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热词”,社会各界也由最初关注技术本身,走向关注AI技术能给人、能给社会带来怎么的巨变。在麻省理工教授Max Tegmark撰写的《生命3.0: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生而为人》一书中,曾畅享了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敦促我们尽快采取行动决定未来。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深耕人工智能赛道的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围绕民众关心的医疗、医保与无障碍建设等问题建言献策,引发了人们对“AI+”赋能民生板块的无尽畅想。

继“十四五”规划出台以来,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根技术”的地位日益凸显,在上月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技术,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面向民众最关心的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助力基层诊疗应用提质升级,还能助力公共卫生应用降本增效。 刘庆峰建议国家卫健委将有效防范基层错诊漏诊和不合理用药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作为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必选项,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同时将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能力的智能语音随访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手段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并建议国家卫健委召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能力提升全国现场会,加快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前端医疗服务,后端的医疗保障同样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医保基金作为人民的“保命钱”涉及群众根本利益,应把监管工作作为医保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目前,AI的“审阅”能力突破现有医保监管系统的能力边界,贯穿从诊疗到医保结算的全流程,并在医保合规性、诊疗合理性、支付方式监管与欺诈骗保分析四大方面不断强化,为医保基金监管提供新路子。刘庆峰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推广人工智能医保基金深层监管服务,引入基于全病理的医保智能监管能力到现有全国医保监管平台,并建议针对医保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鼓励根据应用成效将节约经费的适当比例用于系统建设和持续提升。

除了医疗医保,残障人群、失能人员、特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备受关注。刘庆峰站在科技赋能角度,建议国家医保局牵头,将无障碍沟通产品(如智能助听耳机、语音转写与合成机器、避障手环、避障手杖等)纳入医疗器械目录与医保目录,降低特殊人群使用此类产品的门槛,建议教育部牵头,加强新技术运用,在特殊教育中加大运用人工智能等智能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并加大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普通大中小学无障碍硬件环境,持续扩大特殊教育供给,减少区域不均衡。同时其还建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牵头,推进在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加入CC字幕(Closed Caption,即隐藏式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