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去把政委打死掉!”抗联团长低声对警卫员说道。

1938年9月,抗联第7军独立团政委和团长一前一后去开会,警卫员和团长并肩而行。途经一片小树林,团长突然目光严厉,对警卫员这样交待。

警卫员一听犹豫了,他不知所措。

团长为何要打死政委,背后有何隐情,政委最后的命运如何?

走在前面的政委,名叫毕于民,1909年生于山东莱芜。20岁那年,他和母亲到了黑龙江虎林县倒木沟落户。

日寇占领东北后,毕于民和许多热血男儿一样,毅然拿起枪,加入了抗日武装。

1933年3月,毕于民加入了饶河农工义勇军,不久后加入组织。

毕于民虽然没有文化,更没有上过军校,但是他有勇有谋、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受到上级倚重,职务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38年,毕于民已经是抗联第7军独立团政委,在部队威望很高。

而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悬赏5万元要他的人头。

那么,作为毕于民的搭档,团长为何要下令警卫员向他开枪?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抗联的历史和当时所处的环境。

日军占领东北之后,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有红枪会、大刀会、救国军、自卫军等。这些抗日武装声势浩大,总兵力30余万,但是各自为战,被敌人各个击破,一度陷入困境。

1933年5月,组织上决定将这些武装进行整合,编为7个军,总兵力1万余人。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了11个军,总兵力3万余人。

这时候改名东北抗联,开始对日军进行更大规模的打击。

日军惊恐万分,调集重兵进行“讨伐”,对抗联进行封锁和袭击。

与此同时,敌人还采取了诱降策略,策反抗联将领。

由于敌人的封锁,抗联孤立无援,陷入困境,不但没有弹药,粮食供应也出现问题,战士们常常饿肚子。在此情况下,有的抗联将领意志薄弱,先后投敌。

仅仅是1938年6到10月,就有10个抗联将领投敌,包括两个参谋长、两个政治部主任和6个师长。

这些人虽然参加抗日活动早,但加入组织较晚,但出身复杂,思想上没有很好地改造,经不起艰苦残酷的考验。

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有的抗联干部神经紧绷,有时候草木皆兵,难免怀疑身边再出叛徒。抗联第7军政治部主任郑鲁岩就是其中一人。

郑鲁岩能力突出,对革命作出较大贡献。他是山东日照人,20岁参加革命,23岁加入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936年,他已经是东北人民革命第四军第2师师长。

同年11月,2师扩编为抗联第七军,郑鲁岩升任军政治部主任。

可以说,郑鲁岩经历了生死考验,为革命作出了贡献。但郑鲁岩有性格缺陷,那就是好胜心强,心胸狭窄。

很多人在没有发迹的时候,善于韬光养晦,性格缺陷被隐藏,随着职务的高升,这些毛病慢慢暴露出来。郑鲁岩的表现是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尤其是下属的意见。他甚至见不得部下比自己优秀,说不好听点就是嫉贤妒能。只要比他强,敢于坚持原则,跟他发生争执的,他都怀疑人家想叛变。一旦怀疑上,就想办法将对方拿下,甚至整死。

在当时,抗联所处环境艰难,各部跟总部联系困难,这就给郑鲁岩提供了机会。

1938年10月,郑鲁岩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处死了抗联第七军特委委员徐凤山。

接着,他又把矛头对准了“不听话”的抗联第七军虎林办事处主任、独立团政委毕于民等人。

除掉这些将领,难道不怕别人质疑吗?

