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作好不好找?有个很诡异的信号,广州的外卖员竟然招满了。

考虑到今年1158万大学毕业生和300万中职和农民工增量。2023年可能是最近20年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地铁更挤了,人更多了?我所在的广州就是这样的。据广州的外卖员说,现在美团嫌站点人太多,新来的外卖员都办不了入职,后面还有大批人排队。好家伙,外卖员招满的情况还是史上第一次。

原因一方面,去年大家在家里憋了一年,今年出来找工作的人特别多。而比送外卖更好的工作岗位不算特别多。

另一方面,一顿外卖最少二三十,很多人不怎么愿意点了。最近有条消息是大学生不吃学校食堂,去吃量大优惠的工地食堂,什么原因自己体会。

然后有没有发现今年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变高了?河南某一本学校今年招聘会上出现了酒店洗碗工、传菜员、凉菜师傅这样的岗位,最低薪资2到3000。酒店服务岗位竟然要本科学历?下一步可能要卷到研究生了。

再然后,有没有发现同样的学历和经验,今年能拿到的薪资变低了?因为清华硕士吐槽北京某大厂开的月薪才2万。说这是恶意低薪,硕士白读,还倒贴。清华硕士月薪2万换成普通学校,普通学历,上限更低。前段时间两个双一流大学女生毕业五年存款5000。

如果说以上还只是短视频时代被流量包裹的极少数。但我们身边的例子,统计局的就业数据,最顶层的就业目标,都在佐证今年找工作有多难。有个事情很少人注意,今年的GDP增速目标定在了5%。说实话很保守,新增就业目标却定在了1200万。历史新高,怎么解释呢?

最后一份工作报告里,就业这个词提了30次,形势有多严峻呢?去年大学毕业生1076万,历史新高。今年预计是1158万再创新高。原因是20多年前近1700万的出生人口,叠加近十年来轰轰烈烈的高校扩招。很无奈,虽然这几年出生率一直在降,但毕业生人数反而在增。大学生太多了,如果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和农民工,增量还有300万。这1400多万就业人群叠加去年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因为疫情在家待业的人群会在今年一起涌入就业市场,预计在六月达到顶峰。

如果换前些年10%的经济增速能消化这么庞大的就业人口。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大概能提供200多万个就业岗位。但今年增速目标是5%。实际上看到二月份的失业数据发报,心情很复杂。二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6%。16到24岁的调查失业率是18.1%,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长47.9小时,为啥都说工作不好找?失业率也才5%,18%的青年失业率算不算高?我们的就业数据到底是怎么算的?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到底是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