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不出历史恩怨窠臼就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韩国总统尹锡悦于2023年3月16日和17日访问了日本。行前,尹锡悦发表讲话,强调日本已经从军国主义的侵略者转变为与韩国共享普世价值、在经济安全及全球问题上携手合作的伙伴。访日期间,日本取消了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韩国则撤回在世贸组织的申诉。此外,双方还就“日本二战强征劳工受害者赔偿方案”达成共识,通过变通处理,在政府层面淡化处理了长期影响两国关系的历史问题,日韩两国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国内对尹锡悦访问日本及其访问期间的表现有不同声音,一些民众和政治团体批评和抨击相当尖锐严厉。对领导人的批评指责在韩国这样已经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非常正常,有意思的是中国国内媒体对其访日的评价也基本是负面的,除警惕针对中国的美日韩军事同盟隐然形成,相当一部分则纠缠于中日及韩日之间历史恩怨,要求日本正视历史上对邻国造成的伤害,讽刺韩国忘了历史痛苦。某位互联网上颇有影响的媒体人甚至利用两国领导人向双方国旗鞠躬照片因角度可能产生的视觉错觉对尹锡悦讽刺揶揄。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侵略亚洲多个国家,中韩两国深受其害。二战结束已近八十年,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曾经与日本交战和深受其害的国家只有中韩两国仍然与日本之间因为历史恩怨难以化解而严重影响双边关系与民众情感(半岛北部很难说是正常国家)。本文撇开复杂的政治因素,分析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解开历史情结面向未来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

首先应该明确指出,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最重要因素应该是国家现实与长远利益,其次是地缘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历史恩怨,不应该影响国家关系。

德法两国历史上曾经爆发多次大规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结下了血海深仇。但是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将军和当时的西德阿登纳总理从两国和欧洲的持久和平及长远利益出发,致力于两国之间建立友好关系,以法德合作带动欧洲合作与联盟,不仅化解了历史恩怨,而且成为欧洲和平与合作的火车头。两国通过和解与合作,实现了双赢和多赢。

韩国与日本之间虽然价值观与制度相同,但由于跳不出历史恩怨的窠臼以及存在领土争端,两国关系一直磕磕绊绊,首脑双边会谈搁置了十二年之久。文在寅执政时期,因为单方面改变韩国往届政府就慰安妇和劳工赔偿等历史问题与日本达成的协议,导致日本贸易制裁,韩国对日出口出现严重逆差,三星等韩国经济支柱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半导体重要部件存储告急。在国家安全方面,两国也无法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半岛北部的导弹及核威胁。

对历史恩怨和遗留问题的不同态度及政策,造成对国家利益乃至周边关系的不同影响与结果,上述正反经验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其次,纠结于历史恩怨说明官民心态和观念意识跳不出历史窠臼,缺少面向未来的眼光。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征战杀伐的历史,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无不伴随着国家、民族和部落之间的杀戮和领土与地盘的得失变迁。尤其是国家、民族众多的欧洲,更是因为领土的争夺而战争不断,二战就是纳粹德国以争夺生存空间为目的制造的人类浩劫。

战后,德国等主要战败国接受民主改造,顺利实现了民主转型。冷战结束后,除前苏联部分加盟共和国及前南斯拉夫联邦部分共和国,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包括前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接受了共同价值观与文明准则,顺利实现制度与价值观的重塑,抛弃历史恩怨,走出了历史峡湾,成为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与盟国。

波兰和德国,波兰和乌克兰,历史上可以说有着血海深仇。德国多次吞并、入侵波兰,波兰与乌克兰之间也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民族屠杀(电影《沃伦》对此有形象直观的描写)。但是今天,他们不仅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制度,更是在乌克兰卫国战争中结成坚定同盟,尤其是波兰,成为乌克兰的最坚定最主要支持者之一。

而俄罗斯、前南斯拉夫以及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等国,则因为观念落后,摆托不了帝国迷思、大一统执念以及历史恩怨、土地争端等因素羁绊,与邻国之间战争及冲突不断,生灵涂炭,经济不能顺利发展,甚至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引发外部军事干涉。

由此可见,观念与制度的更新重塑,跳出历史恩怨的窠臼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是何等重要!

再次,大陆国家历史上周边关系复杂,战争多发,国土多变。邻国之间沉迷于历史恩怨,必然陷入认知和政策上的反复、矛盾及双标。

今天许多国人对日本的反感是因为日本历史上的侵华,要求日本正视历史,为历史罪恶道歉。那么,历史上多次侵略中国,吞并肢解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多次屠杀居住在故土的国人的俄罗斯与日本相比,对中国的历史伤害孰轻孰重?苏俄何曾对此作出过正式道歉?对俄罗斯是否应该同样提出道歉与赔偿要求?否则,如何说服那些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对俄罗斯抱有恶感的民众?

如果那些历史上曾经受到中原王朝统治和侵略的邻国也有样学样要求我国政府和民众为历史上的行为道歉,我们又如何应对?以某个年代划线作为拒绝道歉和赔偿的理由?能够被曾经的受害国接受吗?

最近伊朗和沙特两个伊斯兰世仇宿敌之间和解,媒体一片欢呼,而对日韩两国抛开近八十年前的历史恩怨和解却极尽讽刺挖苦。是否给人双标的感觉?

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经经受抗战战火洗礼的老一辈革命家没有纠缠历史恩怨,为了国家的发展致力于中日友好与合作。邓小平访日期间诚恳地请松下幸之助帮忙,那段影像至今看了仍然感人至深。那时候中日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蔡洋的U形锁没有市场,中国女孩穿和服还不会被警察带走。

对同样的问题,此一时彼一时的不同态度,如何自圆其说并令世人信服?历史恩怨不应该成为妨碍国家友好的障碍,对韩日和解背后的政治军事因素,我们可以关注和警惕,但和平与进步应该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尹锡悦迈出摆脱历史问题羁绊的一大步,其成败对错韩国民众和历史自会做出评价与判断,作为选举政治历练的政治家,他也自会权衡判断自己政策的得失。中国媒体对其批评讽刺挖苦揶揄,除了自证自己跳不出历史恩怨的窠臼,走不出历史峡湾,恐怕既无助于中韩两国关系,也无助于中国周边关系的改善与国际形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