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3年底,发生了一件对于军界来说,很不寻常的事情。那就是“八大司令对调”。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命令很快下达,司令们要在短时间内即赴新任。

许世友即将离开他呆了20多年的南京,不免在老部下肖永银的面前流露出不舍之情。房子搬空后,许世友望着家徒四壁的“中山陵8号”,陷入了久久地沉思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对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的肖永银说:“我走了,这个房子原来是招待所的;我走以后,你还给招待所。”

肖永银听出了许世友的话外音,想了一个方法,把“中山陵8号”保留了下来。

“中山陵8号”的第一任主人

每次穿过南京中山陵景区的行健亭附近,总会发现路边有个树木葱郁的院子,里面很安静,门口写着中山陵8号。让人非常好奇,这是一个什么院子?

翻看资料才知道,原来知名的孙科公馆就坐落在这里。

图 | 孙科公馆外景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长子,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铁道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等。

其实,孙科在南京的公馆还有3处,分别是中山北路254号、鼓楼新村15号和武夷路7号。当年,孙科选择在中山陵园区里营造别墅,更多的是为了他的父亲,遵循了“结庐而居,服孝守灵”的文化传统。

不过,别墅竣工不久,恰逢“百万雄师过大江”,孙科离开大陆,整座别墅由解放军接管。

孙科公馆,又叫“延晖馆”,它建于1948年,是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设计督造的。杨廷宝是当年全国建筑界五宗师之一,在南京有他的许多民国建筑经典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杨廷宝

比如,南京中央医院、中山陵音乐台、新街口的大华影院等。

孙科当初建造这座房子是用来陪父亲的,所以公馆前的园子里种了许多松柏、扶桑、桂花。孙科公馆的占地面积近3公顷,建筑面积约1千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幢两层楼的洋房,为西方现代派建筑形式。

南京解放后,孙科公馆被解放军接管,由招待所处置。作为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获得了这幢房子的使用权。

许世友将军住进去后,里面的布置完全变了样,从时髦的洋楼,变成了生活气息浓厚的“农家大宅院”。

丁盛不满肖永银对他住所的安排

八大军区对调后,按照惯例,司令住的房子自然也要对调。“许宅”也即将变成“丁宅”,由南京军区新司令丁盛享有居住权。

许世友离开南京前,交代肖永银的话。另一层意思是,若是作了“丁宅”,他就回不来了;而作了招待所,他就有“告老还乡”的希望。许世友特别希望在中山陵8号度过自己的晚年,直到生命的终点。

于是,肖永银给新司令丁盛另外找了一幢楼,美国国务卿司徒雷登在华时住过的小洋楼。

图 | 肖永银

肖永银与丁盛并不陌生。在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两人同学三年,丁盛当时任五十四军军长,肖永银任十二军军长。两人又在同一天同一时在南京国民大会堂授衔,同为少将军衔。

在丁盛还未上任前,南京军区完全是许世友说了算的。尽管张春桥兼任着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兼第一书记,但许世友根本不把“秀才”出身的张春桥放在眼里。

司令与第一书记见面,像一对冤家对头,许世友耐着性子寒暄几句,却从来对张春桥不谈实质问题。司令如此,副司令肖永银干脆远远地躲着“第一书记”。

这样,南京军权张春桥连皮毛也蹭不上一点儿。

许世友的调离,无疑对张春桥来说是一件快事,去掉了他们控制南京的一大障碍。但是,第一副司令还在其位,且众所周知,是位“实权派”。于是,许世友去后,肖永银就成了张春桥他们在南京军区的“心腹之患”。

其实,丁盛对他的副手也颇有意见。起因就在于许世友的那套中山陵8号住房。

图 | 丁盛

丁盛到职后,肖永银答应许世友的最后要求,中山陵8号没给丁盛。并且,肖永银还下令,将两年前总后勤部拨给修建“许宅”的两万元投上,修整一番后作了军区招待所。

因为这件事,有人便上告攻击肖永银是“给许世友修行宫”。丁盛曾就此质询,肖永银不正面解释,只派去营房科去回答:“维修以后招待客人。”

丁盛觉得自己这个司令当得“窝囊”,深感许世友还牢牢地控制着南京军区。

后来有人反映:“肖副司令的院子修得像个小公园,有假山,有喷泉,很是阔气。”

这天,丁盛带着夫人突然坐车到肖永银的家里拜访。肖永银住在富贵山七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贵山在金陵城东南角,与紫金山隔一道城墙,国民党时期,南京军事学院给外国留学生在富贵山修了十几幢小楼,像北京外交部街的各国使馆一样,一个国家的留学生一幢。这些小楼也就成为了南京军区副职以上的住宅楼。

当时分房,肖永银让别人先挑,剩下的富贵山七号就做了“肖宅”。肖永银日常生活简朴,搬进富贵山七号以后,未兴过土木。虽然他确实是“财神爷”,几百万地投资给南京军区盖了许多的房子,以至于有人抓住把柄,说他“到处盖房子,花钱,败家。”

