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官网17日傍晚消息,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何降准?影响多大?

为何降准?

中信证券分析称,2023年以来资金利率中枢回升、资金利率波动加大,核心原因是信贷需求回暖消耗较多超储,流动性水位下降。近期央行行长易纲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有效,因而市场对3月降准存在一定的预期。如果经济偏弱,央行则会通过降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如果经济偏强,则通过MLF补充流动性。如果年内后续经济持续强劲修复,MLF超额续作或是常态,触发降准或许需要更多基本面走弱的因素。

民生证券分析,从易纲行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表述看,央行操作逻辑框架很清晰,宽信用需具备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金融机构需要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降准无疑是更为有效的操作方式。而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回暖的持续性和斜率仍存不确定性,故央行的积极引导不能缺失,其中关键是加强资金向实体流动的引导。回顾总结,央行历次降准通常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二是对冲流动性波动,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核心仍是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今年年初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加快,受此影响,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有必要通过降准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同时,当前央行短期工具余额不断上升,MLF余额超过5万亿元,有必要通过降准投放长期资金,稳定资金供需。降准之后,短端利率将明显下降,同时长端利率也将随之下行。

此外,目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够稳定,人民银行通过降准释放了政策信号,将进一步通过信贷增长支持经济复苏。

央行降准,短期市场流动性或增加,影响几何?

光大证券指出,在诸多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可有效缓解货币创造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因此政策效果颇为明显。

据中国证券报梳理,以下是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宣布降准后首日A股的走势。

数据截至2022年12月5日

对于债市而言,华安证券认为,降准对债市的实际作用在减弱。其次,还要关注所谓“利好出尽”的反向影响。资金宽松、降准降息是当前多头看多债市的理由之一,在全年降准空间预期有限的情况下,降准公告后的博弈行为值得关注。

来源:浙江在线、21世纪经济报道、央行官网、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