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位国军连长冒死游回大陆,蒋经国知道后勃然大怒,他气愤的说:“按律当斩,全力通缉。”

而这位连长听说后却微微一笑地回答:“我不害怕,因为我做了正确的决定。”

这位连长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游回大陆呢?到了大陆之后,他又将开启怎样的生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少有为,却心生迷茫

这个连长名叫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出生在台湾宜兰县,家境比较贫寒。

父母均以体力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但都是老实本分的善良公民,所以为第四个儿子取名正义,也是对儿子寄予了美好的祝愿,而林毅夫也果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

几个孩子之中,只有林毅夫比较聪明,学习也很刻苦,成绩优异,所以被保送到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林毅夫的父母非常高兴,认为儿子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可以光宗耀祖了,事情似乎正朝着他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1971年,林毅夫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农机系,在台湾的最高学府,林毅夫开始了他艰难的思想转变。

那个年代的台湾正处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之中,当局不遗余力地给青少年洗脑,灌输反动思想,让他们对大陆充满仇视,林毅夫的脑子里也存在着这样的思想。

十几年的思想灌输,使得林毅夫成为了拥护国民党的“先锋小将”,时常在学校里参与和组织反动游行等活动,大肆攻讦抹黑大陆和中国共产党。

但随着自身学识和阅历的增长,他开始慢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怀疑。

国民党说大陆如何黑暗腐败,这仅仅是一面之词,没有真凭实据。

但台湾当局政府施行独裁统治,贪污腐败横行,向欧美摇尾乞怜,毫无外交尊严,这却是林毅夫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林毅夫打算组织一场针对美国的游行示威,却得不到政府的准许,反而劝他不要多事。

这使得林毅夫更加疑惑,他暗想,怎么抹黑大陆的游行示威就可以举行,反对美国霸权就不行呢?

万分苦恼的他在大一结束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由于林毅夫在台大看到种种得不到解释的社会怪异现象,于是申请转学,转到军校就读,在军队里或许能寻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令林毅夫没有想到的是,他申请转学的消息在岛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在台湾,由于国民党军在民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所以大家都把军队视为藏污纳垢之所,只有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选择从军。

而林毅夫是台湾大学的高材生,前途无限光明,为何要自甘堕落去读军校呢?

但是国民党当局却并不这样想,他们认为林毅夫一定是受他们的思想感染,一心要效命党国。

所以抓住这次机会,大力宣扬,要把林毅夫树立为榜样,“反共救国团”在蒋经国的授意下还为他颁发了奖章,以便于诱导更多的台湾青年。

林毅夫在军校读了四年书,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蒋经国非常重视这位“爱国青年”,几年来一直关注着他的发展。

林毅夫从军校毕业后,蒋经国马上安排他前往台湾政大学习企业管理学,然而蒋经国很快就因此而追悔莫及。

林毅夫又在台湾政大学习了两年,开始有意往经济学方面发展。

经过这几年在不同地方的学习和生活,他逐渐看清了岛内政治的黑暗现实,他明白跟随国民党集团就没有前途,他必须另谋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台湾等待时机,政治局面或许会有转机,但岛内的发展空间太小,他希望能为更多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苦思无果的他决定暂时听从国民党的安排,前往金门的一线部队服役,担任“马山连”连长,在这里,他找到了破局的思路。

所谓“马山连”,就是驻扎在马山的连队,马山离大陆控制的岛屿只有两公里,林毅夫在这里很容易打听到了一些关于大陆方面的消息。

他迫切地希望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以便揭开大陆的真实面纱,于是他买来了一台收音机。

林毅夫偷偷摸摸地收听大陆电台消息,收听到的内容彻底颠覆了他过往的认知,原来大陆并不像国民党说的那样不堪。

这些年来,大陆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而且近年来,大陆与美国建交,实行改革开放,正是大有可为之地。

林毅夫开始在心中盘算,自己这些年来寒窗苦读,难道是单单为国民党独裁统治集团服务的吗?

决不是,自己应当以天下为己任,为全体中国人做贡献。一边是千万人口的小岛,一边是亿万生民的大陆,林毅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铤而走险,终柳暗花明

林毅夫认真分析了两岸局势,认为留在台湾,他只能为少数中国人做贡献,不能影响到大陆。

而在大陆,可以为多数中国人做贡献,并且可以影响到台湾,进而为整个中国的进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林毅夫决定逃到大陆去。

当时两岸关系非常紧张,他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前往大陆,只能找机会偷偷从海里游过去。

好在他驻扎的马山离大陆控制的岛屿非常近,不用担心体力不支的问题。即使如此,要穿越国军防线,前往解放军防线,依然困难重重。

作为事实上的前线,海岸上戒备森严,部队每天都要清点人数,他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离开,如果被发现,很可能会判处死刑。

好在他作为连长,有一定的权力和自由。1979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悄悄离开自己的宿舍,跳进了大海。

开始往大陆方向游动的林毅夫,心情依然紧张。生怕国军从后面追来,更害怕解放军将他当做间谍误杀。

快游到岸边时,解放军巡逻战士发现了他,战士们马上举起枪问道:“什么人?”林毅夫连忙挥舞手电,大声呼喊:“别开枪,我是来投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战士马上将他控制起来,林毅夫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身份证件交给解放军查验,检查无误后,解放军开始相信林毅夫的诚意。

