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3期内容

离下节课还有几分钟时间,于是我跑进咖啡厅,打算买一杯咖啡。就在那时,我看到了他——一个看起来非常另类的朋克摇滚歌手。他顶着一头直楞楞竖起的莫霍克发型,脸上镶着一根“别针”,身着机车夹克、黑皮靴,脖子上还套了个与之相配的项圈。

我被他吓到了,拿起咖啡,迅速从侧门离开。

那是1989年,作为一名年龄上已经很“成熟”的新闻系学生,我正要去上最喜欢的选修课“社会学——变态行为研究”,这是一门令人大开眼界并发人深省的课。给我们上课的老教授白发苍苍,性子直率得可爱。他说自己并不在乎我们是否来上课,所以也从不点名。他还告诉我们,我们的最终成绩基于三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一次课堂报告。他不会给任何人延期考试,也不接受任何借口。“反正学不学都是你们的事,我的工资又不会少。”

我们选好各自的课堂报告时段,还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邀请到了一位代表“越轨”的演讲嘉宾。所谓“越轨”,并不是“坏”的代名词,而是对不符合社会标准的一种行为的描述。这可以拓展我们的演讲范围,也因此造就了一批有趣的演讲者。

比如,我们的演讲嘉宾里,有一位正在学习会计课程的脱衣舞女,一个对自己十分较真的塔罗牌解说者,以及一对遭遇歧视的同性恋夫妇……就在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刚发表了几分钟演讲便被轰出去后,我正好奇下一个演讲嘉宾会是谁时,“莫霍克先生”大剌剌走进了教室。这让我大吃一惊。

接下来,他用一种沉稳、平和的语调开始了自己演讲。

他是一名拿着全额奖学金的大学生,现在和奶奶住在一起,因为她的身体不太好,需要有人照料。否则,她就得去养老院,但她不想去。

于是他住进了奶奶家,帮她做饭、购物、打扫房间和洗衣服等等。每天,他都会看着奶奶按时吃药,并且想方设法逗她开心。他把自己与奶奶的相处,描述为两人的“双赢”模式。但我们能想象出来,实际情况恐怕比他说的困难得多。

他坦言:“我知道自己的打扮有点吓人。但我不喝酒、不吸烟、不沾染毒品,唯一 ‘越轨’的地方也就是这身装扮了。” 他说,“嘿,只是发型和衣服而已啦!我没打算一直打扮成这个样子,不过现在我很喜欢,让我感觉棒极了。”

“我喜欢看书,学习成绩也很好,有闲钱的时候,会跟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去听音乐会或者看电影。我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玩音乐。” 我们被他的故事迷住了。“如果你们因为我的外表而不想了解我,那我们就没有必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他后面的这句话,让我铭记了三十多年。

然后,他补充道:“我不相信暴力。平时我会做一些义工,因为我喜欢帮助别人。今天,很开心能来这里跟你们分享我的生活方式。”当他问我们有没有问题想要问他时,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的轮番“轰炸”下,他解释了自己是如何让头发竖起来的——躺在床上,头伸出床外,让头发垂下去,然后抹上大量发胶,用一把大梳子和吹风机帮助定型,最后喷上定型喷雾。他告诉我们,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听到他说如果好奇可以过去摸摸他的头发时,我们都欣喜又迫不及待地排好了队。那些竖在他头顶的头发像一面扁扁的扇子,摸上去坚硬得就像豪猪身上的刺。

他聪明、善良、爱护家人、成绩优秀、乐于助人而且善于表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的两个儿子一个6岁,一个8岁。我想,如果他们长成像他一样的人,也并不糟糕。

那一次的演讲之后,我经常会想起那个年轻人。算算时间,他现在差不多有50岁了。真希望他能知道,他的故事曾带给我多么大的冲击。因为他的出现,我允许自己的两个孩子穿他们想穿的任何衣服——只要干净整洁,没有不雅的地方就可以。

另外,孩子们还换了新的发型,其中一个把原本棕色的头发染成了黄色。他们不断尝试各种发型我也不再管了,只要头发是干净的,什么发型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我当然还会给他们立一些规矩,比如18岁前不许打耳洞或纹身。结果,我那个15岁时就信誓旦旦要在自己18岁生日那天穿眉洞的小儿子,最终却什么都没做。不管怎样都是他自己的决定,我不会干涉。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当初那个“另类”榜样的智慧演讲。

原标题:《那些看上去表里不一的人》

作者:[加拿大]罗莉·肯普夫·博斯克

译:刘丽丽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