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索和肢解术:偷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蒲松龄儿时到济南府参加童生考试,时逢立春,布政司衙门前搭了彩楼“演春”。忽有一男子领着个披发小童荷担面上。官员问“你擅长什么戏法?”男子答“能颠倒生物。”意思是能反季节长出各种东西来。长官遂命男子“取桃子”。男子为难地说“眼下春雪未化,恐怕只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才有吧,那得到天上去偷。”

于是打开竹箱,取出一团绳子,约有几十丈。将绳头向空中一抛,居然挂在半空,随后绳子不断上升,隐隐约约升到云端,又把小童叫过来,命他攀爬。小童果然像蜘蛛走丝网那样攀缘而上,渐渐没入云端,看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从天上掉下一个碗大的桃子。

忽然,绳子掉下来,男子惊呼“完了!有人把绳砍断了,我儿怎么下来啊?”少顷,又掉下个东西,一看竟是那童子的头,男子捧头大哭“一定是偷桃时被看守发现,我儿完了。”正哭着,又掉下一只脚来,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肢体、躯干纷纷落下。

男子一件一件捡起来装箱,跪下哀求“求长官们可怜赏几个钱吧,让我带儿回乡安葬吧。”台下长官们各自拿出许多银钱,男子拍打着箱子说“八八儿啊,还不赶快出来谢大人赏!”

箱盖打开,一小儿披头散发从箱子里走出来,这个幻术给蒲松龄的印象极深,多年后他据此写成《偷桃》一文,收入《聊斋志异》,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蒲松龄看到的这段表演,包括神仙索和肢解术两个环节,它们都来自天竺,著名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曾提到过通天绳索:魔术师将绳抛向天上,绳子挂在天上垂下,小童沿绳爬上,并在上端作平衡表演,随后又消失,并出现在人群中。这个幻术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太平广记》的《原化记》,说是唐开元年间,嘉兴县衙监狱的一名囚犯在宴会上为官员表演绳技,借机逃脱,“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在此日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电影《剑雨》里有“神仙索”的展示

关于“肢解术”的记录,则是自魏晋六朝以来屡见史料,表演者大多是天竺僧人,他们能断舍抽肠、自断手足、剐剃肠胃,东来弘法的高僧安世高就曾施展过断头术。这些戏法大多血腥残忍,表演者从容自若,观者却看得呲牙咧嘴,瞠目结舌,不忍直视。唐高宗就看不下去,曾禁止天竺僧人入境。

《聊斋志异》系列邮票之《偷桃》

蒲松龄所见的“偷桃”,可以说是中国化的幻术,不过我们不称它为幻术,而叫它“古彩戏法”。“偷桃”将古老的印度幻术和蟠桃神话结合在了一起,设计了精巧却极为合理的情节,辅之以惊心动魄又皆大欢喜的戏剧故事,可谓天衣无缝。观众呢,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轻松、怀疑、期盼、惊恐、悲伤、虚惊一场、皆大欢喜,如同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最终被艺人的高妙所折服,心甘情愿的掏钱。

“偷桃”这类的幻术表演,场地有局限,前后左右甚至上面都有人围观,道具也是就地取材,所以幻术师有极高的技艺:捆、绑、装、拆、揣、撕、捋、摘、解。节目设计也要严谨,毕竟要在众目睽睽下,让绳索上了天,小儿碎尸后还又能囫囵个儿地从箱子里钻出来,这样精妙到出神入化的幻术表演,也是绝无仅有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还记载了“种梨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山明绘《种梨》

说的是一个村夫在集市上卖梨,而一个道人万端乞讨而不得。其间一个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买了一个送给道人,没想到道人吃毕,把核种于地下,霎时间便生芽、发展、开花、结果,于是道人遍送观者。而村夫待道人走后发现本身的一车梨已经子虚乌有,才突然觉悟大悟。

中国最早的大型广场幻术:鱼龙曼延

汉武帝时期兴起的“鱼龙曼延”可以说是一场大型广场幻术。其场面在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详细描绘。

惊天响雷之后,一八十丈长的巨兽蜿蜒登场。突然,背上现出一座巍峨险峻的神山,上有熊虎相互搏持,猿猴在树上攀缘追逐,忽而有大鸟蹒跚而来,又有一头垂鼻白象晃晃悠悠走过来,忽然又出现一条大鱼,还来不及看清,大鱼化龙,蜿蜒盘恒。此时,祥瑞舍利兽出现了,它张口吐气,待气息消散,化作仙车,由四鹿所驾,灵芝一样的华盖上布满鲜花。此外,又变出蟾蜍和乌龟,又有水人弄蛇,有人吞刀吐火,忽而由平地现出大水来,水流成川,一直通向泾渭之河。

说实话,看完这段文字描述,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就是《妖猫传》里的极乐之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龙曼延”是两个节目:“鱼龙”和“曼延”,其中“鱼龙”节目的主要变化动作是兽变鱼、鱼变龙。唐玄宗对“鱼龙戏”情有独钟,经常与百官宴饮之余,观看“鱼龙戏”演出。在电影《妖猫传》的极乐之宴上就有鱼龙戏的画面。

2006年,考古专家在山东沂南北寨发现一座汉墓,其中室东壁横额“乐舞百戏图”刻画了四组乐舞百戏场景,其中第三组为鱼龙曼衍之戏,由走索、龙戏、豹戏、雀戏、鱼戏、说唱者组成。整个幻术表演以道具为主,场景恢宏,气场十分震撼。

汉代 乐舞百戏图(拓片),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藏,拍摄于国家博物馆“天地同和”展(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