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梦想是什么?”“考编上岸!”这句话你去大学随便一问十个里面最少有八个这么说。在如今内卷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的工作氛围中,人人都想躺平,那么躺平的方式在哪里?大家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不由得呼出“宇宙的尽头就是编制”。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据2023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数据分析看有260万人报名过审,相比于前年涨了25%,可是任职的岗位就那么多,这么大额的涨幅,把“公务员”的身份推向了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人群会那么庞大?大概有一般的原因是疫情的发酵,使得年轻人对职场的任职出现分化,越来越向往早九晚五固定双修的平淡生活,没有了那股闯荡社会的傲气,对“体制内信仰”愈发强烈。

加上现在的就业形式越来越畸形,“996”加班文化,失业危机的对比下,年轻人越来越嗅到了体制内的好,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理想就业。

但是这一行为遭到了不少专家的严厉指正“一个越来越庞大的财政供养群体,长远来看并非好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生利者’而非‘食利者’。”

在专家眼中,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前仆后继的奔赴公务员岗位,是弊大于利的状况,虽然高学历可能会带动行政效率的提高,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不利,因为岁月催人老,各行各业在时间的摧残下是十分需要新鲜血液的,需要创新。

可是专家有没有考虑过个体存活的因素。在某一层面上说,不考公就意味着衣食住行收不到保障,下一步可能就业面临下岗,各种应该给予的保障都给不到位,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社保也交不全,这些不都逼得人焦头烂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必然是现实所迫,并不是高学历的人思想有问题,热衷于公职,而是因为现实的逼迫,经历的体验,不用任何思考应该都知道怎么做出判断吧。加上疫情的影响,下岗,裁员这些问题无不催动年轻人那颗破碎的心。

还有专家口中的“越来越庞大的财政供养群体”,公务员考试遵循的一直是“进出平衡”的原则,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应关系。

有人退出,自然要有人接班,不然怎么运行下去?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话用来评论专家的话最合适了,明明是利益的获得者,还要去抨击别人的正常行为,明明自己也是财政的群体之一,却还要趾高气昂的说着他人的行为。或许他们也只是为了自身利益,害怕内卷潮流涌入他们的圈子吧!

循规蹈矩?不可能,随着90后的加入,他们老一套的那些做法都将受到摒弃,在一群有头脑,有主见,办事效率高,不拍马屁等等的年轻人面前,老派的作风让人直呼下头。

对于企业的压榨,“996”制度,下岗潮,专家们有没有站出来说过一句话?更何况考公中又夹杂着多少人情世故,多少人成了“关系户”的陪跑,什么时候能够公平堂正的对待我们?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问题?

这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打工人失业,打工人幸福指数的重要原因吗?人生路上的绿灯他们想开就开,还是不是给别人的生活亮红灯,这样的痛苦谁懂?

人人都想离开浪浪山,可是离开的人会发现浪浪山外还是数不清的浪浪山,这种趋势愈演愈烈,生活本就是平淡安稳,如今的畸形就业形式不断地压迫着我们的肩膀,怎样才能帮我们卸下重担,而不是想着卸磨杀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的世袭制,部门领导间的见缝插针,将自己的子女的后半生安排的妥妥的,绿灯亮了又亮,对我们这些普通存在而言,一条路上全是红灯,这可怎么走下去?专家们不关心关心我们的现状,反而去担忧未来的事情,把活生生的我们当小沟一脚跨过,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象未来的海啸。

结语

这些行为不只是迷惑了,年轻人的归属感,融入感越来越差也是有原因的,生活的压力,职场的勾心斗角,畸形的工作制度,还有那没有保障的明天。专家们还是多想想这些问题,放过年轻人吧!而不是对不了解的实情指手画脚,什么时候才能缓解年轻人的困难啊!

今日话题:放过年轻人吧!专家称“一个越来越庞大的财政供养群体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