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能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爽快”二字,那它多半难成经典,毕竟文字所带来的“快感”是有限的,若要成为经典,就应该做到“有余不尽”,留下些许耐人寻味的点供人讨论,那作品自然能经久不衰。

金庸的故事就是如此,那“有余不尽”正是他笔下顶尖神功降龙十八掌设定,而他的故事中也有诸多耐人寻味的设定,比如那些未能产生结果的对局,《天龙八部》中的藏经阁大战就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地僧剧照)

那扫地僧的登场是低调又霸气,他在藏经阁中力挫天龙四绝的举动也着实让人意外,不过天龙四绝也不是毫无招架之力的,至少萧峰就一度将他打伤,可惜金庸让这场战斗戛然而止,二人未能胜负,这场战斗若持续下去,获胜的会是哪一方?

一、藏经阁大战

少室山大战,三兄弟大战三大反派之后,金庸似乎还没打算让读者兴奋的心情平复下来,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萧峰以及慕容复选择移驾藏经阁,似乎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可谁都没有料到,或许是金庸认为天龙四绝以及慕容复的阵容还不够豪华,于是他安排一位高深莫测的僧人登场,那老僧的出现顿时让天龙四绝气场全无,他三言两语便点化了萧远山与慕容博,而鸠摩智一次悄无声息的偷袭也让他轻描淡写地化解,四绝之中,唯有萧峰给扫地僧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当时的情况是萧远山被扫地僧点化,当然,在旁人看来,萧远山是被“杀了”,目睹刚刚相认的父亲被杀,萧峰怎能保持淡定?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打出了威力极强的一击。

(鸠摩智、慕容博剧照)

书中是这么说的:“萧峰双掌之力正与他左掌相持,突见他右掌转而袭击自己,当即抽出左掌抵挡,同时叫道:‘爹爹,快走,快走!’不料那老僧右掌这一招中途变向,纯系虚招,只是要引开萧峰双掌中的一掌之力,以减轻推向自身的力道。萧峰左掌既回,那老僧的右掌立即圈转,波的一声轻响,已击中萧远山的顶门。便在此时,萧峰的右掌已跟着击到,砰的一声响,重重打中那老僧胸口。”

接着扫地僧中招,吐了一口鲜血,旧版中甚至回了一句“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然而这场战斗在那一击后便画上了句号,扫地僧带着萧远山与慕容博的“尸身”飞身离去,萧峰前去追赶却被远远甩在后头,当萧峰赶到时,萧远山与慕容博已被点化,死而复生,这场战斗也就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

其实顺着原著逻辑,那萧远山与慕容博作恶多端,即便扫地僧是真将二人处死,也合情合理,若剧情顺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扫地僧与萧峰的这场战斗是无法避免了,继续打下去,哪一方能赢?

二、看似无解的高僧

有人或许会说最终的胜者应该是扫地僧,毕竟他在受伤之后的表现仍强于萧峰,至少他那轻功就让萧峰望尘莫及。

而且扫地僧被萧峰击中一掌都不知是否存在“放水”的成分,毕竟在萧峰打出那一掌之前,扫地僧已经凭借“三尺气墙”挡住过萧峰与慕容复的杀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峰剧照)

书中是这么说的:“萧峰更不打话,呼的一掌……他见藏经阁中地势狭隘,高手群集,不便久斗,是以使上了十成力,要在数掌之间便取敌人性命。慕容复见他掌势凶猛,运起平生之力,要以‘斗转星移’之技化解……他双掌只这么一合,便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无形高墙,挡在萧峰和慕容复之间。萧峰排山倒海的掌力撞在这堵墙上,登时无影无踪,消于无形。”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萧峰就已经使出了十成功力,再加上一个慕容复,怎么说也比后来萧峰单独发出的那一掌要强,而扫地僧却能轻松化解他的杀招,所以萧峰吃萧峰那一掌,还真有可能是放水。

如此看来,萧峰是毫无胜算了?

此时要借包不同之口来一句“非也”,因为萧峰还有隐藏神功,这场战斗若持续下去,必然是萧峰获胜。

三、萧峰的隐藏神功

萧峰与扫地僧的两次交手都是扫地僧占了上风,这倒不假,但二人的区别就在于扫地僧已是风烛残年之人,而萧峰正处当打之年,即便扫地僧短时间的战斗力再强,也难免在耐久力上不及萧峰。

说到底,金庸写的是武侠故事,而非仙侠故事,他笔下的高手,也会经历生老病死。

《神雕侠侣》中,那年近百岁的一灯大师对付金轮法王时就一度头顶冒烟:“黄蓉在旁瞧着,见一灯大师头顶白气氤氲,渐聚渐浓,便似蒸笼一般,显是正在运转内劲,深恐他年迈力衰,不敌国师。”

(一灯、黄蓉剧照)

扫地僧也难免因为战斗时间的拉长而气衰力竭。

而萧峰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萧峰的内功一直是被读者低估了,那是因为他的两位义弟在内力方面优势明显,一个拥有逍遥三老之力,一个先后吸走了二十多位高手的内力,常人若与他们接触,只要内力不如他们都难免被他们吸走内力。

(段誉、虚竹剧照)

而萧峰则不会,宋辽大战时,萧峰就与两位义弟四掌相撞,不仅萧峰的内力没有被他们二人吸走,反倒顺利从他们二人手中抢走了辽帝耶律洪基。

从明面上来看,萧峰的内力就已是深不可测,而更恐怖的是萧峰的恢复能力逆天,即便是在内力有损耗的情况他,只要他稍稍运功,内力又如泉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峰运功剧照)

比如原著第十八回中就提到过这一点:“乔峰抛去铜镜,右掌还了一招‘降龙二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两股掌力相交,嗤嗤有声,玄寂和乔峰均退了三步。乔峰一霎时只感全身乏力,脱手放下虚清,但一提真气,立时便又精神充沛。”

从这里来看,处于当打之年的萧峰几乎是如同一台战斗机器一样,内力源源不断,若扫地僧与他纠缠下去,迟早被他耗死,所谓“拳怕少壮”,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金庸会安排扫地僧点化萧远山、慕容博,继而将危机化解,不让二人继续斗下去,也就合情合理了,如此一来,不仅保全了扫地僧高深莫测的形象,又借二大恶人的改变传达了“回头是岸”的道理,着实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