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渡河小学开展“走进传统文化基地”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国之魂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兴衰更迭,无论快慢,从未停下脚步,一路走到今天,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都是留给后人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双减”政策要求,九渡河小学以“传统文化”为本,依托九渡河镇当地地域特色,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特色课后服务,以实现寻脉中华传统,根治文化自信为目的。九渡河小学于3月11日,由赵主任带队组织学生代表前往四渡河村参观“墙绘”和“东宫村”灯笼制造基地,开展特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地域特色、开展特色墙绘

为“寻访特色文化传承”,九渡河小学师生们的第一站是四渡河村。一下车,引入眼帘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墙画。每一面墙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故事。经当地村民介绍四渡河村的墙绘中突出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产业文化墙”;在四渡河村,结合“能吃苦,肯奋斗”的村民形象、传统京剧人物形象等元素,展现乡村振兴新风貌。这一幅幅色彩饱满、形象生动的乡村墙绘,已然让学生们沉浸在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墙画中。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我们的校园中,是不是也可以围绕自己家乡和学校的特点,进行墙绘创作?”

享受墙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访灯笼、动手实践

探访文化传承之旅的第二站是“红庙村”,这个村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学生们一进入展馆,纷纷露出诧异的表情。传统灯笼、五谷丰灯、微型灯、万眼萝灯、走马灯……数十个种类上百种灯笼挂在展厅,看起来璀璨夺目,令人仿佛掉入了一个奇幻斑斓的彩灯世界。伴随着讲解员对灯笼文化的介绍,学生们对灯笼背后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聚精会神地聆听。

“花灯点点猜灯谜”,有些花灯下方纸条上有着谜语。学生们热情高涨的开始猜灯谜,由一位同学念出灯谜,其他同学开始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谜语。瞬间,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最后,一个个小能手开始迫不及待地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灯笼。在专业手艺人的指导下,热情高涨的学生们按照制作步骤小心翼翼地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拼一拼、绑一绑,组建拼装框架、打上绳结。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个个造型各异、充满童趣的灯笼闪亮登场,令人目不暇接。看!一个个创意十足的灯笼映衬着一张张笑脸。这小小的灯笼却承载着千年厚重的历史。学生们通过观赏和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到文化带给自己的愉悦,让文化落到学生的心中。

灯笼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正当下的我们,必须守好先辈留下的这些无价之宝,传承着我们优秀的文化,树立起我们民族的自信。九渡河小学会以此为起点,将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打造山区特色优质学校,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成为家乡的小小宣传家。