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如月,照亮生活。

文/空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桃花庵歌》明 唐寅

仙与侠,更多只是一种无拘无束、潇洒自由的生活态度,是很多人无从脱身的牢笼之外的风景。

此处的桃花仙,当然不是真正的桃花所成妖怪,而是唐寅自己的代指。

唐寅作为四大才子之一,其艺术般的人生又何尝不让人羡慕,纵然余生受穷,然精神伟大,已然足够。

艺术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输出何等作品,而是将自己的整个人生作为作品,于旅途中作画,最后呈给上苍,亦流传后世。

艺术化的人生,是人对艺术最狂热的致敬和最虔诚的表达。

唐伯虎,大概可以作为代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唐 李白

上首说仙,这首论侠。李白这首《侠客行》,估计曾经是好多小男生心里的梦想吧?

我记得那会儿上初中,不知道从哪儿读到了这首诗,后来玩游戏《天龙八部》的时候,碰到一个副本里的怪物,台词就是这首诗。当时就感觉好激动,有一种身临江湖的冲动。

金庸为侠提出了很重的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就将侠客地位抬高了不少。在太史公的史书里,也只是提到“侠以武犯禁”这样的字眼。

实际上,侠何以犯禁?就是因为这“禁”,庇护的是官家富户,剥削的是平头百姓。

为何我们提到“侠”,总是和劫富济贫、行侠仗义这样的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因为在不公正的时代下,侠即是人世间正义的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唐 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居僻在海南边,溪上帘栊洞里天。

灵凤九苞飞槛外,珍禽五色舞花前。

《赠邹葆光道士》宋 曹仙家

下来是三首宋代诗词,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于仙侠之论的态度。

曹仙家这首赠给道士的诗,更像是对道家仙境的恭维和赞美,通篇是对其居住环境、灵禽异草的描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

先能了尽世间事,然后方言出世间。

《极论》宋 邵雍

下面这一首,则是宋代说理诗的风格。

要想见识到明珠的闪耀,一定要去到最深的大海之中。

要想找到美玉良才,一定要去到名山之中。

以这两个比喻引出自己的论点:一定要见过了世间的繁华,了解完世间的一切,入世到了极致,这时候再论出世,才算的上圆满。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在今天见仁见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出世入世之间,也没有一定之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做神仙,炼丹工夫,亦有何难。

向雷声震处,一阳来复,玉炉火炽,金鼎烟寒。

奼女乘龙,金公跨虎,片晌之间结大还。

丹田里,有白鸦一个,飞入泥丸。

《沁春园·要做神仙》宋 葛长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堪笑时人问我家,杖担云物惹烟霞。

眉藏火电非他说,手种金莲不自夸。

《七言》唐 吕洞宾

下来是两首吕洞宾的诗,吕洞宾在后世慢慢被神化。他流传下来的诗歌也带有浓浓的仙侠道教色彩,毕竟是一历史名人,其作品还是值得了解一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冠顶百神宫。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著金莲造化功。

《七言》唐 吕洞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偈一》唐 神秀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偈一》唐 惠能

最后,结束以两首佛家诗词。

佛家,何以仙侠?

前文也已提到,仙与侠,更多是现实中人,不可实现的梦的映照。

然佛家之人,于滚滚红尘之中探讨前世轮回,静守心中灵台清明。

佛门清静地,能在人世间恪守清静,本身就已经近仙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