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照片,有人疑惑:凭我们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把歼-10C的受油管设计成内置可伸缩探杆,为什么没这么做呢?
这还要从歼-10战斗机的研制说起。一开始,歼-10其实就没有把空中加油纳入设计,一方面是因为那个时候空中加油机还未定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歼-10A的主要任务是防御性的空中拦截,不追求高载弹量,所以空中加油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不过,后来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以及轰油-6的出现,歼-10A还是补充了空中加油能力。但由于是后续补充,再加之那个时候我们掌握的技术比较有限,所以就选择了不太占据飞机内部空间的外置固定受油管。
按理说,到了歼-10C这个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机体结构,相比歼-10A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应该具备给歼-10C安装内置可伸缩受油管的条件。理论上讲确实如此,但实际情况却不支持这种观点。
要知道,升级后歼-10C的机头明显扁平化了,这也意味着它的机头内部的空间实际上是缩小了。与此同时,歼-10C为了保证高水平作战性能,还得在机头位置安装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探头等在内的诸多设备。这样一来,留给内置可伸缩受油系统的空间其实并不大。
其实,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歼-10C配备外置固定受油管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这个受油管是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拆卸的,结构相当简单,而且性能也更加可靠。另一方面,歼-10C并不要求隐身能力,所以外置固定受油管除了会对气动阻力稍有影响外,相比会大幅增加机身重量的内置可伸缩受油系统要实用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