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

通过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研究和分析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发展的顶层设计、发展策略与运营实践。出版单位要以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立足自身定位,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办刊队伍、优质稿源内容、出版伦理规范与科研诚信以及传播能力建设,以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原文刊登于《中国出版》2023年4期

原题为中国医学类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与实践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对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1]在《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扶持下,中国科技期刊强刊建设成效明显,英文科技期刊有了长足发展,[2]国际影响力提升较快。2019年,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有6.58%进入《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学科排名国际前5%,有13.17%进入JCR学科排名国际前10%,首次超越世界平均水平。

[3]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出版单位,是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近些年,中华医学会战略性加大英文刊群的培育和发展,通过世界一流期刊的建设,助力我国医学科技事业发展。现总结被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收录的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期刊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编辑出版实践,与国内科技期刊出版界同行共同探讨,为英文新刊提供办刊借鉴。

医学类科技期刊国际化出版特色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研究中疾病谱和人群规模的优势,中国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发展越来越快,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层面有了越来越多的成绩。既往,这些成果多数是以英文论文投稿到国际期刊发表,或者是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同步以英文摘要的形式向国际传播。随着国内出版平台的建设、国内英文期刊的发展以及影响力的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使得国内和国际成果也更多地发表在中国的医学平台和期刊上。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的154种医学期刊中英文期刊共24种,形成了了多层次、特色化英文期刊集群,近年共有5种英文期刊被ESCI收录(见表1),分别是《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生殖与发育医学(英文)》(Reproduct and Developmental Medicine)、《儿科学研究(英文)》(Pediatric Investigation)、母胎医学杂志(英文)(Maternal-Fetal Medicine)、血液科学(英文)(Blood Science)。

其中,《血液科学》杂志在ESCI收录之前已被国际生物医学领域主要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附属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开发的 PubMed收录(2021年全球范围通过率仅为31%),《母胎医学(英文)》发表10期即被ESCI收录。被ESCI收录,意味着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文章会持续被ESCI收录并在Web of Science中查阅到,标志着这些期刊的质量和办刊标准获得国际认可,对扩大期刊传播范围、提升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表1 ESCI收录的5种期刊基本信息及被其他国际数据库收录情况

明确期刊定位,依托学科优势创办英文新刊

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期刊的方向定位是办刊的重要基础,不必求大而全,精准的高品质期刊才能够吸引同行。我国早期创办的英文期刊多以反映国内研究成果,发表国内学术成果为主,以提升我国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近些年,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发展有所转变,新创办的期刊多定位面向国际,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研究进展,搭建国际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吸引国际稿源。

一方面“走出去”,重点向国际同行推介中国相关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让国际同行了解中国学科领域的发展,实现中国优秀的学科研究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引进来”,注重吸引推介国际学科领域前沿理论及进展,提供互动交流空间,最终实现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期刊定位与发展目标要根据发展形势不断调整。《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创刊之初宗旨为“对外报道我国创伤学及相关学科的成果与进展,全面反映我国创伤医学的成就与水平,促进和指导我国创伤学研究的发展,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随着国内科技学术期刊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以来,《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的发展目标逐渐调整为“搭建创伤领域自由交流的国际平台,营造重症医学思想荟萃的理想场所,引领中国创伤救治水平走向国际舞台”。

学科优势是创办一流科技期刊的基础,如《血液科学(英文)》的第二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具有深厚的国际合作基础,引进多位国际造血干细胞顶级专家作为全职或兼职研究员,举办过多届高端学术交流活动,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及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等。《血液科学(英文)》即立足此优势,将办刊方向确定为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结合,鼓励与前沿、工程和信息等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传播本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成果。

汇集国际高水平编委,培育中青年后备人才队伍

主编是期刊的灵魂人物,专家团队是期刊发展的基石和核心力量。英文期刊需要综合考虑学术背景、科研成果、业内影响、参与意愿等方面来确认主编人选,组建国际化编委队伍。编委在策划学术专题、组织优秀稿源、建立高水平审稿队伍、宣传推广期刊等方面至关重要,应首选在学术界具有较高造诣和影响力、活跃在临床和科研一线的年富力强的学者。

