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甘肃省的问题中,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最为关键的就是地级行政区划不够科学合理,导致甘肃省没有形成经济增长极。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经认真分析,认为甘肃省有必要尽快对地级行政区划进行优化调整,比如可以考虑将嘉峪关市并入酒泉市形成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可以考虑将敦煌市升格为地级市,并扩大金昌市的市域规模。

一、甘肃省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历史情况
在甘肃省解放前夕,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命令,确定了甘肃省的行政区划。1949年8月26日,甘肃省会兰州市获得解放后,中共甘肃省委、甘肃行政公署、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机关随军进驻兰州,在省委的领导下,迅速完成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接管改造工作,建立起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几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本着有利于生产、有利于民族团结和便于领导的原则,对地、市、州组织规模和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的调整。现将主要沿革情况分4个历史时期概述如下。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命令,确定了甘肃的行政区划。全省共划分为庆阳(前称陇东)、平凉、天水、武都、眠县、定西(同年9月中旬由会宁分区易名定西分区)、临夏、武威、酒泉9个分区和兰州市。同年9月,又设立了张掖分区。1950年5月,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撤销了张掖分区和岷县分区建制。同时,将夏河县和卓尼白治区改为省直辖。
1953年5月,甘肃省政府决定甘南藏区行政区划有夏河、卓尼、临潭3个县和挑源、欧拉、龙江3个行政委员会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后,于1953年10月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区。并以平凉专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三县和隆德县的10个乡,静宁县的2个乡以及靖远县的1个乡为基础成立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到1954年8月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时,省辖8个区、2个自治区和1个市。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撤销宁夏省建制,将宁夏省与甘肃省合并为甘肃省。为适应甘宁两省合并后的新情况,甘宁两省于同年8月召开了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9月下旬,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宁夏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宁夏省建制撤销,与甘肃省合并为甘肃省。原宁夏省管辖的银川专区、河东回族自治区和蒙古自治区划归甘肃省管辖。
1955年2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决定,将各区专员公署改为专员公署。同年10月,根据中央关于“紧缩省、专区,加强县、乡、镇”的指示,撤销酒泉、武威专区建制,合并成立张掖专区,将平凉、庆阳专区合并为平凉专区。为加强对玉门油矿的领导,同年12月成立了省直辖的县级玉门市。并先后将甘南藏族自治区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为固原回族自治州,河东回族自治区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蒙古自治区改为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
1956年1月,甘肃省辖皋兰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4月,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1月,临夏专区改建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到了1956年12月,甘肃省辖平凉、天水、武都、定西、张掖、银川6个专区,兰州、玉门(县级)2个市和甘南、临夏、固原、吴忠4个自治州。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月—1966年5月)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10年中,甘肃省行政区划先后进行多次调整,特别是在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做出较大的调整。
1958年的变化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甘、宁分设。根据1957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定,于1958年10月正式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原宁夏所辖的银川、吴忠、固原3个专区和自治州以及平凉专区所辖的隆德县、泾源回族自治县,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二是为了加强对国家重点兴建工业项目的领导和发展地方工业,先后设立了省直辖的白银市(政企合一)、酒泉市和张掖市,玉门市由省直辖的县级市改建为政企合一的地级市。三是扩大专区、县和人民公社的组织规模。将武都专区建制撤销后并入天水专区。将全甘肃省77个县、自治县、市,合并为41个县级行政区,将2759个人民公社合并为574个。到1958年底,省辖4个专区、5个市和2个自治州。
1961年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又缩小了专区和县的组织规模。先后恢复了酒泉、武威、庆阳、武都4个专区建制。同时,增设了临洮专区,并将37个县、自治县划分为70个,574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778个。撤销张掖市建制,改建为张掖县。将酒泉市、玉门市分别改建为县级市。
1963年撤销临洮专区和白银市建制。1965年设立了省直辖的嘉峪关市(政企合一)。到了1966年5月开始,省辖庆阳、平凉、天水、定西、武都、武威、张掖、酒泉8个专区,兰州、嘉峪关2个市,甘南、临夏2个自治州等12个专区、市、州。
(三)特殊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这个特殊时期,甘肃省各专区、市、州的建制都没有调整,只是在1969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旗纳旗和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管辖。1969年9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各专区改为地区,甘肃省仍下辖12个地、市、州。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2000年)
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甘肃省对地区建制进行了部分调整,县的隶属管辖变动较大,并将一部分县改为建制市。
1978年,甘肃省按照中央有关指示精神,陆续撤销了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额旗纳旗和阿拉善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2年,为了适应金川地区工业开发和建设的需要,设立了省直辖的金昌市。1985年,将武都地区改名为陇南地区,恢复省直辖的白银市建制。撤销天水地区建制,成立天水市,实行市管县的领导体制。
甘肃省辖的地、市、州有庆阳、平凉、陇南、定西、武威、张掖、酒泉等7个地区,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等5个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等2个自治州,共14个地、市、州。
(五)新世纪的甘肃省地级行政区划(2000年以来)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武威地区设立武威市(地级),将原武威市(县级)改设凉州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张掖地区设立张掖市(地级),将原张掖市(县级)改设甘州区;撤销平凉地区设立平凉市(地级),将原平凉市(县级)改设崆峒区;撤销酒泉地区设立酒泉市(地级),将原酒泉市(县级)改设肃州区;撤销庆阳地区设立庆阳市(地级),将原西峰市(县级)改设西峰区,庆阳县更名为庆城县;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定西市(地级),将原定西县改设安定区。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设立陇南市(地级),将原武都县改设武都区(2004年9月正式挂牌)。至此,我省完成撤地设市工作,全省现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2004年9月,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2005年1月,天水市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2006年2月,酒泉市安西县更名为瓜州县。
2018年8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甘肃省撤销华亭县,设立县级华亭市,以原华亭县的行政区域为华亭市的行政区域,华亭市由甘肃省直辖,平凉市代管。
目前,甘肃省下辖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14个地级市、自治州。

