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主题是:“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这或许跟指南的更新有关。不管是去年共识的扩大抗病毒指征,还是后面的国内乙肝指南更新。把抗病毒人群进一步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抗病毒人群扩大的问题,我也算是最早在网上呼吁的一批医生。可以找得到我最早总结的文章。当时,就发现一个逻辑问题。

既然,高病毒跟肝硬化是强相关。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转氨酶反复异常,我们才抗病毒。而不是提前干预,积极抗病毒,让肝硬化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当然,一件事的发生是多方面的。以前也回顾过为什么前几年不提扩大抗病毒的问题?

1、耐药:耐药性没有解决,以前的主流药物是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是存在高耐药的。即使后面的恩替卡韦,也存在耐药的可能。直到后面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出现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目前,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是无耐药的。

2、价格:在国产仿制出现之前。相对来说,价格还是偏高的。这种情况下,推动绝大部分肝病病友都抗病毒是不现实的。国产仿制+医保集采,至少给提供了一种选择。就是哪怕经济条件极差的乙肝人群,至少每个月20元,应该还是能够负担吧。相对于每个月花销上千元,这样极大的降低了抗病毒的门槛。

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我前几年在网上呼吁,虽然自己不是指定指南的大咖。但是,网络上的观点,特别是垂直领域的观点。还是容易形成共鸣。间接影响决策。

当然,抗病毒的扩大化,背后还有其他原因。国产仿制后,供大于求。此外,乙肝疫苗大规模应用,让乙肝人群断崖式下跌。

以上是为什么抗病毒越来越激进的可能原因,当然,我是支持积极抗病毒的。只有积极抗病毒,才能把肝硬化、肝癌可能降至最低。相对于大家犹豫要不要抗病毒、有没有副作用。已经肝硬化、肝癌才是没法后悔的事。

我是喜欢做未来预判的。积极抗病毒会带来哪些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新发乙肝肝衰竭会断崖式降低,这对以收治肝衰竭为主的感染科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当然,这三年疫情让感染科逐步从肝病科,转向为收治感染疾病、传染疾病为主的科室。

2、新发乙肝后肝硬化会进一步减少,这对消化内科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消化内科住院病人里面,肝硬化相关疾病占比非常大。不过,消化内科这几年慢慢向消化内镜发展,这会推动消化内科向消化道早癌发展。

3、乙肝后肝癌也会进一步降低,很多大型医院的肝脏外科是独立的。有可能会改变其格局。或者回归到普通外科。

积极抗病毒,乙肝治愈可能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乙肝所导致的危害,可能就要慢慢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