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外,这个国家实在是乏善可陈了。不过,立陶宛祖上也曾阔气过。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出现,在15世纪时期,立陶宛大公国的疆域达到顶端,一度是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此后,逐渐衰落,最后为沙俄兼并。

在苏联时期,立陶宛成为其15个加盟国之一,但是跟苏联中央政府的关系很一般。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内忧外患的状态下,立陶宛于1990年率先独立,脱离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立30多年来,在苏联原先的15个加盟国之中,立陶宛算是人口下降比较严重的一个国家。在1990年初,立陶宛全国人口365万,约80%为立陶宛人,余为俄罗斯和波兰人等。如今,立陶宛人口只剩下280万,人口降幅比乌克兰还大。

优越的自然条件

立陶宛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宁夏还要小1000来平方公里。它位于东欧平原的西端。中、西部一般海拔不足200米,东部地势较高,海拔100一300米,境内约有3000个湖泊,水资源丰富。

因为多半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耕作,但丘陵区的士壤侵蚀对农业生产不利,需进行防治。立陶宛地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东欧、亚洲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带,年降水量600一750毫米。气候条件利于亚麻、甜菜和多年生牧草生长。

立陶宛的自然资源贫乏。在有限的资源中以建筑材料(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森林较重要,此外还有少量铁矿石、磷灰石及石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经济发达的加盟共和国

在苏联时期,立陶宛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加盟共和国,其工业主要是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原有的工业基础,并利用区外输入的原材料和能源而发展起来的加工型工业。

目前,立陶宛的工业主要由矿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生物与激光技术是其优势产业。立陶宛就成功培养出三家超快激光器公司:EKSPLA、LIGHT CONVERSION、ALTECHNA,业内人士将其称为立陶宛激光“三剑客”。这三家企业的营业占据全球超快激光领域近一半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