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又名师连生,1910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城关镇兑坎庄村。1932年在 本村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便去保定市南关公理会(耶稣教会)新剧布道社学演戏。

1933年回家务农。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入河北省,郭克愤然加入蠡县抗日救国动员会,在宣传抗日救国的“新世纪剧杜”当演员。该刚社的宗旨是唤起民众,投入抗日斗争。1938年8月,剧社上调中共冀中区党委领导。

郭克于1939年在剧社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演员,党支部委员,剧社组织科长,党支部书记,训练班政治部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等职。

1942年冬,他带领一部分青年去延安,在西北党校(后改为中共中央党校)五部任会计。1945年9月,日寇投降后,郭克由延安党校随总校校长何长工来到东北。

1946 年2月,任中共铁岭县鸡冠山区委书记。1947年1月11日,在鸡冠山下韭菜峪村被国民党七十军八十八师包围,在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

郭克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很早就投身救国救民的抗日斗争之中。1937 年9月18日,他的家乡蠡县召开万人大会,宣传抗日,成立蠡县抗日救国会,建立地方武装和人民政权。抗日的怒潮激起了郭克抗日救国的激情。

1938年2月,蓝县成立了抗日文艺团体“新世纪剧社”,郭克成为该剧社一名演员。

他的父母、妻子怕他 有风险,劝他回家。他说:“我不怕,如果碰上日本鬼子,宁可一死,碰不上,抓不到我,我就抗日到底”。并对他的妻子说,“如果我死了,你就改嫁,反正不打败日本我不回家。

郭克在“新世纪剧社”当演员时刻苦钻研剧情,努力把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情绪表现好,成为剧社三名优秀演员之一。1938年3月,在蠡县城内城隍庙对面大戏台演话剧,首场演出轰动全城。在剧社演出的《夏伯阳》一剧中,郭克饰演一个俄国老太太,他演得惟妙惟肖。在演出宣传抗日的《放下你的鞭子》、《在东北松花江上》等节目时,演员和观众的情绪交融在-起,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剧社的宣传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

郭克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严格要求自已,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有一段时间兼管剧社人员的伙食,他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大家的生活。经济困难,他就每天到河边去打鱼,给大家改善生活。平时对人热情诚实,接近同志,关心同志,大家爱戴他,称赞他与群众心连心。

郭克在政治上,进取心很强,他如饥似渴的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他学习了《中国近代史》、《辩证唯物论》及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提高了阶级觉悟,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积极靠近共产党的组织,并提出了入党要求,终于在1939年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 主义战士。此后,郭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思想进步很快,入党后不到七个月,就被选为党支部委员。

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寇对冀中平原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到6月底,冀中地区8000个村庄,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日伪军设立据点、碉堡达到1753个,设立封锁沟8373华里。冀中根据地被分割成2870个小块,每小块均处于日伪军的包围及火力控制之下,冀中抗日根据地变成了敌占区。

面对严重的敌情,剧社已无法进行集体活动,遂采取了分成着干小组进行隐蔽的办法,给每个干部发了粮票、手枪和手榴弹,以便遇敌自卫和拼杀。郭克同家住蠡县的其它干部一起穿过敌人封锁线回到本县,并与县委取得联系。有家的回家、无家的安排在群众家,以老百姓的行装进行隐蔽。

1942年7月27日,形势稍有缓和,蠡县的20多名干部在莲子口集合向冀西地区转移。途经绕阳县大周村,吃完晚饭后,经一夜行军,走了100 多里路,跨越了敌人的封锁线,到了白洋淀。那时,日伪封锁很严密,途中有的同志被敌人抓去杀害了,有的被送到东北做劳工。优秀演员祁祖跃,在突围中负伤被俘,送到东北抚顺在煤矿当劳工。郭克幸好安全到了冀西地区。

1942年10月,冀中区党委与军区研究决定将“新世纪剧社”与军区“火线剧社”合并。为了坚持地区对敌斗争和保存一部分干部,将两个剧社的干部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仍坚持在冀中活动:一部分干部去晋察冀大军区;一部分干部去延安深造。郭克奉命带领80余人(小青年)组成一个干部大队去延安,人称“小鬼队”。大队下设三个中队,郭克兼任一中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队跋山涉水,绕过敌人据点,历尽艰辛,于1943年5月到达延安,在延安入西北党校(后改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郭克在中央党校五部当会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安中央党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克随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校长何长工带领队伍赶赴东北到北满开展工作。路过铁岭县时,中共铁岭县委请求留下一些干部,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郭克等10余名干部被留下来。

1946年2月,他被分配到铁岭县鸡冠山区,任中共鸡冠山区委书记。郭克与黄辅忠等5人乘坐大车到鸡冠山,立即召集各村代表开会,宣布成立铁岭县第十区民主政府,挂出区政府牌子。号召过去给日伪做过事的人,坦白自首,进行登记;收缴日伪的枪械弹药;动员青年参军,成立区武装中队;在各村组建农民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郭克经常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使群众在斗争中受到锻炼,并从政治上、经济上得到实际的胜利果实。广大群众很快就认识到共产党是穷苦人民利益的代表,更加信赖、热爱和靠近共产党。郭克住在贫穷人家,与他们交朋友,很快与农民建立起深厚的阶级感情。群众分得胜利果实,他分文不要,一次,没收地主家一件皮袄,大家见郭克身体不好,衣服单薄,都劝他穿上。但郭克说什么也不要,宁愿自已挨冻,把皮袄分给了群众,这表明郭克具有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郭克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抓党组织建设,他经常与干部们交谈如何做好思想工作。还经常给干那群众讲,我们为什么要革命?革谁的命?什么样人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此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由于郭克细心勤奋的工作,鸡冠山区各项工作都很突出,几个月内就发展了74名党员,有几个村成立了党支部,组建起有40多人的区中队,鸡冠山区成为沈铁抚联合县的模范区。

1946年5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进攻,窜到鸡冠山地区。郭克面对国民党的进攻,运用在关内抗日战争时期与日军打游击战的经验,带领区中队,向国民党军队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配合主力歼灭敌人:组织群众村村建立情报网;各村建立起公安治保组织,群众轮流站岗放哨查坏人;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组织支前担架队,救护伤员等,在同敌人打游击时,他不用短枪指挥,而是背着“三八”大盖枪,走在队伍前面。每次战斗,他都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手拿望远镜,胸有成竹的指挥作战,沉着机智地坚持斗争。

1946年11月初,敌情严重,郭克随沈铁抚联合县干部向临江八道江转移。在八道江,领导考虑郭克身体不好,让他留在后方,但郭克执意要求回到敌后与国民党军进行斗争,表现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郭克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有一定的理论 基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并为之奋斗,组织上分配他的工作,不讲价钱,干一行爱一行,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他无怨言的认真去干,工作作风深入细致,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由于他的努力,很快将鸡冠山区建设成群众基础好,党的核心组织坚强的巩固的模范区,各项工作都很出色。在三年解放战争中,鸡冠山区始终是县政府和联合县保安团活动的主要依托地区。

1947年1月11日,郭克与沈铁抚联合县县委工作组在鸡冠山下韭菜峪村工作时,突然被国民党七十一军八十八师第三团第四营包围,在突围中,郭克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郭克的一生,是为人民求解放而战斗的一生,他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干部,他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在鸡冠山广大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放后,鸡冠山人民为郭克修建了烈士墓。1978年因修水库烈士墓迁移,在岱海寨公路旁修筑了烈士陵堂,建了烈士碑。人民将世世代代记住他的英名。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