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员们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登上奥运会的舞台,为国争光。

每当运动员们听到本国国歌响彻在奥运会场时,望着冉冉升起的本国国旗,运动员总会露出激动、骄傲的神情,有的甚至还会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金牌颁奖仪式)

然而,奥运史上却有这么一届奥运会,不仅惨遭多国联合抵制甚至获奖选手在登上领奖台时,还提出不使用本国国旗和国歌的要求。

经奥委会商议,决定临时改用奥委会会旗和会歌来代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重金打造最“尬”奥运会

那就得从这届奥运会的承办方——苏联说起。在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飞速发展,开始以世界强国自称。并因不甘屈居于美国之下,事事都要与其争长论短。

(高速发展的苏联)

而作为世界性体育盛典之一的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比拼体育技能的舞台,更是承办国秀“肌肉”的大好时机,苏、美两国当然不会错过。

然而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侵越战争,不仅导致美国民怨沸腾,更是引来了世界各国人民的diss。所以在1974年的申奥会上,苏联不战而胜,获得了1980年奥运会承办权

为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奥运会,刚成立的莫斯科奥运会筹备委员会,就迫不及待地组织起各类体育场馆的兴建和扩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斯科奥运会决赛场地--卢日尼基场馆)

在翻新和扩建原有的五十多个大型体育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十余个大型体育场,游泳馆的数量也翻了一倍,达到了六十多个,而体育馆的数量也新增至一千六百多个。

与此同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维护和扩建各类交通设施、翻修城市建筑、改善网络通信设施等等。

这些零零总总的工程,导致预算一再追加,最终苏联花费了90亿美元,才完成了这届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而这个成本价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但为了符合世界强国的形象,苏联政府也只能咬牙买单了。

(苏联修建巨大的场馆)

花费如此巨大的奥运盛会,当然要请更多的人前来见证。于是苏联向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出了参会邀请,并预估参加此次奥运会的运动员、记者、游客等人数,可能达到53万人之多。

然而,事与愿违,苏联做梦也没想到,好好的“肌肉秀”却变成了实力打脸

原来,在苏联筹备奥运会期间,就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合抵制。而苏联政府却觉得这只是美国政府使绊子的幼稚行为,无关痛痒,便没有理睬。

却不承想,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了美国的抵制行列,其中就有刚刚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中国。

(莫斯科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汇演)

直到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受邀出席的国家和地区,到场的仅有81个。

其中仅以旗手为代表参加入场式的有10个国家和地区,还有14个国家和地区明确表示在本届奥运会上,不使用本国国旗和国歌,而新西兰更是以一面黑色奥运五环旗打脸苏联。但这还不是最尴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惨淡的莫斯科运动会)

最尴尬的是按照惯例,开幕式上的会旗交接仪式,应由上届主办方负责人亲自完成。然而,不仅上届东道主加拿大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就连主办城市的市长也没有到场,前来交接会旗的仅是一个城市代表。

这简直是把苏联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新西兰在莫斯科奥运会上打脸苏联)

在进入正式比赛后,这股尬气仍未消散。不仅出现了文章开头登台领奖的运动员,拒绝使用本国国歌、国旗的情况,还爆出了暗箱操作的丑闻。

科马内奇作为上届的体操女王,在赛后表示苏联有意偏袒自己的友国,导致她与女子体操个人全能赛的桂冠失之交臂。

(科马内奇)

而苏联最终以80金、69银、46铜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一,更是引起了外媒的吐槽。有评论说苏联能轻松位列榜一,是因为许多强有力的对手没来参赛,造成赛事整体水平低于世界实际水平。

而本就含金量不高的赛事,再被苏联一炒作,奥运会的金牌都跟着贬值了一半

(莫斯科奥运吉祥物--米莎之泪)

闭幕式上,小熊米莎作为本届奥运吉祥物,也流下了遗憾的泪水。

而掏空家底想要打造这场体育盛事的苏联,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花费90亿美元,却打造出如此尴尬、失败的奥运会。

二、惨淡收场的原因

这其实与苏联的一场战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1979年底,本该专心筹备奥运会的苏联,却毫无征兆地向阿富汗出兵。

表面上以帮助阿富汗政府稳定政权为由,不得已才出兵。实际上就是为了清剿不听话的阿明政权,好通过扶植卡尔迈勒政权,达到控制阿富汗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 阿富汗战争)

一旦苏联成功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南下印度洋,不仅中东地区的石油产区会受到苏联的威胁,欧洲也将陷入苏联的包围圈内。

由此可见,打着和平旗号举办奥运会的苏联,其实是个想要称霸世界的野心家。而苏联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和平爱好者的反感,使精心筹备的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遭到了抵制。

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最先开始抵制这场奥运会的人,是苏联史上有名的“氢弹之父”萨哈罗夫。

