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红楼梦,你无法避开黛钗之争。在各种争论里,【进府】是一大话题。

我常常收到头条推送的提问:宝钗进府时为啥可以走正门,而黛玉只能走偏门?

对此我从不做答,因为问题本身错误。回答了,就是反智。

今天就说说这个话题,看你印象中的,和原著差多少。

01 请来的pk挤来的

1、黛玉:千里迎接 渡口等待

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蒙侧:此一段是不肯使黛玉作弃父乐为远游者。以此可见作者之心宝爱黛玉如己。】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黛玉怎样进府的呢?

荣国府专门派船,千里迢迢去扬州接了黛玉。而在京都这边,另有一队人马,在渡口久久等待着。

何以知道是荣府派船接她的?

因为黛玉出行时,属于林家的随从只有个奶娘,荣府的老妇却有若干。谁家的奴才多,当然就是谁主事。

荣府的奴才,不能空降到扬州吧?她们只能坐船而来。所以,寥寥几个字就说明,荣府派了船接黛玉的。

从京都到扬州,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那可是费钱费力的大差事。但是,林家乃五世侯爵之家,有爵位有官职,不至于送不起女儿吧?

明明由林家送女更合理,更经济更科学,但荣府偏要派船接,这是什么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注意:京都这边还有一队人马呢,他们在渡口久候。

既有人轿,还有负责拉行李的车辆。这需要配有嬷嬷、轿夫、车夫、杂役。

古代没有手机,无法及时传达信息,很难弄准对方到岸时间,最保险的办法只有【等】。这队人马很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每天都来渡口苦等。

所有这一切,合在一起要告诉我们什么?

贾府为了接黛玉,大动干戈,不惜一切代价。

其实黛玉下船后再通知贾府,或者在渡口雇车,都未尝不可。贾府如此,无非表明一种态度,彰显黛玉尊贵的地位!这是家里的顶级贵客!

2、薛家:走到门口无人知

这样隆重的迎接、细致入微的照顾,其他亲戚绝对没资格享受,即便是侯门千金史湘云。

至于薛家嘛,你比一比,就觉得很搞笑了。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

薛家是不请自来的,尽管王夫人爱死了妹妹,但她毕竟只是贾家的媳妇哦,在那个时代地位很低啊,她没法大张旗鼓地去迎接薛家。

薛家都走到门口了,王夫人才刚知道,着急忙慌带几个女人去接。

这时候贾母在干嘛?或许在睡午觉,或许在打牌,反正压根没理睬过薛家。

不要惊奇,这是真的!只有王夫人一个人忙,贾家人就像没看见似的。(后面再详细论证)

或许你以为:黛玉是小孩需要照顾,薛家是成人,当然可以自己来。

不!薛家进京并非小事,他不是随便来逛逛。金陵才是薛家的地盘(护官符上写的,薛氏全族都在金陵),是生意所在地。离开几代人打拼的根据地,是连公司带家一起搬迁了。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大举移民,目的地那边,亲友都无动于衷吗?若是真亲友,恐怕提前几个月,要帮你做准备吧。

元春省亲,全家立在府门前,要等整整一天。在礼制社会里,贵客来临前,都会派人来预报。根据来客的不同级别,贾府会有不同级别的迎接仪式。

薛家走到门前,贾府无人知晓,也无人接待,暗示的问题是:

这不是一场贵族交往,薛家不是贾府的贵族圈客人。

贾雨村首次来访,要递名帖;刘姥姥来,去找陪房。不会有人替他们预报,因为不在同一平台啊!薛家也是这种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迎接上神pk瘟神入侵

1、黛玉:众星捧月

贾母见黛玉,这段上过教科书,大家都熟悉,不引用了。

当时荣国府的贵妇全部都在会客厅。你知道为什么吗?

黛玉去两个舅家转了转,就到晚饭时了(下午四、五点)。推算她进府时,应该是正中午。可是在古代,正中午恰好是贵妇们各自回房休息时(清晨和晚间要在长辈处立规矩)。

曹公故意选了一个不该聚会的时刻。

全家都被召集起来,啥也别干,坐等黛玉。三春今天也不上学了,来陪黛玉。

黛玉并没有官方名头,没诰封没身份,又是晚辈,一个小孩子而已。如此众星捧月,这重视程度,并不亚于接待南安太妃。

若黛玉不是晚辈,毫无疑问,贾母会要求众人倾巢出动,列队欢迎。

关于这个问题,证据随处可见,可惜大家视若无睹。

比如【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能让凤姐亲自捧茶的,是什么人?

再比如,黛玉起身要走时,【大家送至穿堂前】,是全家人哦;离开大舅家时,【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长辈送晚辈,古代绝没有这种礼法!况且不止送到屋外,还要送到大门。这就是王妃的待遇啊!

2、薛家:只有一人忙

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

王夫人将薛家【接了进去】,接进谁的客厅呢?

假如是贾母的客厅,肯定要马上拜见老祖宗,但王薛两人【泣笑叙阔一番】,才去拜贾母的。

看懂了吗?那是王夫人的客厅(就是她接见黛玉的东廊小房),不是贾母的客厅。

治席接风时,贾母参加了吗?没有!注意那个【遣人来说】。

假如贾母参加了接风宴,必于席上说些客套话,留宿薛家,难道等吃完饭散席了,再派人来传话?那不是有病吗?

所以说,贾母既没迎接薛家,也没参加酒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她不参加,其他关键人物也不会参加,比如凤姐、三春等。说来说去,只有王夫人一个人忙活。

接薛家进客厅,竟然都没凤姐的影子,作者用了含糊不清的【女媳人等】。

所谓【合家俱厮见过】,不是指贾家迎客,而是薛家拜见。两者性质天壤之别!