编委会成员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对期刊获取稿源、推动发展、提升传播越具有效果。《血液科学(英文)》聘任国内外30余位血液学著名专家担任编委,其中超过半数的编委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韩国、波兰、荷兰、瑞士等国家,包括多位国际学术组织主席、院士、世界顶级研究院院长等。在主办单位及编委会专家的工作基础上,期刊创立之初即得到了国内外血液学领域学者的广泛支持,国内外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精英纷纷把最新进展陆续发表在期刊,持续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

期刊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团队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同时,需要发挥编委会其他专家的学术影响力、地域优势、学术活动组织能力及其他期刊任职等优势,形成学术辐射生态圈,吸纳优质稿源、扩大学术影响力。在维护现有专家、作者的同时,通过WOS、PMC等数据库相关专业高阅读及被引文献检索与分析,跟踪学术热点方向,挖掘优质团队,培育中青年学者,与编委会配合,满足日常审稿、辐射性组稿、推广与宣传各方面需要。要与现有国内外专家库学者以及潜在的作者建立长期联系,广泛挖掘优秀作者与审稿专家,有序发展具有学术背景与英文能力的中青年人才加入编委队伍,同时定期组织编委会、定稿会,邀请国内外编委到编辑部指导。

结合热点开展学术策划,聚焦行业发展打造精品专刊

选题和组稿工作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高水平的学术策划是打造期刊学术品牌的关键。[4]高质量稿源、特色栏目和重磅文章是英文新刊脱颖而出的突破口。根据相关学科热点与重点问题,打造精品专刊,保证专刊重点号各栏目配比均衡,提供具备广度和深度的学术内容,使读者全方位地了解学术主题的进展,塑造业界良好的学术口碑。

世界一流期刊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学术热点及社会重大关切,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和特色栏目,为研究成果发布提供平台。学术内容的广泛传播带来的公众获益,也体现了杂志的社会责任。新冠疫情期间,《生殖与发育医学(英文)》编辑部针对新冠病毒是否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展开专题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建设性指导意见,6个月内相关文章下载量即超过万次、引用35次。该刊还针对近年来不孕患者显著增多、国家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高龄产妇呈现升高的趋势,开设相关方面的专题,推进优秀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快速发表,部分成果已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为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在生殖医学领域取得话语权提供了平台。

科技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流科技期刊必须聚焦行业发展,主动策划选题或专刊特刊,组织国内外高质量稿件。如《母胎医学杂志(英文)》“重点号”都是通过分析国际母胎医学名刊高被引文章以及《母胎医学杂志(英文)》高阅读量文章,列出选题推荐列表,经专家组稿会讨论并确定最终主题,同步确定“重点号”国内外执行主编,制定包括意向约稿作者名单、文章类型及篇数、时间计划表等详细组稿计划。从计划到落实,环环相扣。《儿科学研究(英文)》根据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以及我国儿科学的发展情况,采取“一中一外”、共同执行主编的方案组织专刊。这种由编委分别从国内和国外角度针对同一个专题组约稿件的方式,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稿源,而且还比较了国内外临床诊疗的异同,增强了国内外儿科医师的合作交流,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显示出学术期刊在科研领域的引领作用。

综上,英文科技期刊专刊文章通常是本学科领域最热点的话题,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知名专家学者,稿件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解决优质稿源不足的问题,快速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提升国际化水平。针对国内大量优秀论文外流的问题,杂志可以密切关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关注人才项目获得者及年轻研究人员、博士生的最新研究进展,尽可能吸引国内优秀成果在中国期刊上发表。

进一步加强出版伦理与科研诚信建设

建设具备理解期刊发展使命、高素质能力的编辑队伍,遵照国际出版规范,重视出版伦理与科研诚信建设,这几个维度均是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世界一流期刊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要发展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进一步遵循国际规范,加强出版伦理与科研诚信建设。英文科技期刊应严格把控出版伦理,遵守“三审三校”原则,以及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的相关规定,医学类期刊还要遵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的规定。英文期刊编辑团队必须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英文能力、科研基础,通过多种途径严格执行审稿人的遴选标准,严防审稿人造假或者有利益关系,坚持实行匿名同行评审和“三审五定”原则,严把学术质量关。

