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注重教育事业,在注重孩子们学习质量的同时也一直关注着学生们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了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分担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也一直推出改革政策。
学习是一个持久战,我们常说“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学生在学习的年纪就要能吃学习的“苦。”由此可见,学习一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年纪一年一年增大,学生就读的年纪越来越高,面对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所背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教育部门对学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压力繁重逐渐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情况。为了给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才会有减少课后作业,不能给学生布置超纲内容等不同的减负措施。
到校时间调整,8点到校成为过去式。

我们都经历过“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日子,现如今的学生也一样,我国应试教育还占主流,所以免不了教学楼有着灯火通明的夜晚和起早贪黑的学生。
每天早晨要去上早自习,高年级尤其是面对“中考”“高考”的学生更是要常常学习到深夜。

学生也是人,他们的精力也有限,在关于学生睡眠问题的相关投票中,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达标。
教育部看到了其中的问题,为了改变现状,延迟了中小学生到校时间。
教育部门规定,取消中小学阶段的早读和各种形式的统一活动。小学生的到校时间不得早于早上8:20,而中学生一般要求在八点之前到校。并且在正式上课前,不允许任何学校以任何理由和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到校进行教学活动。

其中要求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生的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
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如果到了休息的时间学生还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可以督促学生尽早完成作业。
该政策将于今年五月实施,陆续在全国多地落实,学生和家长可以期待一下。

家长们的反应也可谓是褒贬不一。
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家长还没有退休,还要养家糊口,而中小学生延迟开学就意味着他们要延迟送孩子,这样一来,就和自己的上班时间发生了冲突。
作者建议,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真的存在特殊情况,把孩子提前送到学校有何不可?

延迟上学和提早放学是为了缓解孩子的压力,还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有一部分爱玩的孩子,他们自控能力差,提早放学让他们增加了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这样一来,提早放学就失去意义了。还是需要家长配合督促孩子们的休息。
最后就是,新政策的颁布,并不会影响到老师的到校时间。
在时间安排上有冲突的家长,还是要尽早调配好自己的时间,以免学校在路上出现本可避免的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