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千月。

千万人中有幸与你相遇,惟愿陪你度过浪漫岁月。

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随后,3月16日,央视网谈“孔乙己文学”:正视其背后的焦虑。

01

年轻人为何与孔乙己共鸣?

在小说里面,孔乙己是心善、穷酸还要面子的存在。

他是酒馆里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 。

站着喝酒,说明没钱;穿长衫,维护自己体面的身份。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

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

这正好与当代年轻人,因为上过大学,不想去干认为下等的工作,无奈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相呼应,学历便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是啊,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长,2022年高校毕业生高达一千多万,同年失业人数高达440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孔乙己文学”话题一出,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年轻人用“孔乙己文学”感慨自己当下的处境。

很多人都发出类似感慨,如果自己没上过大学,或许就可以接受一个平庸的工作,不用像现在这样还不如一个打螺丝的,想做普通的体力活,却又放不下脸面,更是觉得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

就像有一则热搜:企业更愿意招本科生,而非硕士生。

HR回应中有这样一条:有些研究生心气很高,眼高手低,在这一点上,本科生则更能认清自己的定位,培养起来更加容易。

学历≠能力,学历再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很差劲,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都不行,这样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有立足之地。

觉得受过高等教育,也知道现在大学生大街上10个有9个,但是刚出校园总是意气风发的,希望也闯出一片天地,但是真正步入社会后,发现如此“内卷”,书本知识再也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骨感的现实已经支撑不起丰满的理想,但又不愿脱去那束缚的长衫,唏嘘!

然而,很多人不愿意脱掉孔乙己的长衫,不光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更多的是怕长衫褪去后我们会变成骆驼祥子,去攒一辆永远都攒不够的黄包车。

当持续加班成了常态,努力工作赚不到钱,难道我们可以没钱是因为不够努力吗?

我们不怕脱掉孔乙己的长衫,更怕的是长衫脱掉后,会变成骆驼祥子,穷极一生,也过得郁郁寡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孔乙己文学背后我们应思考什么?

学历虽然是长衫,但是学历≠长衫

就像很多网友说的,如果我没有上大学,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而且读书并不是一无是处。

是,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高学历,毕业后可能给高中未读完的同学打工,或者发现自己的工资还没有外卖小哥的高......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首先,读书是大多数人唯一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捷径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增多,学历也在不断“贬值”,但仍被重视,因为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能力的证明。

其次,读书能给我们带来实践所不能给予的内在修养,也就是文化底蕴和谈吐举止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读书使我们拥有辩证、独立、多角度的思考能力。

当今社会,年轻人就业难,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少;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年轻人学艺不精,空有一纸文凭。

要想不成为孔乙己,除了要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还要提升能力,全面发展,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就像千月之前提到过的“四十岁效应”,事业成功的人,年轻时就懂得全力以赴地工作,深耕技能,稳住自己的行业价值。

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是试金石。学历决定了起点,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还有,要记住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

就像211毕业的那两个大学生,10年存款5000,但是她们一直在努力奔跑,总有一天会发光的。

就像复旦的梁永安教授所言:

“我们今后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这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

就算我们最终只是活成普通人,因为读过一些无用的书,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请允许自己偶尔出错,偶尔断电,偶尔当废物。

图源网络,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