ESCI期刊发展特征及针对性策略

ESCI收录期刊的标准低于SCI、SSCI、A&HCI,是期刊入选这三大索引的必经之路。每年对ESCI收录的每一份期刊进行评估,合格的将被转到SCIE,因此被ESCI数据库收录是期刊走向更高国际舞台的通行证。由国际上的期刊发展路径来看,期刊被ESCI收录是期刊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进入重要数据库实现在国际顶级研究机构的有效传播和交流。面向打造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标,中国英文期刊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和覆盖度极其关键,编辑部在做好学术策划和编辑加工的同时,需要提高期刊可见度和学术影响力,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让学术成果传播得更快、更广、更深。

把握数字时代脉搏,提高期刊可见度和学术影响力

重视开放获取(OA)出版,加强专题和数据库推送。OA模式是国际英文期刊的发展趋势。为尽快实现走出去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创办的英文期刊均采用OA模式,与国际出版商合作,稿件一旦收录,快速在国际化平台主页发布,实时在线出版,大大缩短出版时滞。实践中,每个期刊各有不同策略。

为优化读者阅读体验,《母胎医学杂志(英文)》期刊官网创建虚拟主题栏目“Collections”,实时按主题汇总、更新文章,目前建立13个母胎医学亚专业细分主题,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阅读到本刊该主题下最新、最好的文章。《血液科学(英文)》国际投稿比例在50%—60%,每期内容在出版一周时间内即可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期刊每期推送订阅用户1篇亮点文章及8篇推荐文章。目前,该刊网站访问量85%以上都来自于国外用户,2021年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2倍以上,单篇文章的访问量最高达到2000多次。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多维度宣传,提高期刊可见度和学术影响力。要利用合作出版机构的成熟期刊宣传渠道,充分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期刊宣传推广,比如国际学术会议、邮件精准推送、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Researchgate等。

《母胎医学杂志(英文)》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方式,分别针对国内和国外读者的不同阅读习惯和文献获取方式进行多元化推广,跨平台推送主题文章:期刊微信公众号面向国内读者定期推送精选文章、期刊新闻等,通过威科出版集团邮件定向对国外母胎医学读者精准推送,官方脸书和推特账号定期向国外读者推送文章和新闻。通过上述方式,期刊学术影响力快速攀升,官网读者数量达13万余人,读者来自30余个国家,国际读者占比88.6%;累计官网访问量23万余次,全文阅读量17万余次,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文章被引频次已达153次,Scopus数据库Citescore分值由2021年的0.5增长至1.2。

《儿科学研究(英文)》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多种新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学术成果的显示度。在国内,通过制作作者访谈、重点文章推荐、主编视频采访等形式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中华医学会期刊集群平台和福棠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宣传期刊,全面覆盖国内儿童医院;与科睿唯安合作,使用“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在全球范围精准推送,提高国际曝光度;使用文章推送服务工具TrendMD精品论文推送服务,精准提高论文显示度;通过撰写专业新闻稿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全球互联网新闻服务EurekAlert!等平台上进行发布,加强在国际科技新闻平台上的宣传;利用推特、脸书等平台,在国际社交媒体上进一步扩大宣传,等等。

搭建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参与国际会议推进品牌传播

学术会议是期刊品牌建设和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支撑,英文期刊可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国际学术会议,搭建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多元化的学术项目,使期刊形成国际化“专家—论文—学术会议”的循环发展和促进,使社会、学术、经济三个效益同时增长,推动期刊可持续发展。

创建品牌会议有助于为期刊获取优质内容提供渠道。中华医学会英文系列杂志依托专家资源,创建并开展了系列品牌会议。如《母胎医学杂志(英文)》编辑部创建母胎专科能力提升项目,打造专题直播课、母胎医学论坛等多品牌学术会议。

2022年第三届中国母胎医学论坛中,里程碑式地实现与国际双胎学会(ISTS)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会刊Obsietrics And Gynecology合作,实现了期刊与国际大刊间专家、内容、推广等多方位的协同合作, 并通过前期精准学术策划同步完成了高质量稿件的邀约;通过中青年英文演讲、病例展示、视频大赛等环节遴选优秀青年医师,培育审稿人和作者。《血液科学(英文)》于2008年创办国际干细胞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Stem Cells, IFSC),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成为国际干细胞领域极富影响力的标志性、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编辑通过参与或举办学术会议交流,在推荐自己期刊的同时,还可以与本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了解学术前沿进展,并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源。

