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黄克诚大将病危之际,老部下胡继成到医院探望。

得知胡继成来了,黄克诚拉住他的手,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在他耳边发出微弱的声音:“当年你带的24团2连留在了胡老庄,务必要找到他们……”

话未说完,虚弱的身体已经不支持黄克诚再说话。胡继成听后热泪夺眶而出,郑重回答道:“请老首长放心。”

没过多久,为革命事业拼搏了一生的黄克诚大将便与世长辞了。战争年代黄克诚指挥过千军万马,2连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能让黄克诚临终前仍如此牵挂?

黄克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遭遇优势日伪军突袭

为增援江北地区新四军反顽斗争,1940年2月,黄克诚率八路军344旅南下,后来与新四军部分队伍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

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决定重新建立新四军军部,八路军第五纵队整编为新四军3师,原6团整编为二十四团,团长便是胡继成,2连是该团1营下辖部队。

1941年初,为了配合兄弟部队反击日伪对盐阜区的“大扫荡”,3师24团奉命从皖东北开赴阜宁。由于长途行军,部队非常疲惫,按照旅部命令在苏家嘴集中休整。

为保障主力部队安全休整,胡继成命令1营副营长巩殿坤率领2连轻装到废黄河两岸的钦工、茭陵一带,游动警戒敌人。巩殿坤时年23岁,敢打敢闯,是全团有名的虎将,由于立了战功刚从骑兵连长升为副营长。

出发前,胡继成一再叮嘱:“现在形势复杂,日军养了很多汉奸,你们务必要小心谨慎,一两天就要换一个地方宿营。”

4月23日黄昏,2连机动到达涟水与苏家嘴之间的大胡庄。这个不大的村子又分为东西两个圩子,大约有60户人家。整体形状东西长,南北短,北面和西面有一条深约1.5米的壕沟,南面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小路,北面有一条大路直通涟水城。

由于天色已暗,2连察看过地形后决定在大胡庄宿营,战士们利用圩子周围的自然沟和围墙构筑了一些工事。疲惫的战士们在大胡庄休整了两天,决定26日早上转移。

当天正要出发,村外突然响起了枪声,警觉的副营长巩殿坤立即冲出屋外,大喊了一声:“准备战斗。”随后,战士们急忙拿起枪,进入战斗位置。

天刚麻麻亮,战士们借着晨曦看到日军从西、北、南三面涌来,有的已经跳到壕沟里了。文书高建国最先发现敌情,当时他正要去检查1、2排准备转移的情况,突然发现庄外有许多人影在涌动,便鸣枪示警。

日军为何会突然偷袭新四军驻地呢?原来2连进驻大胡庄后虽然构筑了一些工事,也做了许多群众工作,然而百密一疏,他们万万没想到村里隐藏着两个汉奸,未进行严密封锁。在2连到达的当晚,两个汉奸便偷溜出村,跑去涟水向日军通风报信。

驻涟水城的日军24师团派出200多日军和400多伪军连夜扑向大胡庄,按照日军的编制,一个大队通常装备9挺机枪,9个50mm掷弹筒,还有小钢炮等重武器。

而2连全部人员只有83人,装备也十分简陋,全连只有2挺机枪,战士们手上拿的是落后的老套筒步枪,每人只有4枚土制手榴弹,子弹严重不足。

双方实力悬殊,但副营长巩殿坤决定固守待援。他决断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一是日军来得非常突然,附近情况不明,盲目突围是否会进入日军圈套?二是双方已经接火,很难脱离接触,贸然突围部队很可能会被冲散。三是大胡庄往东15华里左右的龚营村驻有24团2营,听到枪炮声,兄弟部队会及时赶来增援。

日军进攻

全连仅剩一名幸存者

战斗打响后,日伪军用炮火猛烈轰击2连阵地,随后在重机枪掩护下发起冲锋。2连战士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凭借有利地形,沉着还击,数次打退敌人冲锋,但自身伤亡也不断增加。

