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两件事,一件相对严肃,一件比较无聊。

相对严肃的事是,据权威部门发布,“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将统一划归为社工部管理,由其协调推动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

关于这项新政,应该如何理解呢?就是类似于曲协这样的协会,今后将由社工部统一管理,并引领和促进它们进行改革和转型。

社工部是今年三月刚刚成立的一个新部门,把行业协会商会归为社工部管理,并推动其转型,预示着协会“金饭碗”将被彻底打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成为现实,像某位著名相声演员说的那样“口罩期间,我们正常有钱拿”,这样的时代宣告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拿曲协来说,自成立至今这几十年来,许多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为曲艺的发展和改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可磨灭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艺行业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啃老一族”,就相声领域来说,一些所谓的艺术家们,披着各种光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主要精力早已不在作品的创作、曲目的挖掘和传承上了,要么吃老本,要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要么在书房著书立传出售字画,而对于专业,早已没有兴趣和进取心。

借助时代给予的机遇成为名人后,抛弃了专业,运用名人效应,一手拿着公粮,一手搞个人创收追逐财富,这种现象在业内业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就在前阵子,有网友曝出,2020年曲协的费用达2000多万,即将进行的换届选举申请的费用是130多万,一时间舆论哗然。

舆论为何会哗然?其实说白了还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这边被曝光2000万的年费用,那边呈现的却是“第四届非遗相声大会”上个别艺术家的拙劣表演。

轰轰烈烈搞了多年的“反三俗”,结果反来反去,非遗相声大会上却各种“俗”的尽兴上演。

大文章里字字句句传承发扬传统曲艺,群众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曲艺种类消失不见。

报道中说经常慰问老艺术家,真实的情况却是,像刘立荣这样的,具有代表性的,有真本事的老艺术家们,多年以来一直无人问津。

口口声声相声需要与时俱进,然而上了台说的却仍是三四十年前的老段子,而且一字不改。

所以无数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拷问:不养闲人已经实施了这么多年,像这种拿着2000万年费用却不作为的协会,早就该转型了,早就该交给市场了。

协会转型,交给市场,自食其力,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虽说要达到既定目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毕竟已经开始了,所以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快的大好事。

说完了相对严肃的,再说说比较无聊的。

3月16日,有网友发布与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先生相关的视频,视频显示,姜先生头发稀疏花白,身着蓝色西装,步履有些蹒跚,由两名工作人员搀扶着参加了一项活动。

老青年个人认为,作为73岁的老人,头发花白应该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相反如果黢黑的那才不正常呢。

另外,从视频来看,由于有围观群众,应该是为了防止碰撞到姜昆先生,工作人员才予以搀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去年七月至今,网上关于姜昆先生的热议一直不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件事上。

一是曲协换届,本应在去年七月进行,但由于各种原因,一拖再拖,至今也没有完成。

二是开通网络个人账号。姜昆先生入驻某平台,引发姜昆粉丝狂欢,常年遭受大家吐槽的博主三某某为此还写了一篇大作,予以赞扬和展望,结果姜先生只是过了一把开通的瘾,几天后便没了动静,这一行为被网友们笑称“说话不算数的毛病确实不好改”。

三是开启直播间不聊相声聊足球,饱受网友诟病。

四是第四届非遗相声大会大量充斥“三俗”内容的问题,无数网友质疑,“反三俗”喊了这么多年,究竟是全行业的反,还是有针对性的反?难道这就是“反三俗”的成效吗?

五是天津签售新书。这一点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把给其他人的书写的序跋摘下来组成一本书是否合适,二是为什么非遗相声大会去南方,而卖书却来天津了?

以上是老青年粗略归纳的五点,当然还有关于曲协费用的热议,前面已经提过了。

有网友关心,转型之后,像姜昆这一代的艺术家们的生活质量是否会下降,老青年认为这种关心虽是好意但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姜先生他们是赶上了几十年的好机遇的一批人,即便现在就退下来,也都个个艺术无忧了。

况且,除养老金以外,比如姜先生吧,既拥有几十部著作版权,还可以以书法创作等方面增收,生活质量自然刚刚的,是绝对有保障的,所以大家就不必替艺术家们的未来劳神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