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36岁正值壮年的陈先生,这段时间的心情有点儿沉重。

尤其是想到最近在求职过程中的“遭遇”,他不禁眉头紧锁,嘴角弯出一丝苦笑。

陈先生曾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可是在公司效益下滑,不幸倒闭后,他便开始寻找起了新的工作机会。

本来,在行业不景气和求职困难的当下,陈先生的情绪状态就已经够糟糕了,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竟然遇到了“年龄歧视”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前,陈先生向一家比较理想的设计公司投递简历,并满怀期待地等待回复。

然而在时隔多日后,等来的却是用人单位HR的冷漠拒绝,甚至被相对年轻的招聘人员称作“阿叔”。

其中的苦涩滋味,不禁让人有种被无情嘲笑的感觉。

本来,被社会和网络舆论推波助澜到无以复加的“35岁求职门槛”,就够让陈先生这样的中年人忧心忡忡了,再这么当面冷嘲热讽一番,叫上一声“阿叔”。

说实话,换做是谁都会生气的。

在目前“企业缺人才、人才缺岗位”的就业现状下,本该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在旺盛而热烈的供需关系促进下,出现快速配对、一拍即合的盛况,没想到却会发生这样让人不禁嘘嘘的怪事。

这也说明,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年龄歧视”的现象。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设置了“本不该有”的年龄限制,让一些正值中年、经验丰富和年富力强的中年求职者,在用人单位HR的面前处于劣势,甚至是根本抬不起头来。

比如前面提到的陈先生,虽然曾经担任过设计总监的要职,其专业水平和行业经验,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可尽管如此,就因为年龄达到了36岁,在公司破产后重新应聘时,他还是遭遇到了“年龄歧视”的怪象,不免感到有些心酸和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有少数网友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和选拔人才时,有权利提出各种有关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和岗位年龄的限制,如果求职者感觉受到了歧视和侮辱,那么完全可以不去应聘啊。

但是在总体上,大多数网友还是比较同情陈先生的遭遇,旗帜鲜明地选择站在求职者的弱势一边,批评该设计公司的招聘方式有待商榷,更认为求职者的年龄,不应该成为HR评判其素质能力的标准。

但是,近些年在就业市场上,涉及“年龄歧视”的招聘现象,还真不少。

比如有些年近40的程序员,会被原先的供职单位或项目组遣散回家,还有些岁数偏大的市场营销专家,在寻找新工作时,也曾被年轻有为的HR所歧视。

诸如此类的现象,都反映了社会中有不少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的年龄,都有着一些陈旧而腐朽的刻板印象。

不由分说,这样毫无道理的“年龄歧视”,会对求职者造成涉及身心的许多负面影响。

当然,如果大家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像陈先生一样的求职窘境:

一方面,可以向用人单位HR,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坦然说明,年龄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可以当场展示以往的工作经历和成果,证明自己完全具备这个岗位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与此同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儿,一边等待HR回复,一边做好两手准备,积极寻求其他求职途径,寻求一家没有“年龄歧视”,更加重视能力和经验的设计公司。

显然,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年龄歧视”现象。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求职者年龄的过分关注,导致其在筛选人才的环节中,很容易忽视掉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经验。

这样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有经验的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可能造成不少优秀人才的浪费。

首先,年龄歧视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一个人的能力和经验与年龄并无必然联系。

事实上,许多年长的求职者都拥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这些都是年轻求职者难以比拟的。

因此,招聘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不是单纯地拘泥于年龄,就把对方拒之于千里之外。

其次,年龄歧视可能造成人才浪费。当企业因年龄而拒绝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求职者时,他们可能失去了招募到优秀人才的机会。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同时,被拒绝的求职者也可能因此错过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最后,我们应关注中年求职者的权益和利益。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年龄的推迟,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需要继续或重新就业。为了保障这些人的权益,政府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年龄歧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上海36岁陈先生中年求职,却换来HR一声“阿叔”的“年龄歧视”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毫无疑问,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倡导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而招聘企业,也应更加关注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经验,在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督促下,主动而自觉地消除“年龄歧视”的招聘怪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潜力,不至于让年龄问题成为中年人求职就业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