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17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司马无极以八年抗战时期的冀中农村为写作背景的长篇小说《一河流沙》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民盟中央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方乙芳,及社会各界专家40余位与会。发布会由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主持。

吴义勤在致辞中说,在文学界,司马无极先生并不是一个新面孔但是在小说领域,他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的闯入者。《一河流沙》是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描述了南北穆家人从世代仇怨到携手抗敌的精彩故事,谱写了一曲民众自发抗战的浩然长歌。

张平在致辞中表示,“《一河流沙》只是这本书的第一部,原稿从抗战前期一直写到改革开放之初,从一个家族兴衰一直写到一个时代跌宕起伏、波涛汹涌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作者高度的文化认知能力和高超的文学概括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张亚丽在发布会上讲到,《一河流沙》是一部充斥着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中国北方农民家族长篇。小说在40多万字的篇幅里,淋漓尽致描写了抗战背景下的国恨家仇,小说不拘小节,气象壮烈,体现出了作家强大的写作雄心,必然是作者多年积累酝酿,怀着对故土深深的热爱,情感迸发而出的呕心沥血之作。作品历时二十年,其间多次修改,可以说,作者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使命。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司马无极生了一场大病,他在病床上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坚持完成对作品的精雕细琢,常常因为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不够完美而反复修改,体现出了作家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作者发言

方乙芳在会上提到:“难得之处在于司马老师通过长时长期的积累,耗时20年的心血完成的一部小说。我们有这么好的作者和作品,可以尝试用新媒体来多加宣传作品,让作者与作品直接面对大众。”

《一河流沙》的作者司马无极在活动现场感慨道:“今天《一河流沙》终于面世,我是大喜过望。读者和时间是最好也是最终的讲解师。我相信它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是一部用真实写出的书,是一部用良知写出的书,也是一部用生命写出的书,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河流沙》这部小说的凸出特色是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北方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展示了民众揭竿而起自发抗战的感人情景和色彩斑斓的风土人情;小说有意使用极具地域特色的方言,不加任何修饰,着力打造出逼真的叙事场景;小说描写的一众人物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特别是主人公“疯子”腊八,其性格特点尤为独特,寄托了作者对时代和人性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在叙事视角上,以“疯子”腊八这个本身极具特色的悲剧性人物故事作为小说的主线,就奠定了小说与众不同的叙事角度。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疯子”反而成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从他的视角来剖开人与人、家与家、族与族,乃至日本侵华战争等诸多纷繁复杂的关系和事件,带给读者的是对人性、战争、历史等更加冷静、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再加上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对农村家族群像般的描述,让作品枝叶饱满,有了一种如史诗般的纵深感,增强了作品的厚度和力度。

参与发布会的还有来自不同行业的热心读者,他们对小说的出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多贴近现实,真实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优秀作品。

责编:张靖雯、张青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