郑鲁岩非常有“手段”,那就是以锄奸的名义,说他们要投敌。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一说是锄奸,大家都无话可说。

1938年11月20日,抗联第7军各团领导接到了政治部主任郑鲁岩的通知,要他们在22日到饶河大别拉炕集合,然后往军部开会。

独立团的李团长和毕于民政委准时赶到了饶河大别拉炕,与其他团的几位团长、副团长会面之后,一同赶往会场。

这时候的李团长,已经接到密令,要在路上除掉即将“叛变”的毕于民政委。

李团长打算在路上下手,可是毕于民的警卫员小郑是神枪手,还武艺高强,他不能不有所顾忌。

于是他对小郑说:“我们现在的人已经够多了,毕政委的安全完全有保障,你就在大别拉炕休息休息吧,人太多了,目标大。”

既然团长这样说了,毕于民也不好说什么,也没有多想。小郑目送着自己形影不离的毕政委远去,没想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上路不久,天气骤变,刚才还晴朗的天空阴沉下来,不一会还飘起了飞雪,很快地面上就落了几厘米厚雪花。

团领导和警卫员裹紧了皮袄,将脖子缩在衣领中躲避飘落的雪花。

他们只顾着看前面的路,没有心情左顾右盼。

李团长一看心里暗喜,动手的机会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王团长和毕于民是并肩走着的,拿定主意动手之后,李团长放慢了脚步,与对方拉开了距离,跟自己警卫员并肩走在后面。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进入一片小树林之后,李团长目光严厉,悄悄对警卫员说要打死毕政委。

警卫员一听犹豫了,他感到太突然了,政委平时对战士们很好,深受大家爱戴。团长也是自己的好领导,他为什么要下令向政委开枪?

警卫员一犹豫,李团长急了,唯恐毕于民回头,错失良机,于是他不等警卫员开枪,自己先掏出枪来,对着毕政委的头部扣动了扳机。

走在更前面的贾团长、王副团长听到枪声,惊愕地转身质问:“怎么回事?”

李团长慌乱中又向他俩开枪,警卫员也鬼迷心窍,向首长开枪,走在前面的两位团长猝不及防,中弹倒下。

李团长握着冒烟的手枪走上前来,用手放在3人的鼻子上探了探,他们已经没了气息。

李团长脱下军帽,弯腰鞠躬,然后流着泪对3人的遗体说:“我也不想这样,只是在执行上级命令,请你们原谅!”

李团长和警卫员一起,用干树叶遮掩了3人的遗体,然后去向郑主任复命了。

问题来了,一个政治部主任,并不是抗联7军主官,上面还有军长、政委,他怎么有权下令处死一个团长?

其实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作为抗联第7军政治部的主任,郑鲁岩跟毕于民在工作上有不同意见,早就怀恨在心。

为了报复,他偷偷伪造了第7军的公章,给独立团李团长下了一道密令,让他在团长们开会的路上枪决毕于民。

李团长看到了带公章的密令,不再怀疑,选择了执行。

郑鲁岩如此丧心病狂,并不只是嫉贤妒能那么简单,这还跟他的妻子有关。

1937年,郑鲁岩娶了个女大学生,名叫赵贵顺。

此女身材好、皮肤好、声音甜,还会撒娇,郑鲁岩爱不释手。

谁知,赵贵顺是一个特务,嫁给他别有用心,是受命来瓦解抗联队伍的。

很快,郑鲁岩就被诱惑、腐蚀,产生了投敌念头。为了给敌人交投名状,他以锄奸为名,残杀抗联将领。

东窗事发后,郑鲁岩选择投敌,当了可耻的汉奸。

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郑鲁岩被苏联红军抓获,带到了苏联。

在那里,他巧舌如簧,说自己是卧底,根据上级安排,潜伏到了敌人内部。苏联人一时搞不清楚他的底细,将其送回了东北。

1946年5月27日,回国后的郑鲁岩俨然成为隐蔽战线的英雄,还担任了虎林县民主政府秘书。

1946年7月,郑鲁岩被派往长春,到龙井军大学习。

这时候的他做梦都笑出了声,认为自己很高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久后,他的特务妻子落网,将他供出了。

当时他正在学习,突然看到几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杀气腾腾冲他走来。

他心说不好,撒腿就跑,想逃之夭夭,但为时已晚。

警卫战士将其制服,捆了个结结实实。

1949年12月中旬,郑鲁岩被判死刑。

而误杀了3位战友的李团长,也在一年后与敌人的交战中英勇牺牲。

历史是公正的,含冤而死的毕于民被追认为烈士,永远受后代敬仰。认贼作父的叛徒郑鲁岩,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