二、甘肃省地级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级行政区划规模差异过大,发展不够均衡。目前甘肃省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域、86个县级行政区域,其中有些地级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人口数量过少或土地面积过小。个别地级行政区域之间人口相差较大,如七普嘉峪关市为31.27万人,金昌市43.8万人,甘南州69万人。而人口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省会兰州市七普总人口436万人,人口总量第二的天水市298万人,定西市总人口252万人,陇南市总人口240万人,庆阳市218万人,临夏州211万人,平凉市185万人,白银市151万人,武威市146万人,张掖市113万人。
虽然“老大哥”(如436万人口的兰州市)和“小弟弟”(如31万人口的嘉峪关市)各方面差别很大,但因辈分(如同属县级后地级)相同,故将其放在同一层面上考核政绩,则结果很难体现“谁是真正的英雄”。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对人口较少的地级行政区域通过降级或补差使各省属行政区域人口相对平衡,对人口较少的县级行政区域通过撤并使各县级行政区域人口相对平衡。

二是庆阳对甘肃的归属感不强。甘肃省的庆阳市位于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庆阳市距甘肃省会兰州市距离高达500多公里,而距离陕西省会西安市仅有200多公里。庆阳市前往兰州市比较遥远,而庆阳到西安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先后开通,前往西安市则很方便。由于庆阳离省会兰州太远,庆阳的地域方言,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更偏向于陕西省的咸阳地区。所以庆阳老百姓外出打工、看病、经商、旅游更愿意把西安作为自己的目的地。省会兰州对庆阳的老百姓事实上没有了太大的吸引力,庆阳老百姓对甘肃归属感不强,是真正的“人在曹营心在汉”。
三、关于对甘肃省地级行政区划调整设想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城镇化不断推进,甘肃省的行政区划格局已不适应当前甘肃经济、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亟待调整。