一段时间后,林毅夫便可以自由活动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将自己改名为林毅夫,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

林毅夫祖籍就在福建,这次踏上故土,他觉得无比亲切,不只是福建,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都令他感慨万千。

他下定决心要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在当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研究生。

由于在台湾有经济学教育经历,所以他想从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他扎实稳固的知识储备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称赞。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访问了北京大学,与林毅夫结下了不解之缘。

舒尔茨在北大做演讲,需要一位翻译,而林毅夫正好精通英语和经济学,是做舒尔茨翻译的不二人选。

林毅夫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给舒尔茨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美国后,他诚恳地邀请林毅夫来美国留学,拜在他的门下。

1982年,完成了学业的林毅夫用舒尔茨提供的奖学金,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舒尔茨的关门弟子。

林毅夫在美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台湾,几年生死未卜的林毅夫如今还活着,他远在台湾的妻子却哭了。

原来,在林毅夫前往大陆之后,台湾当局为了脸面,对外只好说林毅夫意外去世,还给他的妻子儿女发了抚恤金。

而实际上蒋经国得知此事气得面色发青,自己十分看中的青年军官,竟然投敌了。

蒋经国于是下令暗地里通缉林毅夫,一旦捕获,就要明正典刑。

但林毅夫的妻子陈云英不是好糊弄的,当问及丈夫去世的具体细节时,台湾当局却含糊其辞,这使得陈云英一直不相信丈夫已经去世了。

直到1982年,一个叫林毅夫的人联系上了自己,这时她才意识到,丈夫没有死,为避免连累家人而改名林毅夫,如今正在美国攻读博士。

陈云英得知消息后不禁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同时开始筹划前往美国,与丈夫团聚。

不久陈云英带着两个孩子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在芝加哥见到了离别数年的丈夫。

此后夫妻二人便一直呆在美国,直到1987年林毅夫顺利毕业。

毕业后,林毅夫没有选择留在待遇优厚的美国,而是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国。

回到中国的林毅夫夫妇投身到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心头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

为国效力,但忠孝难全

回国后的林毅夫凭借自己的才干,不断受到重用,而且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经济理论。

在1987年到1993年期间,他担任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副所长,研究农村经济问题,是国内最早关注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批学者。

林毅夫不止关注农村问题,在1994年到2005年期间,他还担任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常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言献策。

1997年,他写了《评中共中央14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了当时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成为林毅夫的代表作。

在国家经济改革的浪潮中,经常奋斗在第一线的他,也非常注重经济学界的人才培养。

他曾担任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并且长期举办“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为国家输送了一批经济学人才。

林毅夫虽然长期在大陆工作,但台湾装在他的心里,他认为台湾不应该只是台湾人的台湾,更应该是全体中国人的台湾。

如果可以,他也愿意为台湾人民做些贡献。可是台湾当局始终对他抱有敌意,莫说做贡献,就是踏上台湾的土地,都是不允许的。

2002年,林毅夫的父亲过世,他想着自己当年来到大陆,家里人并不知情,尤其是辛勤养育他的父母更是伤心难过。

父亲活着自己不能尽孝,如今父亲去世了,自己无论如何要去灵堂祭拜,略表孝心。于是,林毅夫尝试与台湾当局沟通。

没想到,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而且两岸关系早已缓和,可台湾当局却连回来参加父亲葬礼都不允许。

伤心失望的林毅夫也不再多说什么,只好在大陆这边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给父亲送终。而在葬礼事件过后不久,台当局又做了一件令人心寒的事。

林毅夫刚潜至大陆时,国民党曾暗中通缉过他,后来林毅夫杳无音信,加上台湾政局发生变化,对他的通缉就放松了。

可是随着他这些年来,声名鹊起,在大陆屡任要职,台湾当局出于仇恨心理,把对林毅夫的通缉重新提上了日程。

台湾当局煞有介事地把这件陈年旧事拉了出来,拿到他们所谓的“军事法庭”上公开审判,最终确认林毅夫在1979年“潜逃”事件中,犯有“投敌罪”。

随之发布通缉令。消息传到大陆,林毅夫对这件事的看法让人肃然起敬。

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林毅夫,林毅夫淡然一笑,说:

“早先蒋经国就要杀我而后快,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台湾高层中有些人见不得两岸人民互相友好交流。他们越是容不得我,就越说明我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台湾当局的阻挠,林毅夫再也没有机会回过台湾,经常有记者来采访他,问他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想不想回去看看。

林毅夫的回答充满了对两岸尽快和平统一的期待,他说:“我想回去看看,但要等到两岸统一之后。”

虽然与台湾当局的矛盾尚且难以化解,但林毅夫并没有动摇继续开展工作的决心。

在事业上,林毅夫依然勇攀高峰,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从2008年起,至2012年,林毅夫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成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

从2013年至今,林毅夫在国内经济领域依然广有建树,原本在台湾被禁止谈论的人物,现在凭借着自己个人的成绩,变得家喻户晓。

大部分台湾人都知道了他的传奇经历,这或许是台湾当局所始料未及的。

小结

台湾出生的林毅夫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拘泥于党派之争,地域之分,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大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这样一位胸怀民族大义,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人才,大家如何看待他这段传奇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