以作者为中心,提升服务能力

期刊编辑心中要时刻装着读者和作者,提供优质服务是期刊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英文新刊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稿源和影响力提升方面的问题,更加需要以作者为中心,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具体可通过以下措施:

①缩短出版周期,加快内容传播速度。作者投稿选择期刊时,除了重视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出版周期及文章显示度也是作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一些重大发现或者亟待出版的优质稿件,为了争夺首发,一般会选择出版速度较快的期刊,因此,新创期刊在创刊期,稿源相对不多,要充分利用优势,通过缩短出版周期来争取这些优质稿件,为特邀稿件以及各领域高质量期刊转投的稿件设立快速通道,加速优秀稿件的上线速度。

②激励编委、作者。很多期刊通过表彰或其他激励措施激发编委或作者的动力。《生殖医学与发育(英文)》编辑部每年年底对优质稿件或特约稿件进行奖励,在鼓励作者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专家、学者和期刊的黏性。

③提供英语润色修改服务。好的学术内容最终要通过精准语言表达出来,但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存在着语言表达不规范、逻辑错误较普遍、中式英语现象严重等语言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准确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避免在传播学术成就过程中出现误读,是国内大多数英文期刊面临的问题。从创刊伊始,《生殖医学与发育(英文)》就对录用的稿件进行全文语言免费润色加工,每篇稿件要先由以英语为母语的医学专业学者进行润色,再由具有英文论文写作基础的专业编辑进行编辑修改,最后返回给作者进行审核定稿,以保证文章语言的正确性。

推进自主平台内容展示及国际稿源回流

要全面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出版平台和高质量期刊的世界影响力,在单刊高质量发展并逐渐取得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必须实现中国学者的成果在中国自己的期刊出版平台上发布和传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自2023年第12卷开始,《先进陶瓷(英文)》(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SciOpen出版。

[5]科学出版社旗下期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全面回归Sciengine平台出版,《力学学报》、《健康科学》(hLife)、《微生物》(mLife)在国内外平台同步发布。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通过“‘委托造船’模式+‘自主设计’模式”搭建了MedNexus平台,通过租借国外平台技术商的平台研发能力,融入世界科技期刊交流圈;通过学习先进国外技术,把握国际标准和交流模式,引入国内平台建设,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参与全球科学传播体系的能力。[6]

结语

创办世界一流英文学术期刊是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2023年,ESCI收录的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期刊将随着ESCI政策的调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标志着期刊质量和办刊标准获得国际数据库认可,向国际化期刊又迈进一大步。[7]在英文新刊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压力与挑战,但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应不断探索新刊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在优势学科领域实现突破,全面推进,实现快速发展,打造学术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期刊。

参考文献

[1]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N].人民日报,2020-09-12(1).

[2]刘冰.面向世界一流: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现况与突破[J].中国出版,2021(6):15-19.

[3]张后全,李思宇,贺靖峰.中国科技期刊近10年强刊建设成效分析——基于文献计量绝对和相对指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8):1133-1146.

[4]刘冰,魏均民,沈锡宾,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专题信息服务工作及引发的思考[J].编辑学报,2020,32(2):132-137+144.

[5]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从Springer到SciOpen,《先进陶瓷(英文)》正式回归本土[EB/OL].(2022-12-14)[2023-02-09].blog.sciencenet.cn/blog-3534092-1369617.html.

[6]沈锡宾,刘红霞,王立磊,等.基于国际科技出版平台打造自主英文期刊出版平台的实践及案例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7):869-876.

[7]丁佐奇,王雅棋.E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特征及对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9,38(1):20-30.

来源:中国出版

作者简介

刘冰,编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负责154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经营、数字化等有关管理工作。兼任《Bio-X Research》编辑部主任。《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秘书长兼医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知识服务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关注并研究符合临床研究规律的临床研究项目评审体系的优化和规范化问题。在医学伦理学、科研评价、数字出版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