由于敌众我寡,战至上午9时,南面防线被敌人突破,2连被分割成两部分。连长晋志云指挥的1、2排在东,副营长巩殿坤指挥的三排在西。

眼看圩沟已经无法抵挡日军,巩殿坤立即下令战士们退入院墙和屋内,他们将山墙打通,以便相互支持,继续抗击敌人。

日伪军付出了较大的伤亡,却难以接近房屋,便从涟水城调来了燃烧弹和毒瓦斯。一时间,大胡庄内燃起了熊熊烈火,烟雾弥漫。

东边的战况异常惨烈,连长晋志云中毒窒息牺牲,阵地上只剩七八个人。机枪手中弹后,炊事员拿起他的枪继续射击,直至子弹耗尽。他们抄起木棍与冲上来的日军搏斗,最后大多被日军用乱刀刺死。

年轻的小战士刘本成由于腿部负伤,被战友的遗体压在下面,幸运逃过一劫,成为大胡庄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

解决掉东边的新四军后,日军将全部力量集中到西边,村长趁乱逃了出去,急忙跑去2营驻地报信。

此时西边的几间屋子已经被浓烟吞没,在副营长巩殿坤指挥下,战士们几次杀出屋子将冲上来的敌人打退。战至中午,战士们相继牺牲,巩殿坤也身负重伤被仅剩的几个战士藏在一间屋子里。

庄内枪声基本停止,日伪军开始逐屋搜索。一名伪军大队长带着人进入巩殿坤所在的屋子,被巩殿坤一枪击毙。恼怒的敌人向屋内施放了数枚毒瓦斯,巩殿坤等人也全都壮烈牺牲。

日伪军在打扫战场时发现几个重伤战士拒不投降,竟将他们抬到山芋窖口用火活活烧死。

副营长巩殿坤生命的最后时刻,心情应当是十分复杂的。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充满了愤怒,同时又为辜负了团长的重托感到深深的自责。

新四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胡庄与2营相距十多里,为何战斗了数个小时直至大部分战士牺牲,2营始终没来增援呢?据团长胡继成后来回忆,战斗前一天晚上大风突起,持久不退,枪炮声完全被大风吞没,2营处于上风口,一点动静也没听到。

村干部跑来送信,团长胡继成大吃一惊,急忙率领2营300多人跑步赶去增援。当他们赶到大胡庄时,只看到村里一片大火,敌人已经撤往西边的自然沟。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异常悲惨的景象:

庄内到处是残垣断壁,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牺牲的战士。那些与敌人扭打在一起壮烈牺牲的战士,被敌人残忍地砍下了手脚。连长晋志云全身被烧焦,只留下一只皮鞋能辨别出他的身份。

胡继成异常愤怒,决定分两路追击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稳住阵脚,他们丢下伤员全力向新四军反扑。双方战至黄昏,日军才向涟水城退去,而2营6连长等30多名战士不幸牺牲。

后来据地下工作人员了解,敌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200余人,包括两名小队长。2连总共牺牲了82人,其中有一名入伍仅一天的新兵,刚领到新四军军装,还舍不得穿。大家不知道他的姓名,都叫他“大勇子”。

大胡庄战斗后不久,日军即抽到1.7万余人对盐城进行大规模“扫荡”。黄克诚无暇悲痛,立即重建2连准备迎敌。当他得知2连还有一位17岁的小战士幸存后,立即将他调到师部当勤务员。

在黄克诚看来,刘本成是亲历大胡庄战斗的唯一幸存者,将来革命胜利了,要由他记录战友们的英雄事迹,不能再让他去冒险。

刘本成虽然文化不高,但为人机敏勇敢,在师部工作不久后又被黄克诚调到身边当贴身警卫员。刘本成跟在黄克诚身边很久,为解决他的“出路”问题,黄克诚还安排他去学汽车驾驶,后来又让他负责后勤工作。

在黄克诚照顾下,刘本成成长很快,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

刘本成遗物

黄克诚拖着病躯为2连正名

大胡庄之战,2连几乎全部牺牲,这在抗日战争中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2连的连排级干部多为久经沙场的“老八路”,他们的牺牲让人无比痛惜。总结大胡庄战斗失利的原因无外乎三个:

一是指挥员判断失误,下令固守待援。当时无法判明敌人情况,寄希望于2营赶来增援,内外夹击,打一个胜仗。但打仗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由于大风,2营并没有察觉到敌情,错过了增援机会。

