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读了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BECONMING》,第一感受就是太接地气儿了,不像从白宫走出来的尊贵夫人官腔遮掩。

对于地球对面的第一夫人,我们轻而易举的刻板印象:她定是躲在成功男人背后的持家女性贵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了自传,才知道她个人在肤色、性别、贫困的成长中饱受歧视,磨练一身坚强毅力,不仅是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还是智商、情商的高境界女性。

整本书分为Become me、Become us、 Become more,从她童年温暖和谐的家庭讲起,文笔细腻,充满着岁月静好,她把每一次遇到不公与灾难,也揉进多维思考空间去探索更多人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再次充满期待地,读了她的第二本新书《我们携带的光》,熟悉地感受到温暖的文笔,细腻入微的情感,依然有白宫八年的尊贵的第一夫人的背后的小心思透露,有趣有料。

书名这次取的文艺,是带有主题功能性的。她结合亲身经历,总结面对不确定性的危机世界,十个马上奇效的安神赋能的心理法则。

市面上这类社科类书籍数不胜数,但作为第一夫人有她独特的身份效果和经验。

面临生命中名利的大起大落,社会环境的忽上忽下,危机四伏的动荡岁月,如何维持内心稳定,依然发光?

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无法抗衡的趋势,米歇尔分享了专注棒针,学习编织方法,“把自己交付给了一件小事”重新找到“内心蕴藏着调整、改变和渡过难关的力量”。

头脑的放松,获得小目标的成就感,唤醒失落的精神能量,米歇尔称之为“小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失控之前,警惕虚空状态,一头钻进专注当下微小的事情里,这是疫情中那些“智慧”的人确实做到的。米歇尔16岁就长到了一米八的个子,身高和力量的组合给她的成长并没有带来什么优势,反而是一种负担。

她在中学学校一直有种异类感,后来这种感受,被延续到白人男性为主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中。

黑人、女孩在高等学府受到冷落。幸好,米歇尔有了自己的小圈子,相互取暖、相互鼓励才没有被孤立到窒息。

米歇尔总结到:假如你有某项特征引起他人举起镜子审视你,“你要努力,才能让自己从别人的镜子里走出来,你要练习,才能把正确的信息留存在头脑中。”

丈夫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米歇尔压力暴增:“对美国而言,这是一个政治权利交接仪式,但对我个人而言,则是从一种生活和存在方式到另一种的惊心动魄的转变。”

成为第一夫人,全家生活和工作都在白宫,每走一步都有保镖紧跟保护。

尽管如此,女儿三年级的时候,米歇尔还是邀请女儿小伙伴们来白宫做客。

只不过家长们开车送娃来,要坐在车里,严禁下车,一直等到孩子们聚会结束。

米歇尔依旧想和小伙伴的妈妈打个招呼,即便如粗寻常的举动,还是超出了规矩的限制。

“每次我决定不遵从既定的白宫礼仪,人们就会冲过来照顾我的意愿,尽管这容易造成一阵骚乱。如果我向一个意料之外的方向走去,就会听见周边一阵唰唰声,特工们突然开始对着自己的手腕麦克风讲话,我身后的脚步会突然加快。”

米歇尔珍视友情,她把友谊比作雏菊和飞鸟,人生中沉淀下来重要关系,是抵御不确定世界,能获得安全感的来源。

而另一个安全感,来自亲情伴侣。奥巴马的两个女儿,一个读大学一个刚刚工作,一共搬去了洛杉矶,两人合住在一起。爸爸妈妈飞去看她们的新居,米歇尔细心的发现了她们的成长证据,学会用杯垫,害怕伤害新买的咖啡桌,小心翼翼的吸尘,尽管还没有耐心把陈列的东西挪来挪去......

“我们中的许多人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解开关于自己身份的谜团,弄清楚自己是谁,以及在这世间生存需要什么。”

米歇尔对女儿们的期待,可以作为现代家长的真知灼见去认知:

“我不喜欢她们将婚姻视作一个必须去竞逐的奖杯,或者相信一场盛大的婚礼是圆满人生必不可少的,或者感到生育孩子是某种必须完成的任务。相反,我希望她们可以体验不同层面上的承诺,学会如何结束错误的恋情,开启值得期待的新关系。”

米歇尔谈到育儿焦虑,太接地气儿了,对孩子成长的担忧每一个细节都是妈妈们的嘴替。

她抵御母职焦虑的方法就是她的妈妈的视角和陪伴。曾经这位“第一祖母”入住白宫也是风靡一时的热讯。

米歇尔大部分育儿观来自母亲,书中也传授了5条育儿箴言,非常实用,而且米歇尔亲测有效的。

如何抉择决策,从社会层面上一定是高于我们普通人的,她的平衡杠杆会更稳,经验更足,更何况她是那个亲民视角的第一夫人。

米歇尔和奥巴马的亲密关系令人羡慕,持续三十年之久的婚姻在寻常百姓家也是少有的。米歇尔细腻的回忆他们两人恋爱初期的细节,第一次去奥巴马夏威夷的家时,25岁的女孩尝试理解奥巴马在家庭里的位置和作为游子归乡的时间争夺感。她也毫不忌讳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一周几天不能回家,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幼童的绝望感,一起接受婚姻咨询,重新找到了爱情的初心。

在读米歇尔上一部书《成为》时,看到很多网友评论说,这样一位从社会底层爬上高知高薪上层精英阶层的现代女性,怎么最后就做了妥协和牺牲,成了某某人夫人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有过十五年以上婚姻生活的、懂得经营亲密关系的人都会懂得:在亲密关系里,没有输赢,没有对错,亲密关系本身就是抵御不确定世界的最坚固的港湾,那不是有父母的家,是自己打造的——家。

很赞同米米歇尔所说:如果你选择试着和另一个人共同生活,这个选择就成了你的生活。

做美国第一夫人,这是一份没有薪水、没有上司、没有员工手册的工作,换句话说,毫无目标感又受人瞩目的人设。米歇尔在此之前,就职过律师事务所、市政府、非营利性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等多个地方,新的岗位意味着全力以赴去做计划、做功课才能有能做的足够好。

尤其作为首位美国第一夫人的黑人女性,米歇尔意识到每日如履薄冰,与英国女王的会面礼仪,都会受到指责“米歇尔奥巴马竟然拥抱女王”!

就职当天没有拿前面四位第一夫人指定品牌的包,也会被爆傲慢无礼......

作为非洲裔第一夫人,米歇尔无论做的多么完美,都会受到无数党派的指责,她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适应世界,也帮助世界调整适应她的存在。

米歇尔·奥巴马《我们携带的光》更像一本优秀女性的随笔,在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表达更细节,处处流露出幸福的真谛,在叙事表达上,更注重内在、融合和豁达,从厨房餐桌到白宫演讲的弹性空间,感受女性敏感的心理成长过程。

与其它女性随笔不同之处,在于有很多白宫的奇闻异事,以及前总统家庭内部生活细节,这些意外的惊喜满足了读者的好奇。

这本书里,鲜有政治言论,多为心灵自我探究,更像是励志文学。米歇尔告诉我们:有爱有光,走到哪里都可以抵御寒冷。

文|荣荣

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