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三年疫情的煎熬,带来的经济增速下滑,实体经济不景气,普通民众就业难等问题突出,对于基层老百姓而言,确实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心里也堆积了较多的抱怨和委屈,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舆论的导向,不该把民众的不满情绪引向对贪官的憎恨、政策的误解和体制内群体的攻击上,这是极其不对的。贪官也好、教师编制也罢,都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不该借助怨气而失去理性的发泄。
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是无数平凡人的生活信仰
其实这句话本身没错,关键看怎么解读。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高学历,没有一技之长,更多的选择靠卖力气吃饭,农村大量进城务工的人员,多少年以来,多是靠体力劳动挣钱,所以鼓励一种积极向上,踏实劳动,而不去选择躺平和无所作为的价值观,我基本正确的。
作为平凡人,靠力气赚钱本身也是职业属性,我们太多的普通人,外卖员、农民工、搬运工等,多是靠力气赚钱。只不过是被人误导成为,我靠力气赚钱还是没有富起来,而那些贪官,动辄几亿,十几亿的赃款,这不公平。
其实有权利,就会有腐败,这是任何时候都难以摆脱的难题,主要是随着国家加大反腐力度,强化反贪机制,需要一个渐进优化的过程。
所以,360行,行行出状元,个人认为,只要有工作做,靠力气吃饭的行业虽然辛苦,但却踏实。就像俞敏洪羡慕流浪汉一样。

河南春天麦田有多治愈:大地上满是绿色写下的诗句
这个或许真的是有感而发,经常坐办公室的人,偶尔看到野外的风景,有感而发,或许也并没有带什么恶意。
于是便有人过度解读了这句话,将它与农民的辛劳联系在一起。
我也是河南农村的,我从小就深知河南农民的不易,从我小时候缴纳公粮,一年到头的收成一半多无偿交了出去,剩下一半还要卖钱凑学费,于是很多的农村妇女,包括我的母亲,除了繁重的农田劳作之外,还要农闲的时候,去县城捡破烂卖钱养家。
读高三那一年,我生病回家,看到母亲外出捡破烂,回到家晚上九点多,她顾不上吃饭,背上药筒去给棉花地喷农药,因为听说明天有雨。母亲在棉花地里劳作了一夜,时隔多年,每每想起来这一幕,我心里悲痛万分。河南人,尤其是河南农民,实在是太苦了。
或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吧,记者的工作在办公室写稿子,五谷不分,看到麦田自然视为美景,他自然体会不到这美景背后的辛酸和劳累。
所以,我们当以理解吧,不应该将这件事情,过度牵扯到农民的辛苦和不易,我们尊重农民,但也不随意谴责别人。

孔乙己文学: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其实这句话背后的政策涵义是,当代大学生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不要挑肥拣瘦,先就业再择业,是应该保有的新理念。
从中传硕士研究生在火锅店里做保洁,复旦大学博士生送外卖,清华硕士生做清洁工,再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招聘洗碗工等等,引发了民众的热议。
舆论的导向似乎是硕士研究生做保洁是很难接受的,接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不能做这么简单的工作。就像孔乙己站着喝酒,却穿长衫,为了读书人的面子,而宁愿保持情感和清贫。
新时代的大学生也都是读书人,不该像孔乙己一样,自恃清高,学历教育到了这个大众化阶段,不该挑肥拣瘦,至少先养活自己为重。

点评
其实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我的观点可能会引起谩骂,但是理性的想一想,我国刚刚经历三年多的抗疫,国家有苦难,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能做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将戾气、愤懑和不满,化作自立自强,团结奋进的力量,才是真正的爱国。而不是看到腐败、就业、民生等领域出现的问题,一拥而上,群体谩骂和抹黑,其实是不理性的。我们更要谨防一些人的误解和误导。
我们坚信,随着治理的渐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