张绣的代表去见刘表,刘表用客礼接待贾诩。

通过接触、观察,贾诩回来对张绣说:“刘表是太平盛世的宰相人才,但是没经历过事变,怀疑多,没有决断力,不能有什么作为!”

不过眼下之计可以暂时联合以抗曹操等各路诸侯。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张绣,张绣率部投降了曹操。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张绣忍无可忍。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死后,老曹又发挥了他“少妇杀手”的功夫,把张济的妻子纳入麾下。

这让张绣很受伤。

曹操又使用金钱战略犒赏张绣手下骁勇的将领胡车儿,张绣得知后又怀疑,又恐惧,就偷袭曹操的军队,并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

曹操自己也中了流箭,兵败逃走。

校尉典韦和张绣拼命作战,在受了几十处伤后,典韦大骂而死。

自己的长子被杀,曹操本人也受了伤,还损失了自己的第一保镖典韦,这简直就是对曹操“玩弄女性”的现世报。

张绣还归穰城(今河南省邓州市),又与刘表联合。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为了报仇,又来征讨张绣,包围了张绣据守的穰城。

见曹操率兵南下,袁绍欲乘虚夺取许都,曹操立即从穰城撤退,毕竟自己的根据地不能有什么闪失。

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兵强马壮大败刘表、张绣联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获胜后,极速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

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

张绣不听,强行追击,结果被亲自断后的曹操击败。

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

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得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还要追?”

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

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部队,再行追击,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向贾诩请教原因,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操对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操必然亲自殿后,我们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上他们,他们的士兵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你必败。

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

张绣大为佩服。

建安四年,袁绍派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

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说道:“回去拜谢袁本初(袁绍的字),他们兄弟都不能相容,还能容纳天下的国士吗?”

张绣吃惊地说:“为什么要讲这些话呢?”

张绣私下又对贾诩说:“我们应该归附什么人呢?”

贾诩说:“不如归降曹操。”

随即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靠曹操有三点优势: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结交天下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不会计较您曾经反叛、打败过。

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到了冬天十一月的时候,张绣率众归顺曹操。

曹操高兴地抓住张绣的手,和他欢乐地宴饮,并替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拜张绣做扬武将军,上表推荐贾诩做执金吾,封都亭侯。

本来曹操与张绣有杀子之仇,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曹操能放下仇怨,给张绣缔结亲家,这份度量也难怪天下才俊、士人前来投奔效力,这也是曹操能够成功的原因。

至此,贾诩又完成了最后一次跳槽,也换了另外一个主人--曹操。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贾诩是这样对曹操说的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

当时曹操军粮用尽,面对强大的袁绍曹操进退两难。

曹操问计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取胜,是您想顾及周全啊,下一步抓住机会,便能一鼓作气很快获取胜利。”

曹操称善,后来曹操抓住袁绍的过失,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平定河北。

这也是曹操一次扭转乾坤的机会,从此“武林盟主”袁绍一蹶不振,没有再给曹操叫板的实力了。

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了荆州,他想借胜利的东风乘机顺江东下攻取孙权的东吴。

贾诩劝阻说:“昔日,明公破袁绍,如今,又将汉水以南收入囊中,威名远著,军势已经很大的。

若是凭借楚过旧都江陵城内的丰饶物资,用来褒奖官吏和将士、安抚百姓,使人们安居乐业,则不需要兴师动众,就足以让江东臣服了。”

曹操不听这个休战养民的建议,依然继续进军,结果“疾疫大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贾诩的政治手段、军事眼光还是很有见地的。