为什么贾家不热情接待呢?因为跟薛家原本就没交情嘛!

你翻遍全书,找不到两家有何瓜葛。凤姐从小跟贾珍铁熟,史家嬷嬷进贾家全都找到亲戚。这些情况薛家绝对没有。

贾母是超品国公太夫人,身份如此之高。能和她打交道的,要么地位配得上,要么有私人感情。薛家占哪条呢?

薛家,是荣府次子媳妇的妹妹的夫家,这关系七拐八拐到爪哇国了。

身份呢?无官无职,还是杀人逃犯,法律上的死人和绝户之家。

若非贾母仁慈大度,若非贾政有【祖上济弱扶危】的遗风,怎能留宿薛家?随便换个人,早就拿鼻子打他们了。还想被热烈欢迎吗?

太多人只凭一个护官符,把薛家捧上天。完全不看书中故事,罔顾事实。

跟贾府同平台交往着,哪个没爵位,哪个不是世宦大家?商人哪有资格登堂入室,何况还身负命案?

薛蟠是逃犯,薛家母女妨害司法也有罪(提供假死证明),收留他们随时都能引来官祸。这一家子不请自来,其实是瘟神入侵。

03 奢华轿辇 pk 黑油骡车

87版拍薛家进京,薛姨妈和宝钗各自坐着单独的人轿。这符合原著吗?

当然是胡扯。

轿辇,是等级制度的重中之重,历朝历代对此都有严格规定。

清朝三品以上官员才允许乘坐4人轿,其轿顶为银色。四品及以下官员,只允许使用2人轿,轿顶是锡顶。

至于民间百姓,只允许特定情况下乘2人轿,且对轿体有诸多限制。“黑油、齐头、平顶、皂幔”。极其简陋,不许有彩色,不许装饰。

即便可以坐,也很少有平民坐轿,因为太贵!

清朝前期,官员还能乘轿上朝。到清朝中后期,很多官员都改坐马车了。到了同治年间经济萧条,“京堂三品以下无乘轿者,以轿须岁费千金,一品大员始有多金可雇轿役也”。

养一顶轿子,一年需要上千两银子啊!

养轿子既然这么贵,租轿子也一样贵。坐车则成本低、效率高。

所以,只有贾家这种人家,才能随心所欲的坐轿。薛家嘛,打死也不舍得雇轿子啊!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是【正在门外下车】。

薛家没有车夫,连这辆车也是租来的。顶多就是简陋的驴车或骡车,全家女眷都挤在车上。

不用跟我辩论,教养嬷嬷是小姐的标配,薛家连嬷嬷都养不起,车夫马夫更不用想了。

薛宝钗后来在大观园管事,每天坐轿转一圈,号称巡查。那就是借职务之便,满足一下坐轿的渴望。否则的话,她去哪里体验这滋味呢?

而黛玉进府时坐的什么轿呢?

由于贾母的诰封是超品,最奢华的八抬大轿也能坐。贾家还有各种官衔和诰封,各种规格的轿子都有。那就看心情了。

按照原著写的,她的轿子有【纱窗】,由此可以推知,至少是个四人轿。乃三品以上官员待遇。

04 87版颠倒黑白

黛玉来时,千般呵护万般爱,两队人马前呼后拥。薛家来时,自己悄摸摸的溜达来,贾家全族无人搭理她们。

或许有人不理解,对比这也没啥用。

不!在古代,任何事都要讲究规格。规格,就是人存在的价值。

比如《甄嬛传》里,甄嬛回宫时用了半幅皇后仪仗,那就是打脸皇后。一件衣服、一个首饰,一个站位不同,都是生存价值的不同。

这种价值,体现了作者的内心倾向,是认定角色定位的证据。

87版拍的黛钗进府,形式上似乎很精良,但内容上,却跟原著180度大反转。

拍黛玉进府时,一味渲染黛玉的胆怯不安。贾府给她的超规格接待,悉数删除。

黛玉拥有的,阉割移植给了薛宝钗。拍薛家进府,竟然让贾母带领全家,站在院子里隆重迎候薛姨妈,一院子人乌压压的列队。

我很想问问:古代的尊卑,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撇开原著不说,即便贾母要接待,也只能端坐客厅。亲自率众出迎,薛姨妈受得起吗?这脑子里进了什么水啊?

原著黛玉进府时,众人对她应充满仰慕和嫉妒,而非可怜施舍之态。那种众星捧月,恰恰是87版里宝钗的样子。

对比下87版拍的两场戏,即便黛玉身后跟上几个婆子,也更像是押运工。与宝钗进府时那种气派、那种全家其乐融融,不可同日而语。

真正超越尊卑礼教的,曹公写出来了,导演删掉不拍。不可能突破尊卑的,导演加戏来突破。究竟为了什么?

至于让宝玉翘首以盼宝钗,更是赤裸裸的背叛红楼主题,摧毁名著的精神内核。宝玉变成吃着碗里扒着锅里的,黛玉变成了多余的第三者。

无论拍得多用心,只此一场戏就足够混淆视听,毁灭原著。

05 小结

如果你理解了曹公的倾向,还会问“宝钗为啥能走正门”吗?

荣国府的正门上悬挂着【敕造荣国府】的匾额。那意味着,非国公品级及其以上品级,根本没资格走正门!

拜托,多去学点历史好吗!即便是贾政贾赦,平时也不走正门。豪门大宅角门众多,就是为平时而用。

只有迎接皇家、迎接太妃、王爷,以及祭祀大典,才启用正门。

黛玉进府走角门;薛家的马车也是走到角门处。别争了!!

走什么门本来不是问题。但令人唏嘘的是,是谁想出这黑白颠倒的问题,又是谁把它描述成了真理?

上神成了可怜虫,逃犯成了富贵高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