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英法等老牌欧洲列强,德国对中国的伤害算是比较轻的。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德国仁慈,而是因为没赶上趟。德国直到1870年才完成统一,那时候中国都已经挨了两次打,开始洋务运动了。

轻松击败法国后,德国这个后起之秀引起了中国人的重视,尤其是德国陆军,成为清朝兴办新式陆军的样板。袁世凯小站练兵用的就是德式操典,连军歌都是模仿的普鲁士军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赶超英国,抢占海外市场,像克虏伯这样的德国公司,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卖给中国的军舰价格会比英国人更低一些。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即是以很优惠价格从德国购入的。

清朝退位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主宰了中国政权。而北洋集团聘请了不少德国教官,因此对德国有天然的好感。

不过,国家利益并不以个人的好恶为转移,当欧洲上空战云密布时,北洋政府不敢把自己和德国捆绑在一起,希望能够加入协约国一方。

在北洋政府的计划中,青岛的德国驻军最好能向中国投降,这样就可以收回青岛和胶州湾的主权。但日本和英国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他们阻挠中国参战,不想让中国享受到战胜国的权益。

尤其是日本,早就对青岛垂涎三尺。一战刚爆发不久,日军便向驻青岛德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投降。德军没想到日本人的动作这么快,其战备工作还远没有完成,连最基本的步枪都不够。

于是,德国驻华的武官决定向北洋方面求援,希望能从昔日的老朋友那里,借调一批步枪来。还别说,北洋政府里真有人答应了,当时的陆军次长徐树铮表示,愿意提供2000条步枪和相应的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得力助手,曾经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有意思的是,中国近代很多军界人士都留学过日本,像蒋百里、蔡锷、徐树铮等等,却普遍对日本没有好感。由此看来,吸引中国留学生并不见得是培养亲日势力的好办法。

1914年那阵子,段祺瑞无暇分身,实际在陆军部掌权的正是次长徐树铮。德国人现在找上门来,想要2000条步枪,徐树铮觉得这个忙可以帮,为什么呢?

一来这件事只要做得隐秘,日本人不一定会发现;二来步枪只是轻武器,对战争的胜负没有太大影响,不会改变青岛德军的命运;三来让德国人欠下咱的人情,以后总会有好处。

徐树铮这样想似乎有点冒险,实际上却很有道理。北洋陆军用的步枪与德军是一样的,都是毛瑟1888型步枪。清朝后来还仿造了这种步枪,也就是有名的汉阳造。徐树铮只要把以前进口的毛瑟步枪给德军就行了,日本人查不出步枪的来源。

出于民族感情,徐树铮巴不得日本和德国打得更凶一点,能给日本人找点麻烦,也是很多北洋军人乐意看到的。而徐树铮的办事能力确实不错,利用维坊驻军换防的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批步枪和弹药交给了德军。

英日联军发起的青岛战役,德军不出意外地宣布投降,整个过程只用了七天,双方阵亡的总人数不足七百多人。在军舰和巨炮面前,2000条步枪的作用更接近于心理安慰。

可德国人没有忘记徐树铮的这次雪中送炭,1925年他访问德国时,德方的接待十分隆重和热烈。据说,德国还秘密送给了徐树铮一套造炮的图纸,帮助中国军队走向现代化。

中德双方的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前,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就是由德国教官训练出来的。淞沪会战时,几个德械师作为中国军队的王牌,各方面都是翘楚。

一战后,德国包括纳粹对中国的援助,加上中国没有感受到欧洲战场的残酷,使很多中国人直到今天仍然对德军保持有一定的好感。这也许是不正确的,却也反应出其他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歧视和不公。

德国从一个四分五裂的松散联盟,到横扫欧陆的强国,每次都能从逆境中崛起。这样的经历对处在国势谷底的中国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德国的经验教训对现在的中国也很有借鉴意义。

而徐树铮这位北洋将领,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民国的乱局,最后在派系斗争中被杀。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在1919年,率军平定外蒙的独立倾向,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