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方到民间,从庙堂到课堂,四十年来向学生群体们灌输的正是饱满诱人的那十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几乎没有人会去告诉孩子们:

① 为什么必须要当“人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我们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奉为真理的话,事实上是不折不扣的、冷血的资本主义成功学——“人上人”,人身之上亦有他人,人身之下亦有他人,这便构筑了一个层次分明的阶级压迫体系。且由于深谙“一旦成为人下人就一定会被人歧视、被人欺负、被人打压”的社会现实,所以个个都不择手段地妄图成为“人上人”。哪怕,是踩着别人的头颅,是违法乱纪忤逆人伦,是置人格尊严于不顾……也要“成功”!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教育。

如果卷得昏天黑地却依然当不上“人上人”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养小镇做题家、鼓励无上限的内卷、赞美如张锡峰这样的校园卷王领袖,包括大肆宣传张锡峰的名言“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城市里的大白菜!”——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一个现象:不是所有的猪都能拱到白菜的,相当数量的猪终究会无菜可拱,沦为“养肥了就杀”的弃子。

那么,他们过去十年用以拼命养膘增肥、幻想“吃得苦中苦 方为猪上猪”的努力,就成了孔乙己无用的长衫褪之不去。

此时,爹味说教又摇身一变,再以安慰姿态示众:放平心态,不必要非得以“拱到白菜”才能视作成功……

众猪傻眼!过去十年的奋斗信仰崩塌。

在“七二一指示”四年之前,毛主席亦是早有系统性的阐述: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

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
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

课程讲得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

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

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

论古时还是今时,除了那短短三十年,其余时空之间的封建保守力量与利益格局划定者们,无不热衷于在俗世尘埃里为自己寻找和培养青年士大夫党羽、阶级依附者,其考察门槛则是再简单不过的看谁最能卷、谁最能“吃得苦中苦”。

梦想一纸文凭就可以实现“阶级跃升”、成为踩在众生头颅上的“人上人”的心态,这样的“奋斗观”固然需要批判,特别是其失意者中又大有抱守着孔乙己长衫而不放的幻想者,显然也更是可恨又可怜的典型。

只不过,谁都可以将他们批驳一番,唯独那些十几年来一步一步诱导着他们穿上孔乙己长衫的人,最没有资格去假模假样地对之痛批。

因为这条路以及这套价值观,都是你为他们打造的。

引他们上道的是你,见他们在道上迷了路就想要踢他们出局、且踢出局后还妄图要他们保持“平和心态”、切不可对现实之「秩序」心生不满的,还是你。

日如何诱惑其往上爬,今日就如何劝诫其“你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