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是因为儿女婚配带来的社交关系,进一步是亲人,退一步是亲戚。

亲家,若是彼此交集太多,会干扰儿女的婚姻和小家庭,若是不闻不问,又显得不近人情。

如何把握社交的距离,是一门学问。

关于亲家关系的处理,古人也探索过,并且留下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

人老了,和亲家相处,要以和为贵,牢记以下几条古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亲家互助,子孙兴旺。

作为60、70后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印象:到了收割、耕种的季节,很多亲戚朋友赶来干农活。

人多了,农活就很快完成了,也就不会耽误农时了。

很多年轻人,和本村或者隔壁村里的人结婚,也靠种地为生。

男人会帮岳父母干农活,还常常带着自己的父母,一起到岳父母家。

一次婚配,把两家人的劳力,就联合在一起了,体现了情感和智慧,是家庭兴旺的征兆。

现如今,大部分的人都进城了,不要干农活了,但是古人留下的互帮互助的精神,是不能丢的。

只要你随时想着,要去帮助亲家做点什么,也会了解亲家需要什么,说明你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为子孙后代树立的持家的榜样。

02

“借钱是亲家,讨钱成冤家”:谨慎借钱,诚信为本。

任何年代,对于金钱的事情,需要谨慎。

很多人,借钱的时候,说得好好的,还钱的时候,就扭扭捏捏,甚至压根不想还钱的事情。

亲家之间,难免存在借钱的时候。若是处理不当,会引发两家人的矛盾。

毕竟,亲家吵起来了,子女夹杂在中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最好采用两种方式借钱:第一,明算账,就像普通人交往一样,留下借条,说清条件;第二,父母缺钱,要向亲家借钱,可以由子女开口,并且担保。一旦有了还钱的麻烦,子女可以及时归还,避免赖账的情况。

人无信而不立;家无信而不成。老人应该有信誉的自觉,为子孙树立榜样。若是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还钱,也应该提前说明,并且联合子女,尽快处理。

03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鳖亲家”:门当户对,同步成长。

自古以来,人们都讲究子女的婚配,要门当户对。

可是家庭的变化是很快的,也许结婚当初,两方父母的家庭,是差不多的,但是过了几年,就出现了贫富差距、地位差距。

显然,最好的门当户对,不是“当时的情况”,而是需要动态管理。

比方说,一个富豪家庭,因为做生意,亏本了,那么和亲家的家境,就大不一样了。若是要讲门当户对,恐怕会令人心寒。

有句话说得好:“我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真正的“对等”,是精神层面的。只要每个人都积极向上,能随着社会进步,那就算对等了。尤其是老人,靠退休金、存款等过日子,还要求财富上的对等,显然是不可取的。

好的大家庭,亲家相处,精神面貌的很好的,展示出共同进步的姿态。

04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保持距离,各自尊重。

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说法。女人嫁出去了,就等于是泼出去的水,娘家人是不能随意去探望的。

若是娘家很穷,去婆家探亲,会遭到嫌弃。

反过来说,若是娘家人很强势,婆家也不能常常去走动,避免被嫌弃。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就写了一个刘贵的男人,因为家里穷,都不好意思去娘家了。

岳父过生日的时候,他带着妻子王氏去祝寿。

岳父奚落了几句:“我女儿嫁了你,一 生也指望丰衣足食,不成只是这等就罢了。”

刘贵离开岳父家时,岳父给他十五贯钱,让他开个店铺,并且岳父把女儿留下了。言外之意,就是说,女婿不努力赚钱,岳父也不想让女儿再去婆家了。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情况,在亲家之间,也是存在的。

因而,两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交集太多,避免各种对比,很有必要。吃顿饭是小事,遭受白眼是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隔壁亲家,礼数原在”:尊重礼节,习惯风俗。

小夫妻,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县里的人,也可能是邻居、本村人,甚至是远亲。也有一些夫妻,从小就是朋友,或者是朋友介绍成功的。

很熟悉的两个家庭,忽然就扯上亲家关系,亲上加亲。

越是熟悉的关系,越难以处理,我们不要高兴太早。

为了处理好熟悉的关系,古人告诉我们,要按照礼数来。情感要建立在规矩、习俗之上。

比方说,逢年过节,亲家聚会,就应该提着礼物上门;在平时聚会,可以随意一些。结婚的流程,也要到位,不能以彼此都很熟,就太随意了。

礼节和习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熟人交往的规矩。

06

人老了,应该是家庭和睦的典范,千万不要给子女添麻烦,增加烦恼。

想一想,子女正是中年,家庭负担很大,若还卷入父母的矛盾之中,那就是痛苦的征兆。

无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留下的话,就是对生活的总结,也是树立了规矩意识。学会去伪存真,与时俱进,就能古为今用。

总而言之,相处好了是亲家,相处不好是冤家,凡事看着办、规矩办。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