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加坡本地金牌制作人一生制作200多部影视作品,过程喜忧参半,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灵异事件。让我们一起看回顾加利谷山的过往吧~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书。

·蔡萱 Chua Swan

友人传来一段网上短片,内容是加利谷山电视台关门搬迁的视频。我人生中最美好精彩的27年是在那里度过的,虽然工作费神费力,尝尽酸甜苦辣,但一切历历在目,至今难忘。

南洋大学毕业后,1970年我赴日本进修电视制作课程。1972年上山,加入电视台工作,至1999年辞职下山,这期间公司名字换改好几次,从RTS,SBC,TCS 到Mediacorp。我从助导做起,后来升任导演,监制,最后任制作经理。

70年代电视节目产量很少,那时是黑白播出,制作费很低,节目也比较粗糙。那时我归属综合节目组,在当时什么类型节目都要制作,我拍过杂志节目《合家共赏》,体育节目《体坛动态》,艺术性节目《艺术欣赏》,还拍过西洋交响乐团,以及华乐团演奏。

我拍过的现场直播节目有《多多博彩》,我也制作过地方戏曲,如潮州戏、福建戏、广东戏和海南大戏。当时布景简陋,道具也简单,曾经发生过这么一幕:拍戏需要一篮鸡蛋,道具组为了省钱,只给十几粒乒乓球充数。在拍摄现场,手提鸡蛋的演员不小心跌倒,假鸡蛋弹跳落地,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我当时的同事有萧之沧、郭元宝和李明芬等人,上司为林兴导。萧之沧是《声宝之夜》的主持人,名气很大,听说只要在信封写上他的名字,不用写地址,信也会交到他手上。李明芬是我南洋大学的师姐,刚进电视台时我得到她许多帮忙。她制作过不少儿童电视剧,如《家在大巴窑》,那时决不会想到后来她会成为一位被人尊重的传道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7月蔡萱(左二) 在一个烹饪节目的录制现场。

1975年3月《歌乐争辉》制作团队在第四摄影棚留影。左三是蔡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12月制作团队与演出者在第四摄影棚留影。左一是蔡萱。

我制作过的综艺节目有《花月良宵》《弦歌丽影》,当时的主持人是张玮和爱丽,表演艺人有林竹君、丽莎、紫玲、樱花、凌霄、凌云、朱咪咪和张小英等人。谐星有王沙和野峰,他们很受观众的喜欢,后来新加坡推行讲华语运动,他们少了方言表演,趣味性减低不少。那时也禁止方言歌曲,结果只唱方言歌曲的艺人不能上电视。此外,男艺人如果头发太长也不能上节目,我曾逼着凌霄戴上短假发来表演。

海外艺人多数是来“海燕歌剧院”或夜总会登台的港台歌星,上过我的节目的有罗文、叶丽仪、青山、凌峰和杨小萍。我还拍过李亚萍的外景,那时她还没有嫁给余天,更没想到后来余天会参加政治,变成民进党的议员。

到了80年代,戏剧处大事发展,从香港请来大批专才。由梁立人领导戏剧处, 创作了当时极有口碑的《雾锁南洋》。创作组由程洁茵领导,制作组由江龙领导,化妆组有陈国雄,其他如导演、布景、设计和剪辑等职位也请了不少人,一时制作水准大大提升,制作费也增加了不少。

加利谷山上的旧街景。

1984年蔡萱(手握文件夹)在指导摄像师刘福根如何拍摄谐剧演员王沙(左一)的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戏剧组制作的《实里达大劫案》是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这是当年拍摄的现场

那时我升为监制,负责戏剧制作的行政工作,带领一群导演和助导。每天我要审查制作进度和开销,查看导演拍好的毛片,最后担心是作品播出后,收视率的高低。

了两百多部电视剧,其中几部值得怀念:

1.《调色板》,第一部打入中国市场的电视剧,许多老一辈的中国同行仍有印象。

2.《奇缘》,聊斋式片集,共有几十个故事,神仙鬼怪造型多,特技化妆水平甚高,故事精彩,吸引甚多观众。

3.《实里达大劫案》,新加坡首部电视电影,由香港来的区玉盛导演,我为监制。

4.《咖啡乌》,我制作的第一部收视率破百万的电视剧。

5.《金牌师爷》,古装喜剧,得到当年最佳电视剧奖。

6.《潮州家族》,在潮汕实景拍摄,故事深获好评。

电视制作是集体作业,要节目精彩必须得到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喜恶,要管理和交流,确是费心又费力。工作中往往喜乐参半,也时有危机和惊险,有几件事至今让我难忘,如:

“多多博彩事件”:这是一台现场直播节目,我是现场导演不能有任何差错。一日,原本的主持人突然失去联络没有出现,但播出时间就要到了,我正紧张得不知道如何是好时,还好,当时的助手小姐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她一边摇珠,一边兼当主持人,宣读摇出的号码。

“吊颈事件”:拍摄《奇缘》时,套吊演员金举拱身体的钢线,突然意外断裂,本来是假吊的瞬间变成真吊,还好现场人员立刻冲上前去把他救下来,金举拱才没有被真的吊死。

“洗带事件”:有一位糊涂的助导,把我拍完还没有剪辑的十多场场景的录像带意外洗掉,害得我需要重新再拍过,造成一万多元的损失。

“灵异事件”:以前我们是在加利谷山上的旧街景拍摄古装戏,那地方在日据时代是个乱葬岗。一天凌晨三四点我独自前往查看街景,黑暗中我忽然觉得冷风透身,毛孔竖起,吓得我马上逃回灯光通亮的化妆间。

“海上惊魂事件”:制作《怒海萍踪》时,我们动用了两艘大船在海上拍摄, 突然两艘船的船头绳缆纠缠在一起,船只大幅度倾斜摆动似要下沉,幸好绳缆突然自然解开,不然船上的导演、演员及工作人员四十多人可能要葬身大海。

在加利谷山工作期间,通常我全神投入工作,下班后我习惯找工作伙伴喝酒谈公事。那时每天晚上几乎都没回家和父母子女共进晚餐,现在回想起来,十分后悔自责。唯一觉得安慰和骄傲的是,我所拍的和监制的许多电视剧,多多少少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年轻观众,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华语,喜欢华语。

90年代末期,电视台为了减少开支,把年长高薪者请走,我得到两年份的补偿金,所谓“黄金握手”,提早退休。之后我做了几份工作,都和电视制作有关, 为人工作拿酬劳必有压力,后来自觉服务他人多年已够了,余年应该自我服务。现在我每天看书,练字,旅行,打麻将,画画,勤修静功等,自得其乐。

蔡萱

作者简介:

蔡萱1969年自南洋大学毕业。1972年东京千代田电视学院毕业后加入 RTS,从助导做起,后升任导演、监制和制作经理。1999年离开电视台。1986年蔡萱获新加坡政府颁发“行政功绩奖章”(PPA)。

他监制过的电视剧超过两百多部,如《咖啡乌》《奇缘》和《潮州家族》等等。英文戏剧有《Light Years》。蔡萱曾出版《蔡萱的缘》一书。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详细记录新加坡广播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中文书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传媒(MediaCorp)中文节目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撰写的集体记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80年来发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50个篇章分为八辑:统帅、先驱、广播、新闻与时事、综艺节目、华语戏剧、幕后大军、熠熠星光,时间跨度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一直到2016年新传媒搬迁到纬壹科技城。真实地记录了一批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台前幕后人员,如何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零开始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为观众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此书。更多精彩图书,可关注公众号: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



编辑:L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