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分尖子班与普通班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也是有益处的。

首先,现在主管教育部门要求教育一律公平平等,不允许再分什么尖子班和普通班,但是这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规律。将学习习惯好,接受程度好的同学放在一起,有助于教学相长,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不至于产生大量的拖后腿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尖子生和普通生混杂在一起,就好比是庄稼地里有好庄稼,有一般的庄稼,也有杂草一样,有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充当的是有害昆虫,势必会影响尖子生的发展。所以说,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不允许分快慢班,但是大多数学校都会设置快慢班,因为它确实符合教学规律。

我们学校不只是快慢班之分,而且还有宏志级部和普通级部,里面八个班级,高一高二结束的时候从每个班级里面筛选出前5名组成宏志班的宏志班也叫特种部队班,也叫锦衣卫班,也叫学校的眼珠子或碗顶子。

从这么多年的成绩效果来看,快慢班确实有利于学生的超常发挥,2018年我校高考实现了8个北大清华的目标,这在一所四线城市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成绩刷新了学校历史57年的历史记录,在山东省处于前三名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学校分重点班与普通班,但是还是有很多学校暗地里操作,其实有些学校也是顺应家长们的要求。一些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学校能够分重点班与普通班。因为这些家长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一个不是特别好的学习氛围里,孩子的成绩很难突破,更上一层楼。对于学校的老师来说,分重点班还是有必要的。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班级的学习气氛与课堂纪律问题。

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般成绩都会较差,在课堂内有时候睡觉,有时候不够不够认真,不但自己时常开小差,还会影响到同班同学们。成绩好的学生同在一个班里,班风好,学习氛围强,班上充满学习上成绩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作风的影响。不爱学习的学生有很多坏毛病,拉帮结派,爱打架,年纪轻轻学会抽烟。这些异类分子极易容易带坏身边的爱学习的少年。智力存在差异,老师授课很难兼顾。一个班如果有优等生又有差生,老师讲课讲快一点怕差生听不懂,跟不上进度。

讲慢一点,对尖子生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如果全班是都是尖子生,老师讲课就能事半功倍,还能传授更多的课外知识,启发学生更进一步。虽然目前国家不支持学校分重点班与普通班,但是实际上,

重点学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已经是在公开地招收优等生了。每个地方的市重点中学都是招收全市考试成绩最高分的学生。就连大学也是分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的。所以分尖子班与普通班都是日常正常操作,存在就是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分析一:

这种分班的情况应该是在不少学校都存在的,前一段和一位学校领导聊天,说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因为学校与学校之间有对比啊,所以只要集中力量,这很正常。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不过很多都不明说,大家都知道。

仔细想想,也对啊,这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就像本科和专科一样的道理,是有点不公平,但是这就是事实。我们这边有个高中的宏志班,全市有名,只要能进宏志班的学生,可以说一只脚已经在本科里面了,每年都是我们市里出名牌大学最多的一个班,这是公开的事情。

有些家长会说,教育要公平,不能把学生分三六九等,但是学生的起步是一样的,只不过走着走着就不一样了。每个尖子班里都是学校的最有经验的老师和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的,老师给这部分学生讲题的时候可以讲深点,每节课内容讲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啊,如果你的孩子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就算去了重点吧,也是学生难受、老师难受。前些年有两个领导把自己的孩子弄到了重点班,结果每次都倒数第一,第二,最后自己又把孩子调走了。

再说了,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普通班,以后肯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普通班都是老师不管的孩子,我相信这点你想错了,学校只是把学校拔尖的一部分老师和学生聚在了一起,而不是只负责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其余学生不管了,所以说这点家长不要过分担心。

其实这也是个“鸡头和凤尾的问题”,你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当鸡头呢,还是凤尾呢?仔细想想,这个真的不是什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分析二:

究竟有的学校为什么要分尖子班、普通班、差班?这不都是为了出成绩嘛。我在村里一个初中学校教书的时候,升初三,四个班缩成三个班,按成绩名次弄成好中差三个。好班就是尖子班,中班就是普通班,差班就是分流班。然后把老师们分配到不同的班,

带尖子班当然好上课,中考又出成绩;带普通班也好上课,中考成绩一般;带分流班极不好上课,讲课不听,让看不看,让写不写,纯粹地油盐不进,你可以想象上职中的学生都是些什么学生,职中的老师要有多么好的心里素质。一年下来,中考完毕,出成绩了没有,

我不能肯定,倒是代课的老师和领导吵成一片,我们就是带普通班的?我们就是带分流班的?他们就是带尖子班的?所以学校也就弄了这一届,以后再也没有弄过。我到县城的一个中学教书,刚去时是十二轨制,现在是三十多轨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届学生虽然学校没有明确分尖子班、普通班,但是已经约定俗成分尖子班、普通班了。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出成绩?有三两个特尖班,当然是所谓的名师带;有三四个次尖子班,当然是次名师带;剩下的是普通班,当然是普通老师带。

这么大的学校,领导分配你带什么班什么课,你就带什么班什么课,到中考完毕,考好了,共荣奖大家都有份,当然细算下来,还是带好班得的多,所以大家心里总是不平衡,不过看开就行了。人家学校这样做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嘛,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语:

有些学校特别是高中必须分尖子班和普通班,这个本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但有的家长或一些学生或者一些吃瓜的群众认为是荣誉和耻辱的问题,影响了学校分尖子班和普通班的初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细细分析一下。

学校每年招收了很多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家庭,这些学生受不同地方文化的影响,还有不同家庭的家教作用,还有不同学生生理特征差异,如记忆力差异,兴趣差异,智力因素差异,这很多差异构成了每个学生,

如果都坐在同一个教室面对同一个老师,如果老师讲快了,讲难了,有的学生就跟不上进度,或者听不懂课,如课讲慢了,讲简单了,有一部分同学会觉得无趣,老师的讲课对学习快的学生起不到合适强度思维的思维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会浪费这部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易得到一个结论,为了让每个孩子找到合适的老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于是学校就出现了尖子班和普通班。这本是为了教育好而遵守的教育规律,

但有很多学生及家长却不这么认为,认为在尖子班的学生可以考好大学,是光荣的,于是通过关系把自己孩子从普通班弄到尖子班,大量现实证明这些学生不仅不能考好大学,到后来课也听不懂,题也做不起,孩子不仅没有荣光感,自信心大受打击,

有的甚至得了抑郁症,这些孩子在普通班也许能考上二本,进了尖子班二本也考不上了。通过分析发现,学校分尖子班和普通班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不是对学生的不公平甚至歧视,这是每个学生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受教育的需要。违背了这个规律,吃苦的是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