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春招火热,很多同学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窘境,社交平台一片哀嚎:

@于米卡卡:本迷信人问签,自己春招能不能找到工作。笺诗说时机未到,太公八十遇文王。
我真是谢谢,希望我能活到那么久

@缪青:春招看得人脑壳疼,果然还是工科吃香

最惹人注意的一条评论是:

如果我当初没有因为怕工作而去考研,或许现在就能心安理得地去找一个咖啡店员的工作了。

“孔乙己文学”近期在年轻人群体流传开来,这个梗来源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

书中孔乙己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一个落第但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因为坐着喝酒要有其他消费,所以宁可站着喝酒,也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去谋生。

这身长衫象征着学历、资本,也成了年轻人的枷锁。

读了一些书,满脸的胶原蛋白是最好的资本,但求职路不顺,想做些赚钱且只需付出体力的工作,却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和尊严,一身“长袍”把许多年轻人架之高台。

大学生毕业进工厂拧螺丝

清华北大毕业生毕业开店去卖猪肉

985研究生、海归去抢一个公务员名额

这些看似学历出身和求职取向十分割裂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割裂”?

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卖猪肉、拧螺丝是体力劳动,不需要读太多书就能去做,而那些十年寒窗苦读,享受着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学生就应该去到研究院、去写字楼。

但事实上,卖猪肉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北大毕业返乡去杀猪的陆步轩,没有拘泥于一家肉铺,而是用商业视角把卖猪肉做到了极致,开成了公司。

当被问到“北大毕业,最后选择去拍短视频,是不是一种学历浪费”时,李雪琴说“我认为只要兢兢业业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付出劳动,就不是对母校的辜负。”

21年在线教育受政策影响,新东方股价一夕之间跌落谷底。这时一批“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临危受命,开始在镜头上带起了货。他们把语文诗词和带货结合,成为电商的一股清流。

“老师去带货”是资源浪费吗?

当他们从一袋大米聊到人生哲学,从一根玉米聊到诗词歌赋的时候,让购物也能充满诗情画意时,就意味着“那些书没有白读”。

最受欢迎的董宇辉老师说:

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师,和现在的网络销售员,传递知识,让人喜欢阅读,最终热爱生活,这是我的福气、荣幸和使命。茫茫人海,原来你也在这里。

当我们谈论“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时,我们究竟在聊什么?从这条话题的评论就能看出年轻人们现在到底在想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如果抛却掉社会的眼光和“读这么多年”带来的压力,年轻人想去卖烤肠、摊煎饼、洗车……

“逃离内卷、摆脱无意义的内耗、远离职场甄嬛传”年轻人想要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这份工作也许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但“老子高兴”!

前几天,“毕业五年存款五千”的视频火了,两位名校毕业生毕业五年里,在办公室当过白领,裸辞在火锅店打过工。

很多人会觉得毕业五年,已经是奔着三十而立的年纪去了,应该早已事业稳定、感情开花结果了,而身为名校毕业的两个女孩存款只有5000,这样的人生很失败。

但看过视频你便能感受到她们发自内心的快乐。

“幼儿园开始学英语,学前班学珠心算,一百以内加减法能快速给你答案,小学学初中知识,初中提前预习高中内容,人生仿佛一直在拼命奔跑,必须按部就班做到这个年纪该做的事。”

“但不是只有月入过万、生儿育女才是成功的人生,以前的我很怕把人生搞砸了,但当我以为我的人生真的完蛋了之后,我才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轻松。”

刚毕业的同学们或许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许盲目从众被人流推着走不管是哪种人生状态,不如多去尝试,在尝试中了解自己。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只要开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