肖永银自己也自嘲道:“我这个人呐,个子不大,手很大。”“财神爷”做得磊落,底气不虚。

丁盛参观回去后,并没有对肖永银的住宅再说什么。

许世友重回中山陵8号,安安静静地写回忆录

时间一晃,来到了1980年初。许世友从广州军区司令员岗位上退下来后,回到了南京,住在了曾经居住过的中山陵8号。

为了住得舒服,许世友将里里外外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了一番。他拆掉了一些他认为花里胡哨的装饰板,搬走了一些不必要的衣柜。

会客厅摆着几张老式沙发,墙上挂着几张他与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还有两张地图,一张中国的,一张世界的。

图 | 中山陵8号楼上的照片

卧室里有一张办公桌,一张木板床,一个大木橱。橱顶上放着两只旧皮箱,箱子里放着几件军装和三双布鞋,这些就是许世友的全部家当。

许世友戎马生涯几十年,仍保持着大别山淳朴的乡风和农民勤劳善良的传统。30亩园子的布局,也是按照许世友的意愿改造的。

原来的靠马路的围墙杂树被锯掉了,被砌成一排猪圈,养了几头猪,一块比较大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鱼塘,养了鱼。楼后的空地全种上小麦、高粱、玉米、红薯。

许世友对人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种田,参加革命后,在部队识了几个字,文化也不高。田没种够,仗没打够,书也没读够,晚年就想过过读书种田的生活,别无所求。”

图 | 许世友

许世友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写回忆录。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亲自组织下,先后成立了两套班子。第一套班子于1980年春成立,设在中山陵8号许世友的住所,由三人执笔。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和撰写许世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段时间在山东的经历,书名叫《我在山东十六年》,是许世友自己选定的。

第二套班子是1981年成立的,办公地点设在军区华山饭店15楼内。参加撰写的五人,他们的任务是整理撰写许世友1926年参加农民武装暴动,至1937年8月这段期间内红军战斗生活。

此书由许世友题名为《我在红军十年》。

许世友病重时,寸步不离中山陵8号

许世友检查出病情后,不愿进医院住院治疗。他固执地住在南京中山陵8号,一步也不肯离开。

期间,任凭在宁的老领导、老战友、老部下们怎么劝说,就是不愿意作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考虑他病情有恶化的迹象和他的性格,军委决定由南京军区总医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的特别医疗小组,由军区总医院老院长高复运牵头,长期担任许世友保健办公室主任黄政协助,于1985年9月初,进驻中山陵8号,对许世友实施系统性的监护治疗。

自医疗小组住进中山陵8号后,军区医院老院长高复运同志每天上楼都向许世友说:“首长,要注意静养,最好卧床休息”之类,许世友就是不理这些,依然活动,每天坚持散步。

图 | 许世友

护士长说:“他病得这么重了,还像个军事家的样子,出去兜风,时间从来不提前讲好,说走就要走,没有什么规律,谁也摸不到规律,经常弄得我们手忙脚乱。”

确实如此,医疗组住进中山陵8号后,不像在医院那么方便。

可是,到了后来,由于病情的不断恶化,早上起床时,许世友就自己爬不起来了,他的腿部水肿得连行走都很困难。即使到了这种程度,他还是躺不住。

保健办公室的有关同志对许世友有过研究,他们认为,许世友过于相信自己具备超过常人的坚韧力、意志力,不容易被病痛所击倒。

根据军区领导的要求,医疗小组每天要写一份《许世友同志病情报告》。9月24日,医疗小组在“报告”上这样写道:

“病情仍危重,精神差,卧床嗜睡,进食很少,有时腹痛,两次注射止痛针,现继续进行对症治疗。”

许世友只能以自己的全部意志力,顽强地与疾病抗衡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6日,医疗小组再次在“报告”上写道:

“病情在继续恶化。嗜睡,全身甚痒,右小腹疼痛多次,给止痛4次,进食极少,中午、晚上各呕吐一次,出现短暂精神恍惚,定向辨别失灵。”

许世友的情况越来越不好了。

中山陵8号留下了许多许世友将军一家的生活痕迹

1985年10月,许世友将军去世后,中山陵8号经过了一番整修。依旧是林木森森、绿草茵茵、假山玲珑,慢慢恢复了旧观。

图 | 主体建筑是一幢两层楼的洋房

现在去中山陵8号,能看到许将军一家使用过的痕迹。比如楼下的小理发室,会客室,餐厅,楼上还有许世友将军的卧室和夫人用的梳妆台。

在二楼主卧朝南的窗户前,有一个超大的蓄水池,里面有几条悠然自得的金鱼。蓄水池是起到了调节温度的作用,好让室内保持冬暖夏凉。

中山陵8号有两位主人,一个是孙科,一个是许世友。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崇尚自然,人活着要与“地气”相接。有人说,中山陵风景区是半部民国史,同样,中山陵8号也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