(一)考虑将县级敦煌市升格为地级市
敦煌市升格地级行政区域后,将今敦煌市改名为“沙州区”,将肃北县撤销后并改名为党城镇(取名该县驻地党城湾镇之名)和阿克塞县撤销并改名为红柳镇(取名该县驻地红柳湾镇之名)一起并入沙州区;将今瓜州县一分为二,将其与敦煌市毗邻的该县渊泉镇(该县政府驻地)、锁阳镇、瓜州乡、西湖乡、柳园镇等西面乡镇和今肃北县析置而来的马鬃山镇作为瓜州区的行政区域,并入升格为地级行政区域的敦煌市;将其与玉门市毗邻的双塔乡、腰占乡、七墩乡和二道镇等处于疏勒河流域地区的东面乡镇并入玉门市。
这样一来,既能弥补因酒嘉市剥离今酒泉市所代管的敦煌市和所属的肃北和阿克塞二县划归敦煌市后所带来的人口不足,又能将今分属肃北县与玉门市两县市管理的疏勒河流域地区划归玉门市后实现统一管理。

(二)考虑撤销嘉峪关市并入酒泉地级市
提及甘肃省特殊的行政区划状况,坊间历来有着不少的优化整合建议,例如甘肃省会兰州市兼并“蓝白一体化”区域的白银市,甘肃省“半岛”式的区划庆阳市与平凉市合并,武威市与金昌市合并。但是最为引人关注的还是酒泉市兼并嘉峪关市。这是由于嘉峪关市是全国仅有的四个不辖区县的直筒子地级市,也是甘肃省唯一的直筒子市,市域规模过小,而且中心城区与酒泉市紧邻。
因此,可以考虑将嘉峪关市由目前的地级行政区域降格为县级行政区域,并改名为嘉峪区并入酒泉市,并将酒泉市改名为酒嘉市,市政府迁往今嘉峪关市政府驻地,从而使酒嘉市政府驻地嘉峪区处于该市行政区域中心。向国家申请将与今酒泉市历史渊源深厚、经济联系紧密的内蒙古阿拉善盟所属额济纳旗划拨酒嘉市,以带动额济纳旗经济发展,稳定弥补因酒嘉市前身即今酒泉市敦煌、肃北和阿克塞三县市划归敦煌市后所带来的行政面积和人口不足,改变因额济纳旗距阿拉善盟驻地过远(近1000公里)给该盟对其管理带来的不便。

(三)考虑扩大金昌市域规模,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下辖的阿拉善右旗划归金昌市
金昌市是甘肃省总人口第二少的地级行政区,其市域总人口还不足县级昆山市的五分之一,而金昌市的经济总量只有昆山县级市的十分之一。因为金昌市只下辖了1个区、1个县,管辖范围并不是很大,金昌全市总面积8896平方公里。其中永昌县5877平方公里,金川区3019平方公里。因此,可以考虑扩大金昌市的行政区划范围和规模。
具体的措施是建议将内蒙古阿拉善盟所属阿右旗划拨金昌市管理,彻底也改变因该旗距该盟驻地近700公里给该盟对其管理带来的不便,也使该旗经济发展融入与其毗邻的金昌市。与中国牧业集团协商将其所属2000多平方公里的山丹军马场所属区域改名为胭脂镇(取区内胭脂山之名)划归金昌市永昌县管理,建议将肃南县皇城区划归金昌市永昌县管理后,使该县管辖面积增大。

(四)考虑将庆阳市划入陕西省管辖
从未来战略发展来说,庆阳市要打造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那么这个中心城市建设就必须主要依托陕西省才能发展得起来,一旦脱离了陕西省这个基础,那么这个中心城市目标就是空中花园。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庆阳市的主导产业是综合能源化工和数据信息,这一切都是依托陕西省来说的,这一切靠不上兰州,只能靠着陕西省。因此,庆阳市未来要进一步腾飞,则必须紧紧依托陕西省才能发展起来。可以考虑将庆阳市划入陕西省管辖,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