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战斗机最新机体照片曝光,新增大量细节表明该机已不再是航空工业所属的技术验证机,而是一架隶属解放军的原型测试机。而这也意味着,距离歼-35战斗机服役列装的日子,已经近在咫尺了。

最近一段时间,在互联网上曝光的有关福建舰航母建造进展的消息可谓如同海边的浪花一样,一轮接一轮,让我们得以持续跟踪福建舰的建造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行系泊试验,辅机烟道被熏黑的福建舰

不过,福建舰说到底还是一艘航空母舰,而决定航空母舰综合作战能力的,除了航母自身所拥有的一系列性能之外,还和航母搭载的舰载机相关。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看见一艘完全体形态的福建舰,就必须要在关注福建舰建造进度的同时,紧盯配套舰载机的研发情况。

好消息是,根据近期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显示,为福建舰配套研制的国产隐身舰载机歼-35,已经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

根据照片显示,这架最新曝光且没有机体编号的歼-35战斗机与此前曝光的31003号机有着诸多细节上的不同。这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前起落架的结构上,新机体起落架的液压杆相较于更早的31003号机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加粗。

歼-35原型机与31003号机各项细节变化对比

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舰载固定翼战斗机与陆基固定翼战斗机在性能指标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对于机体结构强度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为陆基战斗机主要依托陆地机场进行起降,而这些机场普遍拥有上千米甚至2千米以上长度的跑道。这使得陆基战斗机不仅拥有充足的跑道长度进行起飞前加速,在降落时也有足够的冗余空间允许机体在落地后再进行减速。整个起飞降落流程完全可以由飞机自主完成。

反观舰载机使用的航母飞行甲板满打满算也才300多米,根本不足以支持舰载机在无外界协助的情况下独立进行起飞与降落。只能依托弹射器、滑越甲板提供的额外动力或升力起飞,并在降落时依赖甲板拦阻索进行减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准备降落在辽宁舰上的歼-15

因此,为了让舰载机可以承受住这些辅助设备提供的额外起飞动力与减速拉力,舰载机的机体结构往往较同级别陆基战斗机更加坚固,而粗壮的前起落架正是这种加固设计的一种体现。

也就是说,与新曝光的歼-35战斗机相比,更早的003号机在机体结构与性能上其实并不能算是一架舰载战斗机,它更多地是作为一架技术验证机。真正称得上是国产隐身舰载机项目原型机的机体,其实是这次新曝光的无编号歼-35。

值得一提的是,两架歼-35战斗机机体的另一个细节变化,也证实了这一猜想。那就是位于歼-35原型机机头下方的光电窗口,003号机上是没有这个设备的。

早年的31001号验证机也没有光电窗口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003号机作为一架技术验证机,其主要任务是用来验证当前机体构型的飞行性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预期,发动机、飞控系统等软硬件设备是否存在性能或兼容性问题等等。

而歼-35原型机机头下方的光电窗口以及其内部安装的光电传感器则是一种专门为机体提供空中目标探测能力、夜视导航等辅佐作战能力的作战装备。这类装备只会安装在具备作战能力的机体上,而在战机的研发过程中,只有原型机才具备有作战能力用于进行专项测试,而技术验证机并不承担这一职责。

因此,结合这些细节变化来看,我们可以认定,新曝光的歼-35战斗机是一架已经正式进入到测试阶段的原型机。而这也意味着这型亮相了11年的第二型国产隐身战斗机,同时也是首型隐身舰载战斗机将有望在2027年前交付给中国海军,并登上福建舰。

歼-20 2011号原型机

因为当歼-35战斗机进入到原型机阶段后,就说明该机的整体设计已经拍板落实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一系列高强度测试,验证机体的可靠性、收集作战能力数据等工作。

而这一阶段的工作虽然又多又杂,但由于可以建造多个原型机体同时进行各项工作,所以耗时反而不算太长。

以歼-20为例。首架带有光电窗口的歼-20原型机是2014年1月曝光的2011号机。等到2016年12月首批量产型歼-20正式交付给中国空军时,距离2011号机曝光只过了不到3年时间。

而像在研制期间大量应用了智能化系统与数字建模设备的运-20就更快了,从首飞到服役只用了3年半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行静力试验的运-20原型机

可以说,在中国已经将智能化、信息化生产技术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当下,航空工业团队设计建造一架全新战斗机的时间已经被大大缩短。歼-35战斗机那超乎我们预计的研发进度就是一个例子。

而这也很可能标志着,我们今天基于歼-20、运-20项目经验,对歼-35项目研发速度进行的推测很可能也是误差的。搞不好当福建舰在2027年正式形成战斗力的时候,歼-35战斗机可以与福建舰一起庆祝建军百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