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二百多年时间京剧界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和名角儿,也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并且捧红了一些人。时至今日京剧艺术虽然成为了“国粹”,但是不可否认真的衰败了,当然了衰败有外部的原因,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对于京剧艺术是一种冲击,可是京剧演员本身也有原因,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三点误区。

洒狗血

现在京剧界有一种“洒狗血”的说法,也就是京剧演员太过于卖力了,有人说卖力气还不好吗?其实,京剧艺术讲究一个适合,要知道即使卖力气也应该从剧情和人物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果太卖力气也就是“洒狗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就拿《奇袭白虎团》中“王团长”一角儿来说,方荣翔先生扮演的这一角色就是游刃有余,而后来一些扮演者那就是“洒狗血”,要知道“王团长”这一角色的特点那就是足智多谋,而一些人“洒狗血”的唱法将这一角色演成了莽夫。

再有就是“洒狗血”的唱法看似京剧演员卖力气,但是观众听起来太累了,有些上不来气的感觉。

拖长腔

现在京剧演员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故意拖长腔,这一点我们看过去那些京剧老艺人的音像资料是绝对没有这种问题的,那些京剧老艺人演唱听起来都是十分自然的。

而现在京剧演员有拖长腔的做法,并且给人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有时候似乎就等着这一句,到了这一句的时候最后一个字可刻意的拖长腔,然后唱完之后自己也是上气不接下气的,这时候台下观众也是响起了叫好声。

其实这不正确,正如程砚秋大师所说他宁温不火,他希望台下的观众能够认真的看戏,能够被他的表演所感染,这样才能够算是成功。

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如果一出剧目的表演一句一个叫好说明观众和戏迷根本就没有融入剧情。

刻意模仿缺点

现如今京剧界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京剧演员刻意模仿缺点。

例如,程砚秋大师的唱腔是幽咽婉转、如泣如诉,然而近些年一些京剧演员却将闷哑当作了艺术特点,反而是放着好嗓子不用结果刻意模仿闷哑,这不就是舍本求末吗?我们看程砚秋大师的音像资料根本就没有闷哑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连良大师“包音”重这是缺点,当初也差点因为如此进不去富连成科班,这也是马大师一直想要摒弃的。但是后来一些京剧演员刻意模仿马连良大师的“包音”重,也就是大舌头,这样一来只能是弄巧成拙,给人带来的感觉不是潇洒反而是太“油”了。

要知道学习流派要学习流派的精髓,并且要融合自身的艺术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名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