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虽然有好几个皇帝,但是真正能够掌握实权的其实只有曹丕以及曹叡父子两人,他们才算是曹魏政权真正的掌舵人,在后世眼中,两人存在明显的性格缺陷,可是能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要说曹丕与曹叡的能力如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不过在我看来,两人的综合能力相比,曹丕还是要胜出曹叡一些的,为何这么说呢?我结合两人的生平事迹来分析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政治能力而言

曹丕和曹叡其实都算是站在曹操肩膀上才成就的大业,所以两人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但是相比之下,曹丕能够在曹操去世之后排除万难建立曹魏政权并且称帝,在政治手腕方面,必然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在曹操时期,之所以曹操不能够称帝,一方面是他自己觉得时机不成熟,另外一方面则是曹操与士族阶级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曹操主张的向来是有才者重用,而士族阶级更加在乎自己的家族利益,所以双方一直争执不下。

到了曹丕继位之后,他建立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促使自己可以根据选拔标准选择人才,同时也保证了士族阶级的自身利益,可以说这个制度在最开始制定的时候,算是一个相当具有开创性并且高明的制度,可是后来因为后期执政者的一些失误,以及士族阶级势力不断增加,导致这个制度弊端突显,因此有人觉得曹丕当时制定这样的制度其实是错误的。

很明显这种以圣人视角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欠妥的,研究历史问题,我们更多的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曹丕必须想出一个折中的方式,才能保证士族阶级支持自己,要不然自己想当皇帝是绝对不可能的。

任何新制度制定之初,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创造的,至于说最终问题解决与否,不能只怪制度问题,还需要研究实施制度的人以及历史局限性,以后人视角研究前人问题,并不合适。

曹丕能够在巨大压力下制定这种制度,并且顺利实施下去,同时将皇权紧紧握在手中,避免被士族阶级篡夺,实际上已经充分说明曹丕还是很有政治能力了,但凡换一个人,也许情况就会截然不同。

至于说曹丕在政治能力方面的缺点,其实也并非没有,比如他猜疑心比较重,对自己宗族成员进行限制,先后清理了很多宗族人才,导致后期没有宗族成员帮助皇帝集权,剩下一个曹爽还能力不足,这一点绝对是曹丕政治能力的不足之处。

再说曹叡,他虽然仅仅是一个守成之人,没有更改曹丕建立的制度以及政治框架,可是曹叡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一些可圈可点的事情的,比如他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将曹丕安排的四位辅政大臣手上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就是相当厉害的一种手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曹叡继位的时候,年仅23岁而已,并不算多么成熟和有阅历,但是他面对的辅政大臣有司马懿、曹真、曹休以及陈群等,这些人都是宗室以及士族阶级的代表人物,手上的权力很大,要是曹叡没有一点政治手腕,肯定不可能实现皇权集中,单纯从这一点来看,曹叡还是不错的。

不过曹叡也仅仅是在即位初期比较有作为,后期就一直沉迷于酒色当中,再也没有开始的雄心壮志以及贤明了,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其实不管是从曹丕以及曹叡继位初期集权的难度而言,还是从他们两人在位期间的种种表现而言,曹丕的政治能力都要强于曹叡,毕竟难度在那里摆着。

从战略眼光而言

说到曹丕的战略眼光,很多人都会提到夷陵之战,大家都认为当时曹丕应该趁着刘备和陆逊进行夷陵之战的大好时机,对东吴展开攻击,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有这个机会才能让曹魏统一天下。

实际上从表面上来看,这种分析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们结合当时曹魏、蜀汉以及东吴三方的实力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曹丕没有冒昧攻打东吴,才是明智之举,为何这么说呢?

当时三国的实力排名应该是曹魏第一,蜀汉第二、东吴第三,正是因为蜀汉综合实力还在东吴之上,所以刘备才会不顾一切为关羽报仇(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荆州对蜀汉的意义非凡),夷陵之战初期,蜀汉军队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被打得措手不及的是东吴军队,处于这种情况下,曹丕要是贸然攻击东吴以及蜀汉的任何一方,都会给自己造成巨大损失。

要是曹丕帮助蜀汉攻打东吴,很明显东吴将会彻底从历史上消失,毕竟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刘备基本不可能和东吴再联合起来攻打曹魏了,可是一旦东吴被灭之后,蜀汉将会成为最大受益者,原本处于第二的蜀汉,很可能在灭掉东吴之后,与曹魏势均力敌,这样一来,曹魏想要再灭掉蜀汉,更是难上加难。

同样的道理,要是曹魏帮助东吴一起攻击蜀汉,不仅从名义上来说说不过去,从利益方面而言也不是最佳的,一旦蜀汉被灭,东吴更是受益匪浅,到时候曹魏想要灭掉东吴,不管从道义上而言(孙权宣称投靠曹魏),还是从实力上而言,都显得相当尴尬。

既然曹魏直接参与夷陵之战没有什么优势,那么曹魏最好的办法就是隔岸观火,等着东吴与蜀汉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再分别收拾他们,从后期曹丕的一些行动来看,他当初的决定还是比较正确的。

眼看蜀汉已经快被东吴灭掉了,曹丕立即就开始行动起来,让东吴产生恐惧最终放弃继续攻打蜀汉,这样一来,曹魏就很好地防止东吴强大起来了,有蜀汉的存在,至少可以对东吴产生牵制,不说曹魏要不要灭掉东吴,至少可以保证东吴不会轻易去影响曹魏切身利益。

从曹丕的一些举动来看,我们不得不说他的战略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要是仅仅关注眼前利益,贸然参与夷陵之战,对于曹魏而言才是没有多少好处的,毕竟想要一起灭掉蜀汉和东吴,明显不太现实,可是只要任何一方强大起来,都会直接影响到曹魏的老大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曹丕之后,再来说一说曹叡,曹叡的战略眼光,主要表现在对抗诸葛亮的北伐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曹叡就立刻亲自上阵督战,此举对曹魏军队士气影响巨大,正是此举,促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受挫,后来想要取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

要是当时换一个皇帝,也许会轻视诸葛亮的北伐,这样对曹魏造成的损失将会不堪设想,仅仅从这一点来看,曹叡也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再加上曹叡对司马懿的压制,更加能够说明他的能力不错。

不过因为曹叡所有的基业,都是建立在曹丕的基础上的,难度以及各种利益冲突,都没有曹丕在位时那么严重,因此在我看来,曹叡的战略眼光和曹丕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是比较小而已。

结语

综合曹丕以及曹叡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两人都存在一定缺陷,可是也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只是站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曹丕取得那些成就的难度明显高于曹叡,因此我认为曹丕的综合能力应该比曹叡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