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于司马懿的猜忌,不仅是《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说法,也在正史中得到了记载。根据《晋书·宣帝纪》的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末年,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不过,虽然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位君主,都对司马懿有所忌讳和防范。但是,这三位聪明绝顶的君主,却都没有杀司马懿来以绝后患。最终,在通过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并由他的孙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曹丕、曹叡都很聪明,为何不杀司马懿来以绝后患呢?

首先,曹操之所以没杀司马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曹丕的竭力维护,俗语有云“虎毒不食子”,虽然曹操杀伐果断,但是,对于儿子竭力维护的手下,曹操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也是不好下手的。进一步来说,很可能是意识到曹操对于自己的忌惮,司马懿在曹操生前可谓小心谨慎,不给曹操抓住把柄的机会。作为对比的是,杨修则没有司马懿这么小心谨慎的。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另一方面,曹操之所以不杀司马懿,原因是后者当时的官职太低,不能对曹魏造成什么威胁。在历史上,很多功高震主的武将之所以不得善终,直接原因就是其威望太高或者握有兵权,也即其拥有造反的能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在魏晋时期,太子中庶子只是一个五品官职,职责就是辅佐太子,侍从规谏,奏事文书。因此,在曹操生前,司马懿不仅官职较低,而且既不能像丞相、尚书令一样参与朝政,也没有一兵一卒的兵权,所以对曹魏构不成什么威胁。基于此,曹操即便心理忌讳,也没有做出除掉司马懿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不像杨修那样张扬,他看得清形势也知道天下尚未平定,武将的话语权很重要,于是建议曹丕和武将们加深感情,必要时也要到军队历练获取军功,对曹操摆出一份孝顺的样子即可。后来曹操权衡利弊之下还是选择了曹丕作为继承人,司马懿到了曹丕时代平步青云,很快成为了曹魏的尚书令,主要负责曹魏的政务,甚至曹丕不愿意处理的政务司马懿都全部处理,可见曹丕对他的信任程度。

曹丕征讨东吴时期曾经询问过司马懿的意见,司马懿认为目前不是好时机;后来曹丕又咨询太尉贾诩,而贾诩和司马懿保持同样的态度。但曹丕还是没依照他们两人的建议,而是派兵伐吴,结果却是惨败收场。这场战争对曹丕的打击很大,身体每况愈下,正当壮年时期就卧病在床,太医看了后都摇头。曹丕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把司马懿等等四人任命为辅政大臣,让他们一起辅佐魏明帝曹睿。

司马懿到了曹睿时代已经是三朝老臣,特别是他谨慎的性格和超强的政治能力,曹睿对他抱有一定的戒心。但适逢诸葛亮攻打曹魏雍凉地区,而放眼整个曹魏也只有司马懿才能抵挡诸葛亮,曹睿权衡利弊之后还是派司马懿到雍凉地区抵抗诸葛亮,但这一安排也让司马懿成功染指军界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权臣。而司马懿运气也很好,他靠着曹魏强大的补给成功拖死诸葛亮,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把雍凉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军,曹睿也不敢动他。等曹睿死后天下也没人能挡得住司马懿,他也顺势夺走了曹魏的江山。

从司马懿的履历来看,他在曹操时期只是一个储备人才,尽管有才能但对曹操构不成实际上的威胁,所以曹操没有杀他。在曹丕时代他是曹丕的得力助手,也是曹丕最信赖的人之一,曹丕自然不会自断臂膀杀他。而到了曹睿时期,他前期还有能力压制司马懿,但到了后期却已经没这个本事。再加上曹睿自己也短命,连壮士断腕杀死司马懿的机会都没有,这或许就是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