(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

曾见识过残酷战争的萨哈罗夫,对战争感到深恶痛绝。他渴望和平,迫切希望苏联停止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并呼吁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共同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而美国作为苏联的老对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反击的机会,紧随其后发表声明。向苏联提出在奥运会开幕式前,从阿富汗撤兵的要求,否则,美国将拒绝参加奥运会。

此声明一经发表,就得到了许多曾饱受战争摧残,并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地区的强烈支持。

(八国联军旧照)

当然以美国为首的同阵营国家,抵制奥运会的原因,并非出于维护和平、伸张正义,而是因为苏联动了他们的“奶酪”。这些野心勃勃的国家,和苏联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比如在法国召开第二届奥运会期间,英、法、美等八国联军正在进行侵华战争;还有奥委会将第十二届冬奥会举办权交给美国时,美国军队正在对越南进行惨无人道的侵略。

作为选择性失忆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忘记他们的所作所为。但那些饱受炮火摧残的国家和地区,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土地是如何被割裂的,无辜的生命是如何被践踏的。

(越南战争旧照)

而苏联如果能早些知道,他的野心会把他拖到泥足深陷的地步,苏联也不会走出这步臭棋。

三、苏联的后奥运效应

在莫斯科奥运会结束后,“后奥运效应”接踵而至。

什么是“后奥运效应”呢?简单来讲就是奥运会前后的投资、消费存在巨大落差,而会前兴建场馆的费用和会后场馆闲置维护的费用,成了当地政府的负担,最终造成东道主国或地区经济倒退的现象。

就拿刚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来说,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采用了无观众模式。但因缺少游客带动消费,只能依靠售卖传播权、纪念品、企业赞助来回收成本。导致154亿美元的筹备成本,仅收回50多亿。

(蒙特利尔奥运会)

而发生在蒙特利尔市的“后奥运效应”,在奥运史上最为出名。由于在筹备期间大兴土木,造成财政赤字10亿美元。

主办城市无力偿还,只能向公民增收奥运特别税。而这一收就是30年之久,直到2006年才连本带利地偿还完。这也成了蒙特利尔人不愿提及的噩梦。

至于“举办奥运会会将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的梗,则是出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作为奥运诞生地的雅典,在前期筹备时,场馆工期一拖再拖,后期为了追赶活动日程,只能加大资金投入。

(雅典奥运会)

然而就在雅典奥运会进入倒计时时,雅典当地警局门口发生了恐怖组织炸弹袭击事件。

为了保证奥运会安全、有序地进行,雅典政府只能在安防上加大投入,这使奥运会筹备成本高达150亿美元。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

奥运会后,负债100亿美元的雅典政府,要求纳税者们一同偿还债务。而政府这一行为,不但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加剧了人口失业率,还成了09年希腊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而苏联出现“后奥运效应”的原因,一方面是筹备期间缺少商业运作,政府自掏腰包大兴土木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苏联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扩张行为引起的。

虽然也有81个国家参会,但这些国家的消费情况与苏联早期预估的盛大情况相差甚远。至于这次奥运会亏损了多少,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苏联政府最清楚。

(莫斯科奥运会旧照)

苏联政府掏空家底精心筹办的奥运会,不仅没有名利双收,还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真是得不偿失

四、奥运精神永流传

1966年,德国慕尼黑在淘汰了蒙特利尔后,成为第二十届奥运会的主办方。在筹备期间,为了摆脱1936年纳粹德国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洗去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种种恶行,并营造出联邦德国民主进步的政治形象

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做出了震惊世界的举动。

(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

1970年底,在结束了对波兰的政治访问后,维利•勃兰特来到了华沙犹太区。在起义纪念碑前献上花圈后,维利•勃兰特毫无预兆地跪地祈祷:“上帝啊,宽恕我们的罪行吧!愿这些饱受苦难的灵魂得以安息。

而经过维利•勃兰特这顿猛如虎的操作后,联邦德国与以色列民族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世界各国人民也感受到了联邦德国的诚意,纷纷伸出了橄榄枝,慕尼黑奥运会就在这和平友好的氛围里拉开了序幕。

而勃兰特也一跪成名,第二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旧照)

如果苏联政府能像联邦德国这样秉持平等、自由、和平的奥运精神,也不会出现作茧自缚的情况。退一步来说,如果在遭到抵制后能及时抽身,苏联也不会在损失90亿美元后,被长达10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拖垮。

虽然承办奥运会是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机会,但承办方不仅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更要有持守和传扬奥运精神的觉悟,不能让奥运精神成为空头话

更不应该让刻苦训练的运动员们,为野心家的行为买单。要知道大部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有限的,是经不起蹉跎的。与其野心勃勃地搞扩张,不如脚踏实地地搞深化发展和联合发展,毕竟和平不易,且行且珍惜。

参考文献

龙锦林. 杯葛莫斯科奥运会始末[J]. 体育文化导刊, 1988(2)
  • 熊敏. 莫斯科奥运会:另一次莫斯科保卫战[J]. 中国商界,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