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在国庆之际正式上映,这是一部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激战,对手是以美国王牌军陆战一师以主的美韩军队。我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将6.5万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包围,收复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将美军完全赶出了朝鲜东北部,用铁的意志和巨大牺牲,给予了让美国人记忆深刻的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上,北纬40°29′ ~40.483°之间,与我们首都北京的地理纬度大致相当,其北部为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河与我国的吉林、辽宁相望,东临日本海,距离海岸线不足1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盖马高原是上图中深棕色范围,整个高原面为玄武岩台地,海拔1300米左右,向北延伸到我国吉林省,可以看到有3座火山喷发,呈三角形分布排列,至今保存着非常完整的火山地貌——长白山天池,南部还有两座破火山口,从卫星图上辨认的非常清楚。

而朝鲜境内的火山活动并不剧烈,但会有熔岩流喷发出来,形成了面积非常广大的盖马高原。从地质构造来看,我国的吉林省长白山与盖马高原同属于新构造运动期间的产物,山同脉,水同流向鸭绿江,属于同一区域地理环境。

长津湖属于河谷型湖泊,南部是赴战岭山脉隆起断陷形成的河谷,从盖马高原上可以看到除长津湖外,还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湖泊,长津湖只是其中之一。

长津湖地势低洼,地形起伏较大,横亘在南部有一条海拔2000多米的赴战岭山脉,南北向穿过通道可以直达日本海岸边的城市——咸兴。当年美国陆战一师就是从这个港口登陆,沿着这条通道北上,就可以直达长津湖,再穿过盖马高原就到了鸭绿江边,也就是抗美援朝中的东线线路。

从水系发育来看,长津湖是长津江向北流动截流形成的,在中部与赴战江汇合后,向北注入鸭绿江,是鸭绿江的一条支流,属于鸭绿江水系。长津湖距离中朝边境不远,所以第九兵团在没有后勤服务情况下步行就能到达长津湖区潜伏。

长津湖,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关系来看,很难想象会这么冷,1950年长津湖战役恰逢60年来极端严寒天气,当时零下40多度,即使当年没有极端气候,长津湖也是一个严寒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便会入冬,入冬特别早,11月下旬可达-27℃。年平均气温才1~2度,这样的气候环境农业生产会受到极大影响。

北京的纬度位置在39.5~41”01之间,很少有零下20度的天气,今年1月初最猛烈的寒潮爆发,早晨才零下20度,朋友圈内一片哗然,纷纷晒出当时的气温,这已经是罕见的低温了。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两地1月17号上午8.00气温,相差非常大,长津湖-21.3°C,而北京才-8.6°C。(数据来自于美国NOA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用体感温度来比较的话差别更大,北京零下11.6度,长津湖达到了零下30多度。

长津湖为什么这么冷,而且还多暴雪?

这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海陆位置关系造成的。

从地貌上来看,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上,高原这种地貌海拔较高,有1300多米,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1000米气温要下降6度左右。其次高原蓄热能力差,比四周高,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后,热量容易随风散失掉,夜晚地面辐射降温,使得气温进一步下降。

而盆地这种地貌能够蓄热,热量散失的慢,如四川盆地,渭河河谷盆地,相比高原来说天气要暖和。盖马高原与我国内蒙古高原寒冷程度接近,但降雪要多。

如果从地形条件来看,盖马高原孤零零地矗立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四周没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北面恰恰是黑龙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南部是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势低洼,呈南北向分布,北部是敞开的鄂霍次克海,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寒潮南下,直冲盖马高原。

一般来说河流谷地往往隔断山脉连续,成为水汽或风的通道,例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通向林芝地区的一条水汽通道,才使藏南地区成为“江南鱼米之乡”。而黑龙江谷地也成为寒潮南下的通道,盖马高原虽然纬度位置不高,可处于风口之上,才让这里的冬季非常寒冷。

寒潮爆发南下时,有西、中、东三条路径,而东北平原及朝鲜半岛正处于东部南下的通道上,盖马高原受蒙古冷高压反气旋系统影响,风向偏转为东北风,风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吹来,携带着大量水汽登陆,受到盖马高原抬升,就形成了降雪。

其次,冬季日本海相对于陆地而言,水汽活跃,当寒潮爆发南下时,冷暖气团相遇也会形成降雪,我们国家烟台、威海冬季有一种冷流雪,成为当地的雪窝子,盖马高原也有类似的降雪类型,所以盖马高原冬季常常出现暴风雪,雪非常大。

而同纬度北京要暖和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受北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的拱卫,阻挡了寒潮南下,相比于盖马高原气候显得要暖和得多。

这样一来,长津湖的冬天本来就很冷,但1950年的冬天,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度深寒天气,不仅普降大雪,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风,长津湖地区降到了-30~-40℃,由于风寒效应,体感温度更低。这一年的冬天有什么特别呢?据气象专家考证,原来在1950年1月至1951年2月,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效应估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它在西班牙语中是“小女孩”或“圣女”的意思,与厄尔尼诺现象刚好相对,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当拉尼娜现象来临时,会造成大范围的气候异常,对我国及朝鲜半岛来说,经常会造成冬季低温和频繁的寒潮大风。