二是保密疏忽。在敌后活动,部队进入村庄宿营,通常会严密封锁禁止村民进出。但由于疏忽,使住在村里的两个汉奸胡明根、胡夕荣泄露了秘密,让2连陷入绝境。新四军查明真相后将这两个汉奸镇压。

三是敌我实力悬殊。日伪军总共700多人,而2连仅有80多人,双方不仅兵力悬殊,而且日军的装备也具有压倒性优势。尤其是久攻不下时,日军违反国际交战公约,使用了毒瓦斯。在如此大的差距下,任何部队都难有胜利的可能。

与2连同样悲壮的是:1943年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日军殊死搏斗,全连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黄克诚后来回忆,这两个连“壮烈牺牲的事迹在全军都是少有的”。

这两个连都是黄克诚领导的部队,而且牺牲的人数同样都是82人。但不同的是,刘老庄连广为人知,如今解放军中还保留着“刘老庄连”的番号,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刘老庄连”的战旗还出现在英模方队中。

刘老庄连

而大胡庄的战斗故事却一度沉寂,鲜为人知,两者地位相差不小。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事实上,当时正是黄克诚下令不准宣传大胡庄战斗。至于原因,直到1982年重新恢复工作的黄克诚才告诉时任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主任的王阑西。

第一,皖南事变发生不久,阴影还未在战士们心中褪去,士气低迷,此时宣传牺牲,很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苏北根据地创建不久,一些群众对新四军、八路军缺乏认识,宣传失败,可能会增加他们对部队的不信任感。

第三、此前黄克诚由于曹甸战役失利作了检讨还丢掉了第5纵队司令员的职务,此时又发生2连成建制牺牲,不论对他个人情感还是意志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使他不愿宣传此事。

与之相反,刘老庄战斗发生在1943年,当时新四军已经发展壮大,而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宣传这场悲壮的战斗有利于激发士气,所以刘老庄战斗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大胡庄战斗。

解放后,黄克诚经历了不少坎坷,直到80年代才恢复工作。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在大胡庄牺牲的那个连。尽管饱经病痛折磨,黄克诚仍不断设法为2连正名。

1981年前后,他找到当时在新四军3师担任宣传干事的朱鸿以及大胡庄战斗唯一的幸存者刘本成,请他们以当事人的身份出具书信证明,报告大胡庄战斗的来龙去脉,以及未及时宣传的原因。

后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许家屯到北京开会,黄克诚特意找到他说明:“我两个连成建制地被敌人吃掉都发生在江苏,其中一个连的牺牲地大胡庄现在一点纪念设施也没有呢!”黄克诚希望地方能加以重视,为烈士修建墓地。

黄克诚还专门找到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王阑西,向他详细叙述大胡庄战斗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当时之所以未让宣传的原因。请他对大胡庄战斗情况进行调查,以告慰那些为国长眠的烈士。

在黄克诚推动下,大胡庄调查情况进展很快,党史工作者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写了一些文章发表在媒体上。1986年,淮安在大胡庄战斗烈士牺牲地修建了纪念塔,供当地百姓祭扫。后来又建立起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

根据黄克诚临终遗愿,2012年江苏省民政厅组织力量对牺牲烈士的遗骸进行发掘。

发掘现场,再次还原了当年那场悲壮的战斗:有的战士嘴里、骨缝里仍嵌有子弹或弹片。他们的嘴巴大多张开,要么是高喊着口号与敌人拼杀,要么是吸入了毒瓦斯,张开嘴大口吸气。

从牙齿、骨头的颜色以及光滑度来分析,烈士们牺牲时的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有几具遗骸呈暗红色,经专家分析,这很可能是吸入毒瓦斯造成的。

大胡庄烈士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时隔多年,黄克诚为何仍对2年仍然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他们身上蕴含着极为重要的精神价值:

在面对兵力和武器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强敌时,新四军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在绝境中表现出临死不屈的坚强斗志和决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

在如此强大的敌人面前,2连英勇抵抗数个小时,虽然成建制地牺牲,但也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杀伤。这也说明了,他们敢战而且善战。

这一切都是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所要求的“敢打胜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