献离间计,帮助曹操谋取关中

贾诩虽然在曹营得到重用,但是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

这好像是三国时期那些军阀的共性,毕竟在那个年代里,人们互相攻伐,动辄兵戈相见,一着不慎就会性命不保。

再说自己又以出谋划策得到许多赏赐,也怕引起他人的妒忌,所以贾诩很低调,从不结交显贵,朋友很少,儿子娶妻,女儿出嫁都不攀名门,也不大张旗鼓地去收红包、分子钱。

曹操进兵关中,势如破竹,连连得胜。

马超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割地求和,且答应以儿子为人质。

曹操问贾诩怎么办,贾诩说:“假装答应,然后将计就计,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

曹操心领神会,用贾诩的离间计,大破马超、韩遂,马超逃奔汉中,韩遂逃往凉州。

再异其主,为曹丕献计

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很有才气,特别是曹植最有才气。

因此南朝著名大才子谢灵运在醉酒时自叹“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来盛赞曹植才高八斗。

曹植为天下文士所佩服,也深得曹操喜爱,极有可能被立为世子。

心机男曹丕心里很着急。

有人建议他向曹操最为宠信的贾诩问计。

贾诩亲自到曹丕府上献计,让他屏退左右,然后悄声说:

您要发扬光大仁德的心胸,多交饱读诗书的名士,每天都勤勤恳恳,苦学治国用兵之道,孝敬父亲,就足够了!

难道这也算是“计谋”?

事实证明,还真是!

在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曹操心中,凭什么能获得他的青睐?

就是治国、安邦、爱民之道。

没有一个宽大、博爱、孝敬之心,曹操怎么会把天下交给你呢!

其实这段话也是我们做人行事的根本,也是我们获得天地恩泽,滋养的基础,希望能够读到这篇文章,读到贾诩这段话的你们,能够从中得到利益。

曹丕听了他的话,就勤学苦读,以提高自己的学识。

曹操也为将来谁继承自己的大业煞费苦心。

他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召来贾诩问:“我几个儿子谁适合继承大业?”

贾诩低头不说话。

曹操说:“我问你话,为什么不回答?”

贾诩说:“我正在想一些事情。”

贾诩知道曹操喜欢曹植,如果直接推荐曹丕,曹操必然不高兴。

曹操又问:“你想什么呢?”

贾诩说:“属下刚才所想的是袁绍、刘表父子。”

这两个人都因为立幼子而导致兄弟自相残杀。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决定立曹丕为世子(曹操此时不是皇帝,所以继承家业的称为世子)。

六异其主,辅佐曹丕

曹丕做了皇帝后,当然不会忘记为自己立为世子出过大力的贾诩,封贾诩为太尉,寿乡侯。

贾诩官居高位,仍然深居简出,并不得意忘形,这也是贾诩最令人称道的地方,贾诩并没有像是其他才士那样桀骜不驯,最后落得悲催下场。

曹丕当了几年皇帝,魏国兵强马壮,因此他想一统天下。

但是面对吴蜀两个强大对手,曹丕不知道应该先对付哪一个,就问计于贾诩。

贾诩说:魏国刚建立,首先应该巩固根本,树立仁德的名声,搞好内部团结,等候天下发生变化,有机可乘之时,再举兵也不迟啊!

曹丕急于想建功立业,成为一代明君,不想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听不进贾诩的劝谏。

贾诩就分析说:“吴蜀两个国家虽然小,但刘备是个人杰,诸葛亮善于治国,关羽、张飞、赵云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孙权知人善任,陆逊是江东名将,善于用兵,魏国群臣没有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

用兵的妙诀,就在于事前预计,有必胜把握,想打胜仗,必须了解双方指挥将领的素质,这样才能做到算无遗策。”

虽然贾诩说得很到位了,但曹丕仍然一意孤行,大举伐吴,亲临长江,结果无功而返。

这一年的8月,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号肃侯。

贾诩先在董卓手下,后又献计于李傕、郭汜,帮助他们反攻长安。

后又依靠段煨,再投张绣,张绣用他的计策两次击败曹操。

最后投奔曹氏集团,又辅佐曹丕,四次跳槽,六异其主,又能善始善终,贾诩才是三国史上笑到最后的人。

史料出自于《资治通鉴》《三国志》。

《资治通鉴》是北宋名臣司马光为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了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是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

此书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现历带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资治通鉴》堪称居家旅行、教育子女、世代传承、通晓古今,家庭必备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