1950年以来发生的拉尼娜现象

例如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的雪灾,就与拉尼娜现象有很大关系。根据观测,今年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也比较大,这也是不少媒体文章预测今年冬天会是冷冬的原因。

1950年的冬天,正是由于拉尼娜现象,使得本就十分寒冷的盖马高原更加苦寒,史上罕见。身着单衣的志愿军战士在这种条件下,与物资充裕、火力强大、保暖衣物和装具充足的美军王牌陆战一师殊死搏斗,并将对方打得一路狂奔逃命,借助强大的运输和工程能力才得以逃脱,实在是一个奇迹。而志愿军因此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令人泪目。

1950年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零下40度严寒的条件下,以超出常人的意志,苦战20天,击败了美军王牌师,冻死冻伤3万人。而美军也好不到哪儿去,陆战1师逃到咸兴的时候,随行的汽车装满昏迷不醒的重伤员,有的人干脆被绑到汽车散热器上,冻得像一块块坚硬的木板,身上满是未凝固就冻成一团的粉红色血块,冻死伤也达7000多人。

盖马高原是一块苦寒之地,人类的生存面临着挑战。至今长津湖还是人烟稀少,经济发展落后的一片荒凉之地。

01

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运动

1、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

2、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3、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昼短于夜。

4、北半球(无极昼的地区)和赤道夏半年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点,晚于地方时18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6、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含)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

二、气候

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吹东北风,温和少雨。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吹西北季风,冬季吹东南季风。

4、辐射逆温现象冬季较多。

5、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北偏,冬季(北半球)南偏。

6、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草木茂盛,冬季受信风影响,草木枯黄。(天文四季,不是气候四季)。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但冬雨稍多。

8、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夏季北凸,冬季南凸。

9、北太平洋夏季夏威夷高压强盛,冬季阿留申低压较强。亚欧大陆上的活动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压,冬季是亚洲高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0、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11、华北春季干旱。长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7月上旬梅雨,梅雨后伏旱。北方秋高气爽。

12、昆明准静止锋在冬半年影响云贵高原东部,使贵阳等地冬半年阴雨连绵。

13、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14、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华西秋雨。

15、我国的飞船发射一般在北半球冬半年(便于南大洋上测量船的作业)。南大洋也叫“南极海”, “南冰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连同南极大陆周围的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别林斯高晋海等组成。

三、海洋

1、一般情况同一海区夏季温度高,盐度也高,冬季则反之。

2、河口处径流量大时盐度小,径流量小时盐度大。如长江口夏季盐度小,等盐度线向海洋凸出明显。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或夏季自西向东流,冬季自东向西流)。

4、索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

5、舟山渔场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

6、长芦盐场晒制海盐最好的季节是雨季来临前的一段时间(春夏之交)。海南和台湾的盐场晒盐则是夏天最好。

7、南大洋冬季封冻线范围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时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较多。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北半球冬季(圣诞节前后)。

四、河流

1、一般情况是丰水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或湖泊水,枯水期则反之,但有些地区不是这样,比如说地上河。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的季节是夏季。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般在春季。

4、凌汛发生在该地初春和冬初,结冰期一般发生在该地的冬半年。

5、汛期时间与该地降水季节变化有关,如季风气候区夏季形成汛期。

6、枯水期时河口处容易形成咸潮。如珠江口的广州附近冬季易形成咸潮。

7、雪线(夏季固体降水与融雪平衡点为雪)严格来讲没有季节变化,但有些试卷上经常有类似题目,如遇到则夏季高,冬季低。

8、黄淮海平原:春、秋积盐,夏季淋盐,冬季平稳。

9、含沙量在汛期大,枯水期小。

10、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一般在汛期来临前的6-7月。

五、植物的季相变化

有季相变化的植被类型如落叶阔叶林和热带草原等,一般夏季荣,冬季枯。

六、动物迁徙

1、非洲草原上动物的迁徙与植物的枯荣相关,植物的枯荣又受该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正处于夏季,气候湿润,形成湿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动物来此生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与此相反。

2、在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活动的动物夏季北迁到苔原带,冬季迁至亚寒带针叶林带,如驯鹿。

3、北半球候鸟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4、天山高山牧场,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林带以下。

七、农事活动

1、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和油菜等是秋天种,次年初夏收;一般的作物是春种秋收,如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后,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

2、棉花在秋季收摘。

3、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为羊毛品质好。

八、资源利用

1、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如长江夏季水资源丰富。

2、三峡水库运行:蓄清排浑,一般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3、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

4、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5、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

6、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九、自然灾害

1、寒潮在冬半年发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为大。台风、暴雨一般在夏半年发生,旱灾则要注意发生的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我国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2、地质灾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诱发因素暴雨发生的季节。如川滇黔交界处夏季强于冬季。

3、水土流失一般在雨季严重,如黄土高原在夏季严重。

十、环境问题

1、赤潮一般发生在夏半年。

2、沙尘暴发生在冬半年(春季较多)。

3、南极臭氧层空洞发生在9月-11月份(南半球的春季,北半球的秋季)。

十一、重大科考活动

南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该地的夏季,此时温度高且有极昼现象(长城站没有极昼)。

十二、旅游

1、青海鸟岛观鸟5月是最佳时机。

2、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

3、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

4、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