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过243章丘至莱芜段的省道后,向东有一条可以通往淄川的乡道,这里也是去往莱芜著名的乡村卧云铺的必经之路。 虽是三月中旬,济南市里已经是春暖花开,而大山里的春天还是乍暖还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是乡道,所以车子开的也不是很快,在路标指示牌告诉我到达卧云铺还有三公里的时候,我已经到达了一个叫做上法山村的古村落。 停车落锁,在此小游一会,因为这里也是齐鲁古道的必经之地,所以,这条乡道的许多古村也是值得一游的。像上法山村、下法山村以及茶业口都是一些古村落。

关于上法山村的历史,也是颇有一些寻味。更有许多乡间传说,让这个山村充满了传奇色彩。 上法山村地处齐长城脚下,传说齐长城霹雳尖至黄石关段的姜姓守将及其后人在此定居,逐渐成村。一条乡道将村子一劈为二,小半部分依山而居,大半部分的村民都在凹洼地盖房。

这里村风淳朴,日子过得悠悠慢哉!农民也没有什么好的收成,实指望五月的樱桃和秋天的花椒换一些碎钱填补家用。 如果谈到旅游,虽不及卧云铺那么名气,但是,上法山村也有一些值得观赏的景点。斩云剑原创,严禁搬运! 村子最有名的就是一棵“槐抱榆”古树而远近闻名。这棵古树以槐和榆彼此缠绕一起,紧紧相抱成为一道风景,也许是百年修的缘分,今世不再分离。斩云剑原创作品,严禁盗取。 村内有古石屋院落200余座,全是石头屋、石头墙石头路而成,也是靠山吃山节约了盖房建村的成本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子还有4眼古井,都是来自唐朝年代,充满了神奇的传说。俗话讲“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但是,看到那眼古井,斩云剑还是低头探寻了一番,井水清澈,闪着光亮。 还有一座李家大院,是一座二层石头建筑,飞檐翘角,景致壮观,相传是民国初年骨科大夫李奉章所建。本村“莱芜梆子”戏曲传承160余年,至今不衰。

此外,该村盛产的“小樱桃”,皮薄、肉厚,酸甜可口,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说到樱桃,不得不多墨一笔,在村子里我们碰到了一位84岁的老人吴大爷,正在家门口从古井里提水浇葱,看到我背着包就热情的招呼我到大爷家里坐坐,并一再让我喝一杯茶水暖和暖和,说山里的春天还是有点冷。 大爷的家里有一间房子就是当年《泰山时报》的办公地点。《泰山时报》 1939年10月10日创刊,1944年11月停刊,是中共泰山地委的机关报,也是抗战时期全国唯一由地级党委出版的机关报。

吴大爷一边给我介绍他的房子和历史,一边招呼我进内屋里坐坐,天井里一条拴着的老狗看到陌生人来了警惕的“汪汪叫着”,家徒四壁,整个院落也没有几件像样成器的家什,还养着一条看家狗有何用?面对我对狗狗的质问,大爷笑着说,养个狗增加点声音,自己老了在家也是陪伴。

大爷说,他有两个孩子都在莱芜工作,言谈之中多了一些自豪。因为工作繁忙,平常回来的时候也比较少,老伴因为生病已离大爷早走了,现在家里只有大爷一个人守着四间石头房子和半大院落度日。

进到内屋,吴大爷给我介绍他亲自笔墨的警句名言,老人虽然80多岁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也有文化底蕴,看来年轻时的吴大爷也是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整个墙上全是大爷的笔墨,虽然家徒四壁,但是,大爷精神食粮丰富。更有大爷年轻时唱莱芜梆子的扮相照片。

岁月荏苒,人生又有多少个春秋! 那些高光时刻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老人的身体健康就是儿女的福分,触景生情,我的父亲去年因为白血病离我而去,看到吴大爷如此健康开朗我内心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 站在吴大爷家放眼北望,那里是半山坡的一半村落,家家都有一树的粉白的小花,在暗自吐着幽香,三月中旬,杏花已经落败,梨花为时太早,那这是什么花树? 吴大爷笑着告诉我说,这是上法山村特有的樱桃树开花了,现在开花,五月初就能上市了,下次你五月再来俺们村,就能吃到甜甜的樱桃了。

是的,樱桃开花了,城里的人不知道季节已经变换,误把小麦当韭菜,误把樱桃当风景,这可是村民一年的指望啊! 那些久离家乡的城里人,樱桃花开了,马上就要果熟了,如果你有时间就忙里偷闲回家看看老家的春秋,别留下遗憾成为一生的追忆!

上法山村旅游指南:

一、唐朝古井

此井由唐朝时期姜姓居民所建,泉水随即涌出。此井水清凉甘洌,历经千年不竭。1999年村民淘井,从井底挖出栗子木板,据史料记载,这是唐朝立井的风俗。因古代水桶全是木桶,井底铺上木板,防止井底石块磕坏水桶。又因栗子木在水中千年不腐,故用之,足见其年代之久远。

二、《泰山时报》部旧址

《泰山时报》 1939年10月10日创刊,1944年11月停刊,是中共泰山地委的机关报,也是抗战时期全国唯一由地级党委出版的机关报。中共泰山特委成立于1939年初,同年9月改为泰山地委,负责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一带党的工作。当时,曾在该地活动的省委已转移到沂蒙山区,并创办《大众日报》,但因距离远,交通困难,泰山地区很难看到。所以泰山地委在莱芜创办了《泰山时报》,三日刊,4开4版,石印,每期发行千余份。此处为《泰山时报》上法山部旧址,部主任最初是李力众,后为陆干、宫达非。

三、槐抱榆

槐抱榆树龄约千年,其树干中发出一棵榆树,树龄约200年,因两树相依相伴,历经百年风霜雪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人称“槐抱榆”。又因谐音“怀抱玉”、“槐抱鱼”,喻意“怀中抱玉,年年有余”。因而成为大家的许愿树,每年人们都把寄托美好祝愿的红布条挂满树枝。

四、李半仙故居

李半仙本名李奉章,是清末有名的大善人。因其乐善好施,受狐仙梦中点化,习得接骨拿踝的独门医术,四邻八乡的伤者慕名而来。因医术神奇,人送“李半仙”的牌匾,自此“李半仙”享誉齐鲁大地。李半仙故居为二层石楼, 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楼房主体构件均为石头,小的有几十斤,大的有七八百斤重,每块石头都经过精心打磨。石头上的雕